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4-02-14陈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针对性成功率

陈莹

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莹

目的探讨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平均出血次数为(1.0±0.5)次,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1)次(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成功率、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用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消除诱发出血的因素, 减少出血次数, 提升急救成功率, 适于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针对性;预见性;护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是由单一或多种病因反复及长时间作用所致的弥漫性肝损伤。目前, 我国多数患者属于肝炎后所致的肝硬化, 仅有少数患者为血吸虫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这是由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形成门静脉高压, 继而出现静脉曲张, 而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静脉易发生破裂, 最终造成出血, 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呕血、休克等。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对于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影响极大, 因此采取积极的治疗及针对性、预见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文对42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了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干预, 收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84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肝硬化[1], 且为首次因肝硬化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者。84例患者中, 男50例, 女34例;年龄38~77岁, 平均年龄(57.2±3.8)岁。肝硬化类型:乙肝后肝硬化70例, 丙肝后肝硬化14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饮食不当48例,精神刺激15例, 过度疲劳6例, 服药不当5例, 急性感染5例, 原因不明5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8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42例。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类型、致上消化道出血因素等一般情况对比中,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与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为: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向其介绍院内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评估好病情程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肝硬化的相关知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干预, 方法如下。

1. 2. 1针对性护理 对本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后发现, 饮食不当、精神刺激、过度疲劳、服药不当、急性感染为诱发出血的主要因素。针对此, 本院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及止血方法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 尤其在恢复期及出血期时应严格把关, 嘱其以高能量、高维生素、低盐、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②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 易在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治疗及护理造成影响。所以,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从而能够理性的面对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 护理人员应尽量通过温柔的语言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 使其缓解精神压力。建立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 嘱其家人、朋友耐心的开导患者,消除他们的寂寞感与孤独感, 以此促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③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患者用药时的指导工作, 嘱其严格遵医嘱服药, 不可自行更改药量。同时, 在日常护理中, 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由于利血平、水杨酸类等药物对胃黏膜具有一定影响, 可诱发溃疡或加重溃疡症状, 所以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慎用。

1. 2. 2预见性护理 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早晨5点~6点为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峰时间, 其次为16点~17点。针对此, 本院对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及排班情况进行了预见性调整, 即A班为8点~16点;P班为16点~24点;N班为0点~8点。同时, 加强本组患者出血高发时间及夜间的生命体征监测;备好抢救器械、急救药品, 以此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1. 3观察方法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次数、并发症情况、急救成功率、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1. 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 χ-±s)来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平均出血次数为(1.0±0.5)次,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1)次,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成功率、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多发病、常见病, 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活危害极大[2]。上消化道出血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且随着出血次数的增加, 患者死亡的发生率也会不断升高。目前, 我国生活水平处于快速上升的状态,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 致使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递增的趋势。所以, 如何有效降低出血次数,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是临床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护理模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针对性及预见性护理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就医质量。本研究中, 对研究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及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干预, 临床收效显著。结果显示, 研究组平均出血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成功率、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消除诱发出血的因素,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出血次数, 加强用药依从性, 提升急救成功率。同时, 针对性与预见性护理还可以强化护理工作效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适于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1] 朱素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5(11):652-653.

[2] 倪东方.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15(02):253.

R473.5

A

1674-9316(2014)02-006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2.039

450052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预见性针对性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