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14-08-15华,谢

职教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质量观保障体系院校

董 俊 华,谢 晓 轲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董 俊 华,谢 晓 轲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姓“职业”,名“教育”,姓是根本。职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一切要从职业出发,以职业视角来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当下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职业教育;职业视角;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升级,原有的评价体系要更新换代,要有新的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建设只有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注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建一座高楼,每一块砖的质量保证了,才能建成一座高质量的大厦。

佛山市地处珠三角腹地,是先进加工制造业的集聚地。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佛山市正在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探索一种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即中高职院校一起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采取“2.5+0.5+2”的学制形式,采用行进式过程监控,中高职院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笔者从实际出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一些思考。

一、形成适应以中职生源为主要对象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已逐步达成共识。高职教育面对今后以中职生源为主要进口的新形势,其质量观应摈弃传统的知识型、精英型思考方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不仅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将继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等纳入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中。

(一)发展的质量观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社会相当长时期的主题。新时期到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但大规模扩招带来了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问题。数量与质量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前教育部部长多次强调,“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进一步提高质量放在首要位置”。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不乏存在规模扩大与质量保障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但问题是要区分规模发展所带来的是能够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发展性问题,还是只是扰乱持续发展机制的非发展性问题,或者说规模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终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还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的。发展中的问题,只能依靠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来克服。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一般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现象。[1]验教训无可辩驳地说明,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随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而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确立的质量标准应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而不是背离和限制高等教育发展。

(二)多样化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多样化包含有两点:其一,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其二,每一类高等学校要具有自己的特色。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其多样性,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所有高等教育的质量。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校层次是多样的,学校类型是多样的,学生个性也是多样的,这些都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样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就是这种多样化之一,用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不妥的。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就不可能健康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1]

(三)特色化的质量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一是学生。这两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各个高职院校办出特色,以主要满足某类或某几类“顾客”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其办学定位要与地方经济特色结合起来,因此,没有哪两个学校的办学经验是可以完全复制的,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质量的评价上,也要体现出特色化,体现高职教育共性的同时,不忘自身特色的展现,这样的办学才是充满活力的。

二、用新的质量观建立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宏观质量保障体系

跨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即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校企合作,需要工学结合,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它跨越了传统的学校界限,涉及到企业,经济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学范畴。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亟需一个纽带或桥梁,政府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个责任,也只有政府能担当这个重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机制为保障的宏观质量保障体系。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一定程度的行政督导职能,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起着“方向盘”的作用。[2]

(二)建立以高职院校为引领的过程保障体系

在“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高职主导、依托中职、共同实施”的原则,中职、高职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一贯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采取过程考核,行进式监控的方式。[3](1)采取过程行进式测试手段,按照学习模块,每学期选取若干课程,对试点中职学校试点衔接学生进行统一跟踪测试,测试成绩作为中职升高职的遴选依据;(2)采取以高职院校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督导制度,对中职培养阶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期评价。

(三)必须让师生认同并掌握重构后的质量观

教师能否认同并掌握新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最终都是通过教师来付诸实施。要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要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一线人才,只有借助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质量观念的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得以实现,正如美国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工作组的研究报告所指出:“这是教科书所做不到的,校长也做不到,州政府当局的指令同样做不到。只有那些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才能做到。”

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随着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学生如何看待学校确立的质量标准和据此设置的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过程,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活动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是特殊的,它的主体不仅仅是教育者,而且还包括作为教育对象客体的受教育者[4],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才是自身发展和成长的主体。因此,只有当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质量观同时成为主体和客体头脑中的观念时,它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作用。

(四)必须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的是这种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相比,除了所培养人才的技术技能高超以外,他们还应该处于行业地位的高端,不但地位高,而且收入也应该高,他们应该要有丰富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和正确的做事方法。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大大提升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受教育程度,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是他们的新需求,高职教育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贴切的教育类型与层次。因此,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应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这一认识将成为高职专业改革的基础,也将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五)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应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职业岗位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专业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不仅在内容上要更新,更要在方法手段上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强调要把综合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1)要把职业素质教育包含在课程设计之中,通过职业分析不仅要确定知能目标,而且要有明确的职业素质教育目标;(2)要把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中,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同时,通过设计课程的教育环节或活动,创设教育情景,使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3)要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对学生的真实思想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讲求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习惯;(4)通过良好氛围的校园环境建设,给学生以熏陶和教化,建立必要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最终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5]总之,教化、训育、养成三者要紧密配合,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通过养成教育,巩固教化、训育的成果。

佛山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正处在初步试点阶段,中高职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会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完善,形成比较科学、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

[1]龚放.高等教育多样化进程与质量观重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7.

[2]马宽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政府、企业与学校的角色定位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4.

[3]谢晓轲,董俊华.中高职衔接招生及遴选模式研究[J].广东教育,2013(3):24.

[4]张耀灿,徐志远.关于现代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15-17.

[5]黄三平.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57.

G717

A

1674-7747(2014)02-0021-03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项目编号:20120302002);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FSZZZ201300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2012JG-010);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职紧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ZX-00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佛山市中高职衔接招生转段遴选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ZX-011)

董俊华,女,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佛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谢晓轲,女,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质量观保障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