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应用探析

2014-08-15王成伟

职教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企业化技能院校

王成伟

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应用探析

王成伟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呼唤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特色,为班级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空间。从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从校企合作、班级组织机构设置、班级企业管理制度整合、班级企业文化建设、技能大赛等方面构建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强调了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应用

班级是高职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影响深远。[1]目前,高职教育已形成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特色,体现出职业院校姓“职”的特性,明显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意味着教育需要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改革办学体制。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特别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社会重视普通高等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未有根本改变,大多数学生只有在无法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的情况下才选择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总体素质偏低,学习兴趣不高,其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独生子女的他们,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缺少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到企业工作难以适应,抱怨学校学的知识没用,工厂太苦,工资太低,管理太严。

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班主任不懂企业管理,导致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表现不满意。所以,班级管理模式亟待改革,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应导入企业文化,借鉴和仿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是实现学生适应企业,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实践路径。

二、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加强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和班主任下企业

加强校企业合作,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到企业学习实践。一方面,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了解企业文化,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企业交流,传递信息、推广科技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该举措,专业教师可以扎实掌握生产工艺,尤其是技术更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信息;班主任可以实际接触企业管理,积累企业管理经验。学校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教队伍和懂企业管理的班主任队伍,这是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前提条件。

(二)模仿企业管理机制,设置班级企业组织机构

班级假设为一个企业,拥有企业名称,班主任担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职位由企业员工学生竞聘,经民主选举产生后由董事长委任。总经理自主聘任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技术部长、销售部长等组成企业领导班子。企业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并承担相应责任。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每学期选举一次,副总经理和部长等半学期选举一次,车间主任每月选举一次,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走向企业领导岗位,锻炼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三)整合班级与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

班级与企业的制度有相似之处,可相互借鉴,制定适合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制度。如车间卫生制度和工作制度与班级的卫生制度和纪律制度就大同小异。教师教育学生打扫卫生、遵守纪律不仅仅是学校里应该做到的,在就业后的工作岗位上也是应该做到的。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形式与内容上有了新变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员工拥有一本《员工手册》和一份《员工业务档案》,写明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每周由员工本人按照手册要求填写业务档案进行自我评价。部门经理对员工进行考核,总经理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部门经理进行考核,对总经理的考核由董事长和员工代表负责。这一举措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2]

(四)组织学生到企业学习参观、顶岗实习,聘请企业专家做班级顾问、到班级讲学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企业实践锻炼。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切身体会企业工作,认清自身定位,找准目标,提高对知识、技能汲取的渴望和紧迫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用实践检验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在适应工作岗位为将来就业打基础的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聘请企业专家做班级顾问,邀请企业领导、业务骨干到班级,为学生讲解企业制度、生产管理流程、企业文化、分析行业发展形势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前人才需求的形势,自身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以及在专业上学到更多、更新的技术。

(五)争取企业赞助开展技能大赛,借助大赛成果回馈赞助企业

技能大赛,是展示学专业生技能的平台。既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又使学生经历了一次人才选拔的比拼,发现自身不足,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证明,每一次技能大赛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得到了一次提升,对未来的工作更是充满信心。[3]

班级企业把技能大赛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转让给赞助企业或作为技术投资入股赞助企业甚至在赞助企业建立就业基地。一方面,学生既锻炼了技能又提高了经营意识;另一方面,赞助单位既尽了社会责任又收获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六)加强班级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抓好学生理论学习环节,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同。班级企业提炼形成自己的文化,行为理念是:负责、高效、团队、专业,工作理念是:敏锐观察、自由思考、豁达沟通、和谐创造,服务理念是:您的满意、我的追求。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板报等形式,每月公布各车间(小组)取得的成绩,引入进竞争机制,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员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

抓好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的体验。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除了不断改进求职方法以外,还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以达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心态、职业道德以及职场角色的意识和规则等方面的体验与反思。

三、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把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到班级日常管理中,通过不同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引进公平、向上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的潜能;通过虚拟工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理财能力,更加合理地支配家长提供的生活费用。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班级企业文化,是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所没有的。班级与企业紧密联系,必然会把企业文化灌输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使之了解企业发展的背景、过程、前景,从中领悟企业文化的内涵,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激发他们对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总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构建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与企业接轨,适应市场需要,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1]谭璐.校企合作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3(3):84.

[2]刘毅,李小红.探析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J].考试周刊,2009(46):227 -228.

[3]夏凡,沈建华.论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作用[J].科技咨讯,2009(35):222-223.

[责任编辑 李 漪]

王成伟,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7

A

1674-7747(2014)02-0067-02

猜你喜欢

企业化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