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国康重镇活血法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2014-04-15周克伟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代赭石蒺藜皮疹

周克伟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教授庄国康,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创始人之一。庄老行医、任教及科研数十载,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重镇活血法的运用,颇有心得。笔者有幸目睹其独特疗效,受益匪浅,现将庄老采用重镇活血法治疗皮肤病验案3则整理介绍如下。

1 结节性痒疹

孙某,女,42岁。2010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伸侧皮疹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伸侧出现数十个绿豆至黄豆大小丘疹、结节,表面粗糙,质硬,角化皮损周围见色素沉着,剧烈瘙痒,经口服抗过敏西药及清热凉血、除湿止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显,皮疹扩大、增多,可见抓痕,伴心烦、失眠,饮食如常,二便调,舌红略紫、苔薄黄,脉数。诊断:结节性痒疹。辨证属风湿毒邪侵袭,气血凝滞。治以重镇搜风,活血除湿。处方:

灵磁石(先煎)30g,代赭石(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石决明(先煎)30g,乌梢蛇10g,秦艽10g,漏芦10g,丹参15g,三棱10g,莪术10g,夏枯草10g,土贝母10g,全瓜蒌10g,苦参10g,浮萍10g,蝉衣6g。常法煎服。同时配合局部涂抹适量湿毒软膏及哈西奈德乳膏,每日2次。

二诊:用药14剂,患者自觉瘙痒减轻,搔抓习惯得以制止,皮疹渐渐平坦,颜色转暗红,抓痕渐愈合,无新发皮疹,心烦、失眠好转。原方去浮萍、蝉衣,加白蒺藜15g。以本方为主继续服用2个月,皮疹完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斑点。

按:丘疹、结节为有形实质损害,颜色鲜红者,中医认为乃血热、风热侵及肌肤,气血为之凝滞,湿邪为重浊之邪,湿性趋下,故发于下肢的皮损多为湿邪所致;血热、血瘀皆可生风作痒,风胜则痒;《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神明,热扰心神,则出现瘙痒、心烦、失眠。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内有蕴热。治疗以灵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重镇潜阳安神,使浮越之阳得以敛降,专为瘙痒、心烦、失眠而设;以乌蛇、蝉衣、秦艽、漏芦、苦参、浮萍、白蒺藜等搜风、疏风、祛风、除湿止痒;治风先治血,佐以丹参、三棱、莪术活血破血;夏枯草、土贝母、瓜蒌等软坚散结。对于坚实质硬的皮损,须以破血软坚峻猛之药,方能奏效。

2 神经性皮炎

张某,男,42岁。2010年7月3日初诊。

患者颈部皮疹伴瘙痒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出现一钱币大红斑,颜色淡红,瘙痒明显,患者反复搔抓,皮疹渐渐扩大遍及颈后,皮肤肥厚、干燥,呈苔藓样变,可见表皮剥脱。平素急躁易怒,眠欠安,饮食、二便尚可。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神经性皮炎。辨证为血热生风,气血凝滞。治以重镇息风,清热活血止痒。处方:

灵磁石(先煎)30g,代赭石(先煎)30g,紫贝齿(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石决明(先煎)30g,瓦楞子30g,生地15g,丹皮10g,生槐花15g,紫草10g,白茅根30g,丹参15g,当归尾10g,川芎10g,鸡血藤15g,白鲜皮10g,浮小麦30g。常法煎服。同时局部涂抹适量湿毒软膏及哈西奈德乳膏,每日2次。

二诊:服药14剂,无明显效果,原方去川芎,加入白蒺藜10g、白芍15g、苦参10g、蛇床子10g。续服14剂。

三诊:患者自觉瘙痒缓解,继续以上方加减治疗6个月,缓缓收功。

按:此例患者烦躁易怒、失眠、瘙痒,为肝阳上扰、心神不宁,仍以灵磁石、代赭石等重镇潜阳、安神、止痒;以白蒺藜、白芍、当归养血柔肝、平肝、敛肝,标本兼顾;皮损颜色淡红、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体内血分蕴热,以生地、生槐花、紫草、白茅根等专事清热凉血;皮肤肥厚为有形之邪,多为血瘀,瘀久肌肤失养则皮肤干燥、粗糙,养血活血以川芎、丹参、当归尾、鸡血藤为主。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性皮炎的发生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多数病人有头晕、失眠、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衰弱症状,可予镇静剂治疗,中药重镇安神药物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些药物不仅有镇静作用,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庄老用重镇安神药旨在重镇安神、止痒,缓解焦虑症状,随着瘙痒的缓解、夜寐的改善,减少患者搔抓的频率和强度,阻断神经性皮炎“愈抓愈痒—愈痒愈抓—愈抓愈厚”的恶性循环。

