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拦网特征分析*

2013-12-10宋培榆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号位中国女排欧美

宋培榆

(河套大学体育部,内蒙古 河套015001)

引言

拦网技术是排球运动技、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排球运动中,拦网技术运用情况以及运用的效果对比赛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排球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排球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排球比赛中攻守双方网上争夺更加激烈.拦网这项带有攻击性的防守技术,不仅是组成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也成为比赛直接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拦网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成为激励本方队员、抑制对方队员、控制比赛节奏的重要手段之一[1],倍受世界各国教练员、运动员的关注.以拦网单一技术为研究对象,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国队与其它11 支球队的拦网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寻求中国女排拦网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对提高中国队的拦网技术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2011年女排世界杯的12 支球队.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有关中国女排拦网技术研究的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2)录像统计法 统计2011年女排世界杯中国队进行的11 场比赛,记录与拦网有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

3)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并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4)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女排身体形态与拦网高度特征分析

高度是现代高水平排球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排球比赛取得胜利的基础条件.高度除了运动员的自然形态以外,主要还反映在运动员占据的网上高度.这一指标在排球参数系统中主要以拦网高度和扣球高度体现.2011年,女排世界杯12 支球队队员身体形态与拦网高度,见表1.从表1 可知,女排队员的身高、体重无显著差异,但欧美球队队员身高、体重占优,显示世界女排队伍继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亚洲球队在扣球和拦网高度方面与世界优秀强队有很大差距,但在相对弹跳力发展方面取得进步,从而缩小了网上高度差[2].

表1 2011年世界杯12 支女排球队队员身体形态与拦网高度统计

身高与体重是影响拦网高度的重要因素.从表1 可知,中国女排平均身高184.6 cm,与欧美球队的平均身高差距不明显,甚至略高于欧美球队,但其他球队平均身高普遍较低,如日本最为明显,平均身高只 有 174.25 cm,韩 国 队 平 均 身 高 也 只 有181.07 cm,略接近欧美球队.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平均体重71.4 kg,美国女排平均体重77.3 kg,差5.9 kg,中国女排平均体重明显高于亚非球队.

从表1 可知,中国女排平均扣球高度308.8 cm,平均拦网高度299.4 cm,高于任何一个球队,说明中国女排十分重视网上高度的挖掘,并将其作为夺取比赛优势的重要手段.但是亚非球队的平均扣球高度和平均拦网高度与欧美球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相对来说,亚非地区的相对弹跳力得到发展,以提高弹跳力来弥补身高因素带来的网上高度不足,也是提高网上实力的有效途经.

2.2 中国女排拦网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2.2.1 中国女排与欧美球队拦网效果对比分析

拦网技术是排球技术中的一项相对易于掌握而在比赛中却不易充分发挥的基本技术.在比赛中,拦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对手的进攻体系、本方的防守体系以及队员的拦网意识、手法等[3].拦网时不可能将对方的进攻性击球全部拦死,主要是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造成进攻受阻或减小进攻强度.进行积极有效的拦网还可以为防守反击提供强有力支持.中国女排与欧美球队拦网效果的对比,见表2.

表2 中国女排与欧美球队拦网效果的对比 个

从表2 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拦死率上与美国、意大利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场比赛比对方拦死球的个数平均少4 个;与德国、赛尔维亚、多米尼加、阿根廷队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拦死率较高,每场比赛比对方平均多拦5 个球.从有效拦网方面分析,中国女排与欧美球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差距,说明欧美强队拦网的进攻性更强,可以使他们有更多的防反机会,减少中国女排进攻的机会,给中国女排造成的压力更大.拦失率不仅表明本队的拦网技术水平,也表明对方的进攻实力.在中国女排有效拦网低于强队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造成对方拦网失误,以至于获得更多的得分机会.在中国女排身体形态与欧美强队相抗衡的条件下,中国女排身材高大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同时身材高大的中国女排灵活性差于欧美强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拦网的过程中不能跟上欧美女排进攻的节奏,是造成拦网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应加强对中国女排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增强灵活性.

2.2.2 中国女排与亚非球队拦网效果对比分析

中国女排在亚非地区属于一流球队,在拦网的各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中国女排与亚非球队拦网效果见表3.

表3 中国女排与亚非球队拦网效果的对比 个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在拦死率上只有日本队可以与中国女排相抗衡,均为11 个球,但是在有效拦网和拦网失误方面看,日本队与中国队差距较明显.中国女排与韩国、阿尔及利亚、肯尼亚相比,在拦网的各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从拦网得分方面来看,在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与这三支球队相比平均多约7 个球.在有效拦网方面,中国队显示出更大的优势,使比赛中有更多的防反机会[4].由于身高、弹跳等方面的优势,亚洲其他球队在拦网方面与中国女排相比都处于劣势.所以说有效的拦网不仅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给对手施加一定的压力,减弱对手的进攻实力,更能弥补防守的不足,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

2.2.3 中国女排与欧美球队对不同进攻位置拦网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拦网战术的有效运用在防守的层面上可以评价对手的进攻体系的优劣,比赛中单人拦网出现的频率较高,说明对手的进攻体系较完整[5],反之,双人拦网出现的频率较高,说明对手的进攻体系存在缺陷,进攻参与人员少,进攻点单一,不能很好摆脱对手的防守,容易促使防守方形成集体拦网.中国与欧美女排对不同进攻位置拦网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见表4.

