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语文研究性学习

2013-11-28达瓦次仁

关键词:研究性探究能力

达瓦次仁

【摘 要】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研究性 语文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已的智能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着丰富的感受、体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显现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三 研究性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因而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研究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

四 研究性学习使语文学习的课堂更精彩

研究性语文学习的课堂需要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学形式、方法,从而“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

第一,研究的“问题”不在于大或小,而是在于看重它的深刻性。有些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研究问题的时候,总习惯于着眼于宏观性的东西,似乎唯此才能引人注目且值得探究一番。其实,对于学生而言,研究问题本身的大或小并不意味什么,引起学生注意是对问题的兴趣,因而选择问题需要真正考虑的是,是否适合孩子的胃口,在此基础上,再有意识地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富有一定深度的研究问题。

第二,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宜搞得过于频繁,我们主张“因学而宜”。所谓的因“学”而宜即为研究性应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而设计,而某些时候,许多教师却反过来让孩子的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认识与实践误区。事实证明,任何先进的理论一旦滑向一种极端的边缘,则其不仅没有起到原先应有的先进性,相反它连对最常规的一些东西也产生负面影响。

就语文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研究学习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语文素养得到多层面、全方位的培育。无论是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获取,还是成果的表述,都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研究性探究能力
设问引导探究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案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