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校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3-12-10周瑞英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安徽省运动体育

周瑞英

(合肥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230601)

引言

在音乐的伴奏下,啦啦操借助道具、标语等,通过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以调动观众情绪来支持本队.啦啦操这项新兴体育运动,融合了体操、舞蹈、技巧等运动的元素,配上节奏感极强的音乐,表现出青春少年朝气蓬勃的面貌和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1].啦啦操可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而舞蹈啦啦操又可以分为花球、街舞、爵士和自由舞蹈四种,本研究主要针对啦啦操中的舞蹈啦啦操进行分析.现代啦啦操运动最初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高校[2].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啦啦操的开展情况及开设啦啦操课程所需的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安徽省高校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教学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安徽省高校啦啦操课程的开设,加快安徽省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进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开展啦啦操运动的10 所高校为研究对象.10 所高校为: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工学院、合肥学院、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运动经历、教练员培训经历等,学生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啦啦操课程的必要性认识、对啦啦操喜爱度、了解啦啦操途径.对上述10 所高校发放教师问卷50 份,回收45 份,回收率为90%,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450 份,回收404份,回收率90%,有效率100%.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3 访谈法

就对啦啦操项目了解情况、重视程度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问题,访谈了10 所高校的部分领导和教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啦啦操运动在安徽省高校的普及情况分析

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与国际啦啦操运动相比,起步比较晚,从2001年我国举行首届全国性啦啦操比赛开始,啦啦操运动在全国高校才发展起来.从2004年开始,啦啦操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CSARA)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全国高校间推广,同时推出中国学生啦啦操专业评判员等级资格制度.2010年开始的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全国啦啦操联赛更使啦啦操在全国各类学校中推广.安徽省一些高校为了选拔队伍参加全国的啦啦操大赛,每年都组织队员训练,促进了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作为表演项目,啦啦操经常出现在校内、校外大型活动的开、闭幕式上.啦啦操运动深受高校学生的欢迎,较好地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在10 所高校中,每年啦啦操均有一次以上表演或者比赛.大部分高校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啦啦操比赛,或与其他学校进行一次啦啦操交流赛.通过访谈发现,参加啦啦操比赛的同学需要经过严格训练,而参加表演的啦啦操队队员,大多是普通学生,经过1 ~2 个月的集中训练就能较好地掌握表演套路.比赛和表演两种不同形式,促进了啦啦操在高校的普及,使其成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部分.

在访谈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啦啦操的训练是在学生业余时间进行,学生主要以俱乐部形式参加,教师难以像上课一样要求学生,导致学生流动性较强,使训练水平难以有较大提高.为促进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可把啦啦操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门课程开设.先作为选修课开设,逐渐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来,再在时机成熟时开设必修课,既能从学生中选拔有潜质的队员加入运动队,又能在普通学生中更好地普及啦啦操运动.

2.2 啦啦操运动的项目优势分析

啦啦操运动是在美国文化的孕育下产生发展的,它强调自我个性的张扬,所以啦啦操运动原本就是一种欢快喜庆的娱乐文化,是一种自我张扬的个性文化[3].目前啦啦操运动的动作组合及表现也可以看出自我张扬的个性文化特征.健美操、街舞、瑜伽等项目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已经在安徽省各高校普遍开展,与这些项目相比,啦啦操运动有其独特的优势.

2.2.1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啦啦操运动突出强调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一项体现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项目,啦啦操能够向他人传递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啦啦操运动是体育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的是美丽、健康和活力.

2.2.2 有利于培养学生强健体魄

啦啦操运动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健身操,它把舞蹈、艺术体操以及其他一些具有特点的项目动作融合为一体,经过再创造形成的一种新型更高层次的身体练习.啦啦操节奏明快,对于提高练习者的有氧耐力、心肺功能,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很高的锻炼价值.

2.2.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不断竞争和创新的项目,学习和创新是学生所要经历全部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训练中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勇敢创新、超越自己,培养他们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啦啦操课程中要求学生自编动作组合,自己设计道具的使用,这些在学生创新思维和情商开发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2.2.4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啦啦操展示给观众的都是阳光般的笑容和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够感染观众,活跃气氛,使现场充满激情与欢快.

