APP下载

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干预分析

2014-08-15任昊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心脏外科吉林长春130000

吉林医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导管心脏血压

任昊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心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心脏介入手术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实施血压的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是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1]。当前的监测血压的方法主要分为有创监测与无创监测,无创监测在临床的应用性较为方便和快捷,但监测的准确率较差,所以一般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有创监测进行血压的观察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降低患者的焦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采用了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来自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186例在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3例。在对照组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23岁;观察组中有男55例,女38例,年龄34~76岁,平均55.46岁。全部患者均经入院后确诊,并排除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有创血压监测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实施有创血压监测,均在常规消毒后行挠动脉穿刺,后将压力传感器连接在测量血压的导管外端,将传感器的位置处于心脏的水平线。

1.3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手段,即临床护士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护理。

1.4 观察组护理方法

1.4.1 动脉测压管护理:保持压力传感器是与心脏为水平位置,以确定血压监测的准确定,在患者体位变化时对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测压管道的各接头紧密连接,维持患者血压监测管道的通畅,避免出现管道漏液情况,患者压力袋中的肝素生理盐水若出现漏液的情况需进行更换,保持三通功能性能。约束患者的肢体动作,尤其针对部分焦虑患者更要进行约束,不要进行大幅度的肢体动作,避免出现套管针的脱落,在患者出现激动骚动时,可使用一定的镇静剂。三通的开关应确定是准确的方向,以确定血压监测。在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了5例导管受到压迫的情况,在给予调整后恢复正常。给予患者肝素生理盐水的冲洗,每小时一次避免导管内凝血,出现测压系统导管堵塞的情况。在冲洗过程中注意用量,避免过量[2]。本组中无导管阻塞情况发生。

1.4.2 监测观察:在血压监测仪上会出现患者动脉内测压的波动情况、区域以及血压的上升速度,较其他手段更清晰、全面的反应患者心排出量,所以,护理过程中应对血压监测仪的动态变化进行紧密的观察和记录,在记录前做好调零工作,并且每4小时一次,观察中,在监测仪上的波形准确后在进行取值。如果出现波形的异常情况对患者管道进行检查,是否有压迫、有无气泡堵塞,患者穿刺点的情况,是否有渗出、连接是否巩固,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反复进行管道的冲洗、更换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还需对患者的心率等其他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并随时观察临床表现,是否出现红肿等情况进行紧密的观察,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4.3 并发症护理干预:①血栓、栓塞的预防干预:血管出现损伤或导管硬、粗、放置时间长等因素均会造成血栓、栓塞的形成,所以在穿刺手术中,应选取合适的穿刺针,穿刺过程中注意手法力度,避免出现在穿刺中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应保持血管的畅通,定时进行测压管的管道冲洗工作,避免出现血液凝固问题,防止管道中有血栓形成,若出现回血或者是堵塞的情况应采取及时抽出的方法,抽出过程中不可过度用力推入,避免血栓栓塞,若疏通不良立即拔管,考虑导管重置[3]。对术中患者远端肢体的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如:有无缺血表现、皮肤温度是否下降、患者肢体疼痛、脉搏不易触摸等,可对患者远端肢体的血运情况进行监测。血栓的形成和置管的时长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患者的循环功能完善后应尽快拔管,观察组中无血栓、栓塞发生。②局部出血及血肿的预防护理:反复穿刺或穿刺力度过大,动作粗暴等问题会直接损伤血管出现出血或血肿问题,所以应提高穿刺成功率,并且固定好测压管和患者穿刺肢体,避免动作等造成穿刺点对血管造成伤害,出现血肿,而且应紧密观察患者局部有没有渗血、出血等情况发生。观察组患者中有6例穿刺点发现轻微渗血情况,这与个体的血小板低或凝血功能强弱有一定的关系。③感染预防干预:全部手术过程中实施全程无菌操作技术,压力传感器等器材均放置在无菌治疗室中,以避免感染。患者穿刺点处应用碘伏消毒,1次/d,且每天进行无菌敷贴。无菌敷贴采用透明贴,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观察,避免感染。发现患者出现红肿等问题及时拔管,换穿刺点。三通和肝素帽均每日更换一次,在冲管或者抽动脉血后严格进行消毒。导致置管时间不易超过3 d,紧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实时记录,最好每天量4次,以及进行血常规的检查[4]。观察组有1例出现皮肤感染,经处理后消失,为出现严重感染。

1.5 观察评定指标:对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如感染情况、导管堵塞、血管出血等问题。患者在有创监测血压过程中的焦虑情况采用模糊数字法让患者自行表达自身焦虑程度,分数高表示焦虑程度严重。在手术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5]。

1.6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焦虑程度的比较应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与满意度的对比应用例数(n),百分数(%)来表示,组间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9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5.4%),焦虑程度为(2.98±0.11)分,满意度达到93/93(100%);对照组9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6例(17.2%),焦虑程度为(5.42±0.36)分,满意度达到83/93(89.2%)。观察组数据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是监护患者的循环功能的重要手段,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血压变化的情况,及时的调整血压药物的用量以保证患者血压的稳定性并保证患者血压不会产生大的波动而影响手术的进展[6]。

我院在对患者施行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对有创血压监测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以对年轻护士的经验不足问题进行弥补,并且通过详细的流程确保护士有条理的工作,还可以让护士关注重点以便于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情况,最终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根据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显示,使用系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同时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降低,患者对我院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给与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实施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完善以符合患者的需要。

[1] 潘宁萍,黄海英.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微创医学,2011,(5):490.

[2] 巴德木,李震江.心脏介入治疗中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对比研究[J].新疆医学,2008,(6):43.

[3] 王珏琴.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4):193.

[4] 孟红丽,吴 燕,毕珍琼,等.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伪血压变化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2681.

[5] 方彩妮,黄少娅.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J]. 当代医学,2012,(20):131.

[6] 刘红梅,艾灵秀.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91.

猜你喜欢

导管心脏血压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稳住血压过好冬
心脏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