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强谈针刺“信达雅”❋

2014-01-25周蓝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达雅经气调神

李 丛,周蓝飞,谢 强△

(1.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南昌 330006;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南昌 330006)

谢强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传承旴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擅长针药并施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其针法独具特色。临证之余,于文史多有涉猎,擅采众长,创造性地将严复翻译准则的“信达雅”引申到中医临床,并作为针刺治疗的最高要求。

1 针刺之“信”——精确

严复之“信”要求译文能准确反映原著内容,谢强认为针刺之“信”则是要求医者对病证的本质及穴位的主治有精确的认识。

1.1 辨证无误

耳、鼻、咽、喉虽位居高巅之上,但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这些器官的疾病同样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透过局部症状、体征的变化去寻求相关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结所在。如喉痹日久临证所见以肺肾阴虚夹痰夹热为主, 也可见肺脾气虚或肝郁兼气滞痰结,应详加辨证分别施治[1]。再如耳闭一症,不仅要关注气血瘀阻征象,更应密切注意脾肾虚损状况,脾虚者宜取足三里、脾俞、伏兔等穴,肾虚则取三阴交、关元、肾俞等穴[2],临证时也应仔细辨别。

1.2 取穴精准

旴江针灸历来注重穴位的选取,一方面对经络、穴位的选择要求少而精。明代旴江著名儒医李梴对针灸见识独特,创“南丰李氏补泻”,流传甚广。李梴主张治病用穴宜精简,认为“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在其《医学入门》中对常用穴位的主治载述精简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应用[3]。谢强秉承旴医传统,强调取穴贵在少而精准,若选择经络、穴位过多,易导致主次不分,穴位之间相互干扰,致使经气分散,得不到有效调动。如鼻渊一证,寒热虚实,病机复杂,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失调都可致病。谢强认为督脉是清阳输注鼻窍之通道,独取督脉一经,以疏通督脉之升阳祛霾法治之,屡获良效[4];又如临床治耳鸣,每于耳前、耳后、手(或足)等3处各取一穴[5],体现了“尚精简”的学派特色。

另一方面,取穴定位准确。明代针灸医家陈会为旴江席氏针灸传人,对穴位的定位极为重视。其学生刘瑾在整理其著作《神应经》中有云:“穴法之讹,其来远矣,如背俞、膏盲数穴,皆起死回生要穴,而折量分寸皆致讹谬。臣获善同陈先生亲授,一穴一法毫厘有据。[6]”谢强亦强调取穴态度应审慎,穴位的定位不能刻板依照解剖图谱按图索骥,还要注意穴位有动穴、静穴之分,静息、敏化之别,临证或辨证取穴或以痛为腧,目的都在于选取最佳刺激点,以期事半功倍。

2 针刺之“达”——通达

严复之“达”即在准确反映原著的基础之上,还要求译文表述流畅,不至读来生涩。谢强认为针刺之“达”即经气通达,气至病所。

2.1 得气

对于针刺治疗,《灵枢· 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张介宾《类经·针刺类》认为:“气至速者,效亦速而病易痊;气至迟者,效亦迟而病难愈。”陈会的《神应经》中亦提倡使用搓捻、动拨、进退等催气法,以达到气至而有效的目的。谢强认为,针刺疗法的精髓即激发感传,提倡针刺一定要做到“心到、针到、气到”。

2.2 接气

为使针刺“得气”直入病灶,谢强擅用通经接气针法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本法源于《金针赋》:“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 即当针刺某经穴位后,针感反应不能直达病所时,在该经针感反应中止处再下针引导,使经气接通,通过途中几个穴位的接力,引短为长,使针感反应一步步直达病灶局部,多适用于急症。如治暴聋病灶在头面部,则取远端手部穴位外关,针外关穴时采取通经接气针法,针尖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边运针边候气,再在针感反应中止处加针以引气,直至针感反应到达翳风,使经气接通直达耳窍[7]。

3 针刺之“雅”——和谐

严复之“雅”是在准确、流畅之后对译文提出的更高要求,即好的译文应该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文采,给读者以美的感受。谢强提出,针刺治疗也要通过医患双方调神配合达到“雅”的境界,体现和谐雅致之美。

3.1 医者调神

谢强认为,任何一门技艺若真正上了境界便可以达到艺术的层次,一位出色的针灸大夫要做到手法娴熟、神情清雅。熟练的针法是针灸医生的根本。每观老师临证施针,总是信手拈针,轻巧优雅地将针刺入患者穴位,整个过程有如飞燕临水,一气呵成,无丝毫滞涩之处。其扎针排在患者身上也是错落有致,左右对称,根根挺立,给人以艺术的美感,体现了多年的技艺磨炼。

另外,医者在针刺时应该做到神情专注,“神无营于众物”;同时亦能泰然自若,从容“飞针”,丝毫不乱。这些都建立在医生自身高深修为的基础之上,所以现代医生也应效法古代医家,勤于个人形气的炼养。坚持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使自己首先达到“精充、气足、神旺”,由此产生欣欣之意,使患者见之而生信赖。同时将自身之“精、气、神”贯注于针上,再将此针准确刺入患者穴位,这样“心到、针到、气到”,使患者的经气被自然地激发感传。另一方面,通过导引的修炼,提高对经络、经气的感知,在清净无我的状态中,细心体察病人的血气运行,体察针下感觉,从而在医患共同建立起的和谐气场中驾驭经气,达到“上工治神”的境界。

3.2 患者调神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疾病的疗效及预后。要构建一个和谐雅致的就诊氛围,医生除了自身的修为外,还应注重对患者进行调神。在针刺前以温文尔雅的语言、慈蔼的神情对患者详细解释病情,使患者如沐春风,从而消除紧张、畏惧、怀疑、苦闷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以一种放松宁静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进针后要求患者端身正意闭目养神,静心体会针下感觉,以利经气输布运行。留针时,耐心解释各种针感,以良性语言诱导,消除病人的恐慌心理。

除主观因素外,谢强十分注重诊疗环境对医患调神的影响。他的诊室内虽然患者满堂,却秩序井然。只见他在静心从容地扎针,患者则安坐留针,整个场面安静详和,丝毫不见嘈杂喧嚣。

4 小结

谢强吸取旴江针灸学派诸家所长,又参以己意,发明创新,将“信达雅”原则引入中医领域并详加释义,作为针刺治疗的三字诀。“信”是针刺的前提和基础,“达”是针刺的关键和精髓,“雅”则是针刺治神和导气的最高境界。“信达雅”齐备则针刺如入“化境”,此时医者意念专注,患者气定神闲,双方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这对于针刺得气有极大裨益,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这个提法也有助于青年医生提纲挈领地把握针灸要诀,提高临床技能,更体现了老师援物比类、关注人文的当代旴江儒医风范。

[1] 陶波,谢强.谢强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撷要[J].江苏中医药,2008,40(7):19-21.

[2] 陈璐璐.谢强针药并用治疗耳胀耳闭经验[J].河南中医,2012,32(3):374-375.

[3] 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1.

[4] 何兴伟,谢强.通督升阳法论治鼻渊病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29-30.

[5] 任元元,李唯钢. 谢强三针为主治疗耳鸣临床经验举隅[J].江西中医药,2009,40(6):13.

[6] 孙悦蓉. 《神应经》捻转补泻法特色的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7] 杨淑荣.谢强教授以通经接气针法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8):9-10.

猜你喜欢

信达雅经气调神
通里穴治疗“支膈”症理论探析*
人体经脉养生律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浅论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规律
“信达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韩互译之技巧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对比浅析中西翻译标准
从“信达雅”方面浅析《钗头凤》两个不同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