2.2.5 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啦啦操运动需要在强有力的音乐节奏下进行,而曲调较为欢快、节奏较为强劲的音乐能有效调动人的情绪,从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锻炼,能对心理状态产生正面影响,锻炼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2.3 安徽省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所具备的条件

2.3.1 安徽省高校啦啦操课程师资情况分析

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喜爱,如果将其引入到大学体育课教学中,这对教师的要求与传统项目有所不同.由于啦啦操运动本身特点决定了其讲授者应该是健康、青春、充满活力的,如果是年轻教师,教学效果更易于青年大学生接受[4].在接受调查的安徽省高校45 位啦啦操教师和教练中,以女教师居多,占80%,男教师仅占20%;本科学历者占64%,中级职称者占60%,见表1.

表1 安徽省高校啦啦操课程师资情况

从表1 可知,从事高校啦啦操教学和训练的教师中,女教师、本科学历的较多,且绝大多数都是中级及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丰富,但是他们年轻,愿意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同时,由于啦啦操运动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及保护与帮助作用巨大,这些年轻教师相对于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更强.通过访谈发现,在担任啦啦操教学和训练的教师中,他们在学校基本上是担任健美操教学和训练,少部分教师是担任瑜伽、体育舞蹈及其它体育课程的教学,这些教师中有大部分参加过啦啦操项目的专业培训,可以胜任啦啦操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工作.

2.3.2 安徽省高校学生对啦啦操认识和喜欢度

404 份学生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安徽省高校学生对啦啦操态度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安徽省高校接触过啦啦操的大学生中,有7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体育课中开设啦啦操课程,这说明大学生对在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的重要性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有79%学生喜欢参加啦啦操训练,并有近60%的学生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啦啦操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和宣传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们对啦啦操运动的喜欢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来,享受着啦啦操运动带给他们的快感,这为啦啦操运动在安徽省高校的普及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啦啦操课程教学和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2.3.3 安徽省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教学条件分析

啦啦操运动同时具有表演、娱乐、锻炼及竞技等功能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无论是室内或者室外,都能顺利开展[5].从啦啦操运动与健美操运动的表现形势来看,两者均属于表演性运动项目,两种项目之间的相同之处为教学提供了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如场地设施、教学方法与受众的群体都为啦啦操项目进入安徽省高校体育课堂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啦啦操运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与训练体系,并出版了教材,这为啦啦操教学提供了依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啦啦操运动在安徽省高校的比赛次数虽然不多,但是有较多啦啦操表演机会,这为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开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2)啦啦操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强健体魄、培养创新能力等优势,学生对啦啦操运动有较强兴趣,愿意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来,这为啦啦操教学提供了基础.

3)安徽省高校师资趋向年轻化,完全能胜任啦啦操教学和训练工作.

4)安徽省高校教学条件能满足啦啦操教学和训练要求,并且目前全国啦啦操的教材可以满足啦啦操课程教学,所以在安徽省高校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是可行的.

5)啦啦操运动凭其观赏性、娱乐性、实用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3.2 建议

1)啦啦操在我国高校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希望我省高校在体育课中能尽早开设啦啦操课程,并且各校能针对自身的特点,在啦啦操教学中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来.

2)在各个高校组建啦啦操社团或俱乐部,本校教师定期给这些学员进行啦啦操的教学与指导,多组织校内、校际间比赛,增强交流,以促进啦啦操在高校的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

3)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多组织教练员培训班,让更多年轻教师得到啦啦操专业的培训,以提高啦啦操教学和训练能力,使啦啦操在高校得到更高、更快的发展.

[1]马洪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盛以福,袁志良.江西省高校啦啦操开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4(8):18.

[3]李遵华,吴耿华.美国校园啦啦队运动的开展对我国大学生的启示[J].体育科技,2007,28 (1):78-79.

[4]王琴.对啦啦操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0(12):37.

[5]聂英涛,刘成香.广西高校设置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07,28(3):82-85.

猜你喜欢

安徽省运动体育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