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新探

2014-08-15翔,周

职教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成才规律

刘 翔,周 明 星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新探

刘 翔,周 明 星

探讨高技能人才成长四种规律:用才历练人才、栋才“产生”人才、爱才吸引人才、有才决定成才,通过人才成长规律的分析,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成长路径

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外化往内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练习、模仿的叠加,所谓成长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毫无变化的直线也不是整齐优美的曲线,成长的过程伴随各种各样的新生和消失,成长是为了成为一种目标而经历的必然的过程。而规律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成长作为一种过程,其内在必然存在某种规律,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实践表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探寻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每一位家长、教师、学生的愿望,是家庭、学校、社会的需要,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大的同时,也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探寻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培养和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首要任务。

可以把高技能人才比喻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就是大树的生长过程,由此,可以对探索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得出一些启示,人才的职业生涯需要遵循职业周期理论,“马太效应”影响人才的聚集和产生,“共生效应”影响人才的壮大和存在,人才成长的内因决定人才成长的类型和方向。

一、成长规律一:用才历练人才

所谓成才规律,最基本的就是职业成才规律,因为职业活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生涯实践活动,社会价值很大一部分凝聚在职业活动中。没有职业,连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谈不上锻炼、发展和自我完善,也就失去了与别人比较优劣、脱颖而出的手段。

美国职业学家萨柏把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五个大的阶段:成长阶段从0~14岁。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探索阶段从15~24岁。择业、初就业;建立阶段从25~44岁为建立稳定职业阶段。从对初就业选定的职业不满意,再选择、变换职业工作,最终职业确定,开始致力于稳定工作;维持阶段在45~64岁这一长时间内,劳动者一般达到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工作,只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衰退阶段,人达65岁以上,其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逐步衰退,即将退出工作,结束职业生涯。

据业内人士统计分析,我国培养一个高级工需要8~10年,技师需要12年,高级技师则需要15年。[1]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单凭一朝一夕临时抱佛脚,或者只凭动脑和动嘴都不可能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经历从新手到熟手,到专家的过程,新手阶段必然要经历学习、积累、犯错、改正、进步、完善、再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新手主要是学习别人的东西,这不仅要经历体力上的磨练,更多的是意志和信念的执着,或许需要半年、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有可能一直停留在新手的阶段;新手到熟手,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同时也面临重新学习重新定位的考验,熟手意味着不仅仅是对技术的熟练,熟手需要具备新手最初的学习劲头和熟手必须拥有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说,熟手在自己学习东西;而专家就已经是别人学习自己的东西的阶段,这一阶段,专家更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手脑并用的能力,专家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最高水平和先进理念,这个阶段也就是所说的高技能人才了。

二、成长规律二:栋才生产人才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以经济领域为例,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又如,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人才占有上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现: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此外,在科学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应用在人才的培养上,得到两点启示:(1)人才产生的地方容易产生人才,比如一个师傅会带出几个行业高手,一方面,是因为师傅对培养人才的方法熟悉,另一方面,是前辈为后辈做了榜样;(2)技术越熟练的人才越容易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理念,对于区分鉴别知识也会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这就是常说的在工作岗位或者技术中游刃有余,即,所谓的“栋才”生产人才,一是指培育人才的“土壤”越级越厚,二是指人才本身越累积越高。

三、成长规律三:爱才吸引人才

共生效应,即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人才的“共生效应”同样具有两方面的含义:(1)指引入一个杰出人才,可以使四方贤才纷至沓来,进而逐渐形成一个人才群体,这是以人才引人才、挖掘人才的一条规律;(2)是指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促进人才与群体的提高。因此,群体的组织者应当充分运用并不断强化“共生效应”,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

由此,可以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得出几点启示,学校或者企业应充分利用并不断强化人才的共生效应。高技能人才不同于其他人才的地方在于,技能更强调传帮带和师承相传,学校和企业爱才,创造一个适合人才生长的环境,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相互吸引,外部环境为人才提供一个更容易生长和成长的沃土,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磁场内部已有的磁石牢牢坚固,巨大的磁场向周围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已有的磁石也在增加磁场本来的威力,帮助磁场吸引磁器,一旦吸引过来,本来尚且不具备“高技能”的人才也会在一个周围“高手如云”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水涨船高”。

四、成长规律四:有才决定成才

成才是人所共有的愿望,成才的过程就是在职业生涯中奋斗、实践、自我表现和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高技能人才是人才层次中的基础层次,也是人才层次中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注重的是如何把生产决策从组织上和技术上落实到操作层面中,以及如何维护与改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与其他人才相比较,高技能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技术要求,最终变成最佳的产品、服务、管理和效益。可以认为,高技能人才是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承载者,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2]

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内因主要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纵观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历程,尽管年龄、职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这些优秀的内在素质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关键因素。[3]有90%以上的企业也不约而同地认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上进心强、善于学习”等。[1]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者都可以称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在在当今,已经不仅仅要求“技艺精湛”、“技术娴熟”,在更大的意义上代表一种学习的能力、进取的精神、全面发展的素质,也就是有才才能成为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在进大学,读名校的强势浪潮下,职业教育更加显得势单力薄,总的来看,职业教育学生呈现两个特点:(1)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来自高考分数不高的普高毕业生以及中职、中专、技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目前普遍存在严重的知识基础较差、依赖性强、学习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思想浮躁、怕吃苦等问题;(2)高职院校大多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者弱化了“育人”。[3]事实上,只要是教育,无论哪个阶段,育人都是最重要的,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育人是无法被量化的,“成绩”往往被忽略掉了。

对此,笔者认为,对职业院校学生“育人”的引导至关重要。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的引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单只强调“动手”“技能”,试图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强化学生兴趣点,把外在的诱因转化为自发学习的动力。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欲,教授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成才打下良好的内因基础。

[1]韩玮.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透视[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83-84.

[2]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辽宁:大连理工学院,2008.

[3]邹心遥.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4.

G710

A

1674-7747(2014)02-0011-03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其生成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1YBA158)

刘翔,女,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技术学;周明星,男,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技工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高技能成才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巧解规律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