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药古籍文献 《医学甘露滴》学术价值浅析

2014-01-25江吉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德庆医药学藏医

江吉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医院,四川 康定 626000

藏医药文献是藏医药学传承、创新、发展的源泉,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知识资源,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整理旨在丰富藏医药理论和提高临床诊疗方法。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底启动了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科研项目。《医学甘露滴》为近代康巴名藏医多吉·德庆朗巴的学术著作,现存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为作者亲书的手抄本,一为台湾版木刻本,两个版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残缺,均未正式出版发行。因此,笔者对《医学甘露滴》手抄本进行了整理、补缺、完善、考证,最终通过正式出版,让更多的藏医医生继承和学习该文献记载的诊疗技术及方法。

1 研究方法

2011年8月,笔者深入四川藏区民间,在炉霍县从《医学甘露滴》的原始版本持有者手中购得该文献手抄本复印件,并与该文献手抄本的持有人达成由我院对该文献进行校勘、注解、出版的协议。通过3年的努力,考证了作者生平,对《医学甘露滴》进行了校勘、注释,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性研究,对该文献的残缺内容及断词少句部分进行了补充完善,对文中的错别字进行了纠正,对方言性质的药名和叙述以文字进行了注解,对完全不能理解的内容以疑问句作了说明等等。通过研究,使其基础理论和医疗实践经验内容得以全面整理,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完整的、通俗易懂的医学札记,为丰富藏医药学理论、传承临床实践经验、推进藏药开发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

2 研究内容

2.1 作者生平考证 对于作者多吉·德庆郎巴的生平,现存的文献资料中都没有详细的记载。通过对作者的转世灵童锡金羊唐活佛和作者生前任过主持的四川省炉霍县多蒙寺喇嘛席布先生的询问考证,确认作者于藏历第十五热炯木猪年 (公元1875年)出生于康区炉霍县。4岁时被绛央·钦泽旺布和萨迦尊者格桑曲吉旺姆认定为锡金拉尊钦布序列活佛的转世灵童并在炉霍县多蒙寺坐床。5岁始先后师从众多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和藏医药大师学习民族文化而逐渐成名。其藏医药学知识主要师承于绛央·钦泽旺布、贡珠·云丹嘉措等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尊者[1]。作者毕生好学,不仅精通佛学和藏医药学,还擅长运用佛教密咒、法事和心理学知识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由于长年艰难的求学、从医、著书立说等经历使其积劳成疾,于藏历第十六热炯土龙年 (公元1928年)逝世,享年53岁。

多吉·德庆郎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藏学著作,其中藏医药学内容都收录于《医学甘露滴》及其系列丛书,笔者此次收集整理的仅是《医学甘露滴》的内容,是以炉霍县多蒙寺喇嘛席布先生持有的手抄本为蓝本,台湾版木刻本为校本进行研究的。

2.2 文献内容 此次整理的《医学甘露滴》共5章,分别为《主篇》、《面授篇》、《保健篇》、《药师佛仪轨篇》和《除秽篇》。其中《主篇》共十五节,内容涉及藏医疾病学、诊断学、方剂学、外治学、医学伦理学等各种学科知识。《面授篇》共十节,内容涉及药物配制、灸疗、服药、药材采集、心理治疗等需要口授的各种实用方法。《保健篇》共十八节,内容为通过正确方法饮用水、酒、牛奶和食用天麻、柏枝、寒水石、硫磺、藏菖蒲、佛手参等药物精华,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等保健作用的方法。《药师佛仪轨篇》共六节,内容为通过行受药师佛仪轨、药师佛灌顶、默颂密咒等方式,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增加战胜疾病信心,使病人心情愉悦,从而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的手段。《除秽篇》共一节,内容为熏香药物的煨熏方法。讲述患者通过熏香药物的镇静安神、驱邪除秽作用,达到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慌意乱、精神分裂等症,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 文献的学术价值

3.1 珍贵性 作者多吉·德庆郎巴为公元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佛学家和藏医药学家之一,虽然他的著作较多,但因后继乏人,其著作特别是藏医药学著作流传于后世的很少。《医学甘露滴》作为其存世不多的藏医药学著作之一,详细阐述了他对藏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邪症、中毒等疾病的认识,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药物的采集加工、藏医预防保健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秘诀式论述,其中的许多诊治方法至今鲜为人知。这种经验性著作对指导现今的藏医临床和藏药生产工作均具有重大意义,而纵观目前国内外已整理出版的六百余部藏医药著作中,缺少多吉·德庆郎巴这位藏医药大师的著作似乎很不合适,因此对《医学甘露滴》进行抢救性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3.2 独特性 《医学甘露滴》大体传承了南派藏医药在康巴地区发扬壮大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承袭了绛央·钦泽旺布、贡珠·云丹嘉措等历代康巴名医的学术思想,但在对疾病的认识、分类和诊治方面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对病因的认识,其认为邪气侵扰身体是主要因素;对疾病的分类也不似主流经典分为101种或404种,而是有理有据地分为70种。在脉诊和尿诊部分也有其与众不同的认识,如在主流经典中“培根”病的脉象为“沉而弱”,“隆”病和寒症的尿色分别为“青”和“白”[2],而在该文献中正好相反,“培根”病的脉象为“粗壮滑”,“隆”病和寒症的尿色分别为“白”和“青”,因此在诊断学方面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该文献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阐述了藏医棍疗法的运用经验,使业已失传的藏医棍疗法得以流传。诸如此类具有个性特色的理论和诊疗方法还有很多,这在以往的藏医经典中是不多见的。因此,应该说该文献在传承历代康巴名医经验基础上融入了作者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藏医药理论的创新,对研究藏医药基础理论提供了论点,为提高藏医药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他的有些观点和认识是独特的、唯一的,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3.3 实用性

《医学甘露滴》记载的药物疗法、外治疗法、药物的配制加工方法、预防保健法、心理疗法等普遍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内服药物组方简单、选料精细、疗效肯定;外治疗法操作简便,针对性强;心理疗法和密咒疗法辅助常规治疗,易被患者接受,且疗效明显;在药物方面,罗列了作者常用的各种治疗药物及滋补类药物的配方及服用方法;详细记载了藏医棍疗法的施治部位及棍疗实践方法。因此,《医学甘露滴》的问世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疗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医学甘露滴》是一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藏医药文献古籍,它真实再现了一代藏医药大师多吉·德庆郎巴的学术思想,该文献的整理出版,将对创新藏医药学理论和丰富临床诊疗方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强吧赤列.藏医历代名医略传[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2012.

[2]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德庆医药学藏医
乡村振兴视角下德庆贡柑产业现状及发展探析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医药学名词
谢德庆:拷问存在与荒诞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孰是孰非
中医药学名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