从表4 可知,每支球队对于4 号位进攻时拦网次数最多.从表4 数据计算可知,对于4 号位进攻的拦网,中国队占拦网次数的43.1%,欧美队占拦网次数的44.8%,差距不大,这是因为在现代排球比赛中,虽然多种战术进攻会同时存在,但4 号队员的强攻仍然是进攻的主要手段.拦2 号位进攻的次数低于4 号位,分别占中国队和欧美队拦网次数的32.8%和37.0%,高于中国女排4.2%,差距较大.对3 号进攻位拦网,中国女排拦网次数占总次数的16%,欧美队12.8%,差距较大.不难看出对于拦后排强攻时,中国队有一定优势.

从表4 可见,中国女排单人拦网在拦2 号位进攻时运用次数最多,这是由于各队采取背快、背溜、背错等进攻战术,速度较快造成的,拦网队员难以快速、有效地组织多人拦网.中国女排集体拦网更多地出现在拦4 号位强攻时,说明对方4 号位的战术运用得当,攻击力较强.因4 号位进攻传球距离较长,使中国队能有充分时间组织集体拦网.中国女排4号位的集体拦网占的比例为39.3%,而欧美队为41.7%,欧美队具有更强的拦强攻的能力,因此,提高中国女排4 号位集体拦网能力是一场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6].

表4 中国女排与欧美球队对不同进攻位置拦网技术运用情况对比统计 次

2.2.4 中国女排对欧美球队场上不同位置进攻时拦网效果的研究

排球比赛中,拦网技术中的拦起、拦失对比赛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从欧美球队场上不同位置进攻来比较中国女排的拦网效果,对探寻中国女排强轮和弱轮的拦网特点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女排对欧美七国球队拦网成功率,见表5.

表5 中国女排对欧美七国球队拦网成功率统计 次

从表5 可知,7 场比赛中国队共拦网677 次,拦网直接得分76 分,其中拦2 号位得21 分,拦3 号位得12 分,拦4 号位得32 分,说明中国队副攻身高有一定优势,给对方4 号位的进攻造成的压力较大.中国队有效拦网共311 次,占总拦网的45.9%,说明中国队积极组织有效拦网,能更好的抓住防反机会,进行反攻.中国队拦失率为42.8%,从比赛录像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排队员论文技术的细节上还存在缺陷,但造成拦网失误的主要原因还是跟不上对方进攻的节奏,灵活性较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中国女排身高与欧美队员无显著差异,拦网技术差异性较明显 中国女排队员身高与欧美球队总体无显著差异,与亚洲球队相比身高有一定优势.中国女排在面对欧美球队强攻时,拦网队员技术细节上还要进一步完善.

2)比赛中双人拦网运用较多 双人拦网远多于单人拦网和三人拦网,已成为拦网技术中最主要的形式,是防反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中国队在今后的比赛中,拦快球的能力应进一步增强,要尽可能的组织双人拦网,避免单人拦网,提高拦网成功率.

3)中国女排对3 号位拦网成功率较低 中国女排3 号位拦网成功率较低,主要是中国队队员缺乏对对方战术意图的判断、弹速慢和连续起跳能力差造成的.

4)中国女排对2 号位拦网成功率较高 中国女排对2 号位拦网成功率较高,说明中国队二传和副攻不但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和完美的拦网技术,主要是有较强的拦网战术配合意识,符合中国队的配备特点.

3.2 建议

1)建议日后女排的训练中应该着重身体素质的练习,增加小肌肉群的训练,增强灵活性,提高拦网的高度,增强拦网的判断能力,同时加强对后排攻击的拦网技术训练,提高拦防对方调整进攻和远网进攻的意识和能力.

2)训练中应把双人拦网对技术作为训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2 号位进攻的双人拦网.

3)通过提高和完善拦网时的技术动作,尽可能地将拦失效果转变为拦起效果;加强对3和4 号位单人拦网能力,提高拦近网快球和对方跑动进攻的能力.

4)加强拦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串联技术的运用,拦网应以拦死或拦起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强化拦网时的手形变化.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高松龄.第27、28 届奥运会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700-702.

[3]李毅钧.排球理论与方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156-170.

[4]郭亮.排球比赛中战术进攻拦网浅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86-89.

[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钟雯.中国女排在第28 届奥运会比赛中进攻技术运用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4):1723-1724.

猜你喜欢

号位中国女排欧美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陕西艺术体操难度动作运动学分析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