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筛查与护理

2014-01-25谢燕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顺产早产儿视网膜

谢燕文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广东 广州 510800

高危新生儿[1]是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严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常见于母亲有糖尿病,心脏病,妊高症,分娩时难产,急产,产程延长,新生儿为早产儿,巨大儿,或发生窒息,感染等情况。高危儿由于身体各项机能未达正常,常需入住新生儿科进行观察与治疗。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 (RetCamⅡ)等新检查设备的不断进步,新生儿视网膜疾病得到广泛关注,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为了解我院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和转归,于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采用RetCamⅡ开展了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筛查,抽取了130例新生儿科的患儿行视网膜眼底检查。为提高视网膜出血检测的准确率,做好筛查期间的护理配合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新入住患儿130例,其中男67例,女63例。顺产新生儿72例,剖腹产新生儿58例。

1.2 方法 眼底检查在出生后72小时内完成,然后运用RetCamⅡ行视网膜眼底检查,并保留照片。

2 结果

130名患儿全部顺利完成了筛查,视网膜出血22例35眼,发生率为16.92%。其中顺产20例33眼,剖腹产2例2眼。早产新生儿43名,视网膜出血12例18眼;足月新生儿87名,视网膜出血10例17眼。颅内出血新生儿4名,视网膜出血4例7眼;无颅内出血新生儿126名,视网膜出血18例28眼。

3 筛查时的护理配合

3.1 家属心理准备 向家属解释视网膜筛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视力的危害,提高家属对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认识,了解其危险性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知情同意权。

3.2 筛查方法 采用RetCamⅡ行视网膜眼底检查,氧氟沙星眼用凝胶 (迪可罗)作为耦合剂置于角膜面接触摄像镜头,按照正中位、左、右、上、下共五个方位进行视网膜图像采集,并将图片储存在电脑中。

3.3 麻醉方式 采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 (爱尔凯因)行眼部表面麻醉。

3.4 瞳孔准备 瞳孔充分散大便于眼底检查。运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每10min1次,共6次,每次滴药后用棉签压迫泪囊区3min,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散瞳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有无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极少数新生儿存在瞳孔的异常改变,须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3.5 检查前准备 将检查室温度调整到24~27℃,湿度为55%~65%。调试完检查设备后,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RetCamⅡ角膜接触镜头,然后用干棉球擦拭干。选择幼儿专用开睑器,准备好急救药品,检查者带好帽子、口罩,修剪好指甲,并洗手消毒。

3.6 禁食时间 为了防止检查过程中新生儿因溢奶或呕吐物呛入气管导致窒息等危险,散瞳前1小时应合理安排好哺喂时间,散瞳开始时应禁止哺喂。

3.7 检查中配合 核对患儿姓名后,用柔洁的被服将新生儿包裹好,置于专用检查床上,患儿取仰卧位,护士站于一侧,用双手固定新生儿头部,双肘夹住新生儿肢体,力度适中,切勿压迫患儿前囟。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哭声变化、面色及口唇颜色改变、有无呕吐等,并注意检查时医生的手不能捂住新生儿的口鼻,确保呼吸道通畅。若发生呕吐或溢奶时,立即停止检查,竖立抱起,用手轻拍其背部,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情况无好转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并立即给予吸痰处理,防止窒息的发生[2]。

3.8 检查后护理 为预防眼部感染,给予托百士眼药水滴眼2d。并做好记录,对有视网膜出血的患儿交代家属出院后复查时间。

4 讨论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报道不完全一致,约为17.53% ~37.3%[3]。本研究对13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了眼底检查,发现顺产的分娩方式、早产儿、颅内出血是引起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

其中22例视网膜出血,其中顺产20例,剖腹产2例,顺产发生视网膜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剖腹产,说明视网膜出血与分娩方式密切相关。由于新生儿视网膜没有完全发育,顺产时胎儿经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头受到挤压,使颅内压力明显升高,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破裂,则易造成视网膜出血[4]。与此同时在顺产过程中缩宫素的使用和羊膜穿破术后,都能释放内生性前列腺素,一过性破坏血-视网膜屏障,使其视网膜出血的发生[5]。此外,胎头吸引、产钳、挤压等方式助产,都易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发生视网膜出血[6]。剖宫产的分娩方式由于没有外力对胎头进行挤压,也没有前列腺素的释放,故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低。

130名患儿中早产新生儿43名,视网膜出血12例;足月新生儿87名,视网膜出血10例,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美国国家眼科研究院和儿科研究院制定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标准是[7]:①体重<1500g,胎龄<28周;②高危因素早产儿,体重1500~2000g。首次检查应在患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3周,检查者需由具备丰富诊治经验的眼科医师担任。由于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出生后必须依靠吸氧才能维持生命。而吸氧浓度越高,时间越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就越高,病变也越严重。因此,严格的控制早产儿给氧指针,合理的给氧能有效的预防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几率。

也有些早产儿没有吸氧史也发生了视网膜出血,还有些早产儿有长时间的吸氧史却不发生视网膜病变,这就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早产儿对氧的敏感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吸氧方式、动脉氧分压的波动等[8],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高危新生儿中颅内出血新生儿4名,均发生了视网膜出血,这说明颅内出血是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应常规进行视网膜眼底的检查。由于视网膜血管与颅内血管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眼底检查能够侧面反应颅内血管的情况[9]。因此,在行眼底检查时如发现眼底大面积出血患儿,应高度怀疑伴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由于高危新生儿的视网膜发育还不完善,当视网膜出血累及到黄斑区时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发育,能造成获得性弱视或斜视的发生。因此,对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患儿我们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治[10],这样才能有较好的预后。RetCamⅡ作为一种较先进的婴幼儿视网膜眼底检查手段,能够对全视网膜进行活体组织的观察,还能对图像进行采集并保存,提供了诊断结果的客观性,也便于分析、复诊及随访。检查过程中护理的密切配合能大大提高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检测的准确率,同时能确保患儿生命体征的平稳性;通过对高危新生儿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能提高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患儿的检出率;强调视网膜出血的危险性及随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提高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复检率;早期的医疗介入,能提高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疾病的转归。

[1]黄真,苏伟,席宇诚,等.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97-99.

[2]吉海燕,尹萍,尹同进,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视觉诱发电位相关性研究的护理配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1):59-60.

[3]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74.

[4]黄晓环,于健,熊柯,等.宫内窘迫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83-84.

[5]郁雪中,郭金风,蔡用舒,等.144例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与产妇的关系[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2,8(3):143-144.

[6]李瑛瑜,马秀萍,杜瑞清,等.胎头吸引助产对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附100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1,9:246.

[7]黎晓新.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89-291.

[8]陈超.超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26-28.

[9]范真,陈丕亮,石静云.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病因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11(3):108.

[10]宋湘梅.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与健康教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164.

猜你喜欢

顺产早产儿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