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4-01-25王洪彬崔建美李雪青马树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针灸研究生交流

王洪彬 崔建美 孙 娜 赵 舒 李雪青 李 旗 马树祥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稀缺性正逐渐下降[1],新型“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使针灸推拿专业的研究生就业趋势发生改变,就业范围由原来的主要从事针灸推拿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转向从事与康复、保健等有关的专业,如医院的神经内科、康复科、理疗科、疗养院、社区医院、各类运动及智力残障福利康复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健康会所等,为人们提供针灸、推拿、足疗、药浴、心理康复治疗等医疗保健服务,部分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诊所、康复保健机构工作[2-3]。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就业趋势的转变,决定了医学院校在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加以相应的调整,培养具有对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临床诊疗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扎实的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2010年11月16日,“中国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各国对针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针灸的国际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国际社会对既精通汉语,又通晓英语的双语针灸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上升[4]。因此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5]。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湖南中医药大学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建立全程式创新指导模式训练,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智慧激励、创新实践参与、创新设计构想、创新论文写作、创新成果的获得、最终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模式进行探索[6-7]。在临床诊疗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在针灸科门诊开展了基于病历书写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以病历书写为突破口,以常见病为切入点,训练学生的中医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8]。

因此,如何综合培养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对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临床诊疗实践能力,探索既符合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教学规律,又突出综合型大学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自身特色的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改革之路,成为综合型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为试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严谨的科研思维及专业操作技能为目标,构建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包括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实践、复合型针灸推拿人才培养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实践

1.1 对外交流能力培养 开展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基础课程《中医英语》的学习;将专业课程《针灸学》、《针灸研究进展》的单纯汉语教学改为双语教学,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医学院与匈牙利佩奇大学交流工作,参加中匈论坛及组织学生赴匈牙利参加交换研究生活动,或赴匈牙利工作,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

1.2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基本要素,通过学术讲座、师生交流、指导论文撰写等方式引导和启发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如举办科研与创新方法讲座,介绍中外著名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或发明的背景、思维起点、灵感和诱发点等,使研究生直接感受其创新过程[9];对本学院针灸推拿科研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报告,明确本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研究领域及其在国内外的地位;开展文献检索、论文及标书撰写的讲座。导师督促研究生紧跟学科前沿,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与交流,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和标书的撰写,提炼并明确创新点,从而多方面、多层次的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创新科研思维能力。

1.3 临床诊疗能力培养 针灸是一门临床学科,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临床基础越扎实,越有利于其从事各项医疗保健工作。

因此,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第1学年在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进入模拟诊室,根据理论课的学习所得,对模拟病人进行辨证针灸治疗,教师予以指导。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感受针灸推拿活动,对来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及周围社区的患者进行辨证针灸治疗,进一步锻炼其临证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之后进入临床医院针灸门诊及病房实习,跟带教老师学习内、外、妇、儿等常见疾病的辨证针灸选穴、配穴,制定针灸处方、观察治疗效果,通过常见病的病历书写明确其诊疗过程,并在教师指导下切身体会其操作,从而训练研究生的针灸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使之能独立应诊。

2 复合型针灸推拿研究生培养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对外交流能力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对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口语对话交流、外文文献的阅读及理解、英文摘要及学术论文的撰写。

2.2 科研创新能力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科学研究的学习报告、阶段小结、开展小组演讲讨论、课题设计、综述、述评及学术论文的撰写。

2.3 临床诊疗能力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临床病历的书写、常见针灸科疾病的诊疗等。

考核过程中不仅研究生导师参与、本学科其他教师及实验室教师应共同参与,同时让学生也参与到评分、评价当中,互相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针灸推拿专业的未来,因此,调整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外语交流、科研思维、专业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构建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针灸推拿学术的发展及学科的建设。

[1]林青,刘志勇,杜贤进.针对当前就业形势谈医学研究生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15-916,959.

[2]韦良玉,赵利华.从就业趋势谈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1):108-109.

[3]赵利华.从针灸推拿学高级人才就业趋势谈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调整[J].中医教育,2011,30(2):56-58.

[4]王洪彬,李雪青,马树祥,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经络腧穴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2,14(1):127-128.

[5]孙永,姜劲峰,顾云,等.《针灸实验研究》研究生课程双语化-PBL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71-72.

[6]林亚平,易受乡,彭艳.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创新性学位论文全程指导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47-149.

[7]林亚平,易受乡,谭静,等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创新性学位论文“全程指导模式”研究初探[J].光明中医,2013,28(7)1498-1499.

[8]赵吉平,陈晟,王燕平.基于病历书写训练的针灸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2013,20(1):50-52.

[9]唐勇,余曙光,刘旭光,等.针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内涵和培养方式的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7(2):22-23.

猜你喜欢

针灸研究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