3 慢性湿疹

孙某,男,70岁。2010年5月3日初诊。

患者遍体皮疹瘙痒10余年。10余年来,周身反复发作红斑、丘疹,瘙痒剧烈,长期搔抓致皮肤干燥、肥厚、苔藓化。体检:面、颈、躯干、四肢弥漫性皮肤暗红色斑片,皮肤肥厚粗糙、干燥、皲裂,大量抓痕及表皮剥脱,伴烦躁,夜寐欠安,饮食、二便尚可,舌红、苔少而干、舌底脉络粗张,脉细数。外院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明显增生、肥厚,表皮细胞间海绵状水肿,真皮胶原纤维增粗、排列紊乱,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提示:慢性湿疹。中医辨证属阴不敛阳,血虚生风化燥,日久入络。治以潜镇息风,活血润燥。处方:

灵磁石(先煎)30g,代赭石(先煎)30g,紫贝齿(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石决明(先煎)30g,生熟地(各)10g,全当归10g,鹿角胶10g,龙眼肉10g,丹参15g,鸡血藤30g,苦参10g,白蒺藜15g,白鲜皮15g。同时局部以止痒润肤霜及湿毒软膏外涂,每日2次。

二诊:服药14剂,患者自觉瘙痒减轻,夜寐能安。以上方为主调理数月,痒止寐安,诸症悉平。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燥盛则干”,《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有“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论述,燥之所生,责之于血虚、血瘀,老年人精血日渐耗减,故易形成血虚生风化燥,致皮肤干燥、粗糙,气血不能荣养肌肤,则肌肤皲裂,久之气血瘀滞,皮损肥厚,以生地、熟地、鸡血藤、龙眼肉、丹参、当归等活血润燥;灵磁石、代赭石、紫贝齿、生牡蛎、石决明重镇潜阳,安定神志,解除瘙痒症状;少佐鹿角胶鼓动阳气,有助于精血内生,有“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之意;白蒺藜、白鲜皮、苦参疏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燥、活血重镇之效,病虽日久,然收效甚捷。

4 结语

庄老运用重镇活血法主要治疗结节性痒疹、顽固性湿疹、银屑病(蛎壳状)、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皮肤瘙痒症、寻常疣等。以上疾病多有如下特点:①发病时间久,病情反复,“久病多瘀”;②瘙痒显著,痒多由血热、血虚、血瘀所致;③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多伴有焦虑、烦躁、抑郁、失眠,易激动,肝体阴而用阳,各种病因引起阴虚或血虚,阴不敛阳而致肝阳上亢;④皮损多表现为坚实、质硬的丘疹、斑块,颜色紫红或伴色素沉着、浸润明显,或为结节、表面角化、粗糙,或长期搔抓致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或皮肤粗糙干燥、伴有鳞屑(肌肤甲错)、皮肤硬化等;⑤舌质紫暗或舌体、舌边见瘀点、瘀斑,或见舌下静脉迂曲扩张。这些病症虽然表现各异,但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即血瘀、阳亢。因此,可遵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治疗以活血重镇法为主,佐以祛风、除湿、养血、解毒、软坚等治法,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在使用活血重镇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矿物类药物应先煎、久煎,才能将其有效成分煎出,一般先煎30min至1h;(二)此类疾病病程较长,患者多伴有焦虑症状,一定要耐心向患者解释,使其树立信心,坚持长期服用,才能收效;(三)用药前询问患者以往是否有用过虫类、介类及矿物类药物史,是否有过敏史,因为一小部分患者会对重镇类药物过敏。临床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猜你喜欢

代赭石蒺藜皮疹
代赭石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又被蒺藜扎了
代赭石矿物学研究及应用探讨
张仲景代赭石配伍特点探析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平肝解郁的蒺藜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