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4-08-15淼,刘华,邓

职教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机电类双师型双师

张 子 淼,刘 朝 华,邓 三 鹏

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张 子 淼,刘 朝 华,邓 三 鹏

现代机电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类企业对机电类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机电专业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也必须随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教育质量通过学生素质来反映,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样会促进教师的进步。由于现代机电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类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机电专业师资的综合素质必须随之加强。以“双师型”师资为目标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本文从机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双师型”师资的定义

目前,“双师型”师资的定义在职业教育界已逐渐形成共识,即“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统一。“双师”素质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个体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1]“双师”结构是指职业院校中既有从事理论教学的专任教师,又有从企业一线雇佣的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改革初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实现教师群体的一体化,指在一所职业学校中既有理论教师,又有实验、实训指导教师。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和今后职教改革的要求则变为教师个体一体化,指在一所职业学校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指导教学都由一人担当,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能力欠缺

就教学方法而论,目前机电专业师资很少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训练。因此,机电专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教师们自我成长以及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教学方法的领会,而忽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教育学所关心的基本问题。

(二)专业技能脱节

实践教学是机电专业的主要特色,但机电专业师资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需求,凸现了相应的教育弊端。从机电专业师资的来源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资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在其后的教学生涯中也有一些机会到企业实习,但大多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参观。也有一些人是从企业任职几年后进入学校,其中不乏有些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遗憾的是这些人自进入高校工作后,逐渐与业界远离,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渐与现实脱节。

(三)职称评审与评价机制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仍采用普通大学教师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这样就使得“双师型”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使得其无暇顾及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机电专业旨在培养我国机电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其教育的内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要体现机电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的特色,除了要有设备与教材的投入外,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其最主要的方面。要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必须从教师的聘任制度、教师的在职进修、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等方面着手。

(一)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从招聘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着手,这类教师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如果只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同样无法实施良好的实践教学。另外,机电类教师应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机电专业领域既广又深,横跨机械、电子两个方向,要求现有教师精通各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是不切实际的。[3]因此,学校应积极聘任企业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校任教,让理论与实践融为贯通,有利于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有利于学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二)教师的在职进修制度的实施

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工作,而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可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研究来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不但学生具有变动性和多样性,知识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课程和教育制度的变革,社会的变迁等都迫使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要重视教师在职进修制度的建立,从教师的终身教育着手,给教师创造一个继续教育的环境。[4]

由于机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知识的不断更新,持续不断而有需求性的“在职进修与训练”活动已成为机电类教师的必备条件。机电类教师的“在职进修与训练”活动与方式相当多,学校与个人可视情况加以规划,如扩大与机电企业交流,定期举办机电技术研讨会或座谈会,要求教师寒暑假参与机电实践或组织相关的参观学习活动,参与机电企业的评监、咨询顾问服务、检验和试验、在职训练等活动。所有这些对于促进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都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但要真正得以实施,还需付之相应的努力,首先要具备几个必备的条件:(1)主管机关的强制要求和院校领导的重视,真正把“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不仅要求教师拥有几本证书,而且还需与机电实际保持“UP TO DATE”;(2)院校单位要有充足的师资,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去企业实践实习,每隔一定时间周期性循环;(3)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去企业实践,特别到那些具有现代化的国际企业。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定期实践制度,从而得以制度化、规范化和良性运作。

(三)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制定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规范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工作。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为教师营造一个宁静、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减少干扰、安心工作。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使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与职业教育的性质、工作任务相结合,切勿脱离教育的实际意义。在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应有单独的标准,并逐步设立单独的评审机构,采取相应的评审办法。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化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并从职务晋升、评优评先、课务安排、培训机会、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机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机电专业的未来发展,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学校、个人共同努力,并综合考虑各因素,才能实现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5-59.

[2]张文利.高职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8(29):170.

[3]张永花,王明所,杨强.高职机电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27.

[4]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29):18 -20.

[责任编辑 秦 涛]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项目编号:TS11878);教育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资源包开发项目(项目编号:VTNE016);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01-0802、C03 -0802)

张子淼,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

G715

A

1674-7747(2014)02-0063-02

猜你喜欢

机电类双师型双师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更正启事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