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证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2013-10-25申兆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尿蛋白西药肾病

申兆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证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申兆文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症患者, 按照知情同意及自主选择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 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 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制剂的治疗, 分析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9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9235,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患儿行中西医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小儿肾病综合症;疗效观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也被简称作肾综,这是一种在多种原因下所引发的肾小球的基底膜自身的通透性大增, 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高血脂症、水肿、低蛋白血症、甚至是浆膜腔积液和无尿的症状[1,2]。目前儿童发病率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 已成为儿科泌尿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发病率仅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之下, 位居第二。小儿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本文选取山东省沾化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证患者, 按照知情同意及自主选择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 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 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制剂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证患者, 女51例, 男27例;最小患儿1.5岁, 最大患儿13岁, 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31±2.41)岁;患儿的最短住院时间为3个月, 最长住院时间为2年, 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1±0.51)年;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者的蛋白尿量增加趋势明显,且24 h的尿蛋白定量>0.1 g/kg;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清中的白蛋白含量<25~30 g/L。所选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1例,继发的紫癜性的肾炎患者13例,而继发的系统性的红斑狼疮患者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方法为:强的松1.5~2.0 mg/kg,3次/d, 且患者每日的最大使用剂量为60 mg,连续治疗3周。若3周治疗后, 患者的尿蛋白已经转为阴性, 可减少原药量的1/3后继续巩固2周。八周后, 按2.5~5 mg/kg的量每二周递减, 当患者的用药量减至1 mg/Kg·d时, 以此药量隔天顿服, 随后继续按照2.5~5 mg/kg的量每二周递减至10~20 mg/2·d;对于上述的用药方法, 若是患者在最大剂量使用时间8周后, 仍无明显缓解症状, 也要在上述方法进行减量处理, 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中药制剂治疗, 治疗方法为:将患者按照中医理论分为不同的亚型, 具体如下, 临床症状为眼睑和四肢浮肿, 舌红、大便秘结、尿量仅200 ml/d的患者属湿热蕴结, 选用茯苓、土茯苓、益母草、腹皮、山药、猪苓、白茅根各30 g, 车前子20 g, 滑石和连翘各15 g,泽泻10 g;临床症状为心悸盗汗、舌尖红少苔、尿少且颜色深黄的患者属肾阴虚, 选用黄芪、大腹皮、玉米须、益母草、薏苡仁、茯苓各30 g, 山药、女贞子、生姜皮和旱莲草各20 g, 山茱芋和泽泻各10 g;临床症状为尿少腹肿、四肢不温、头晕困倦的患者属肾气虚, 益母草、茯苓皮、大腹皮各30g, 黄芪和竹叶各20 g, 菟丝子和仙灵脾各15 g。上述的所有中药制剂均以水煎服, 2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3,4]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患者的尿蛋白测试结果转阴, 24 h的尿蛋白定量小于200 mg,患者的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回升为30 g/l以上, 胆固醇含量恢复正常或者是接近正常;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尿蛋白测试结果为+~++, 患者的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1000 mg, 患者的血清中白蛋白含量显著改善, 胆固醇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好转迹象, 监测的各项参数也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患者数+部分缓解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证患者, 随机分成的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效果相比较可知, 完全缓解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3.33%和64.10%, (χ2=7.3895, P<0.05);达到良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1.28%和33.33%, (χ2=2.573725, P<0.05);治疗无效患者比例分别为15.38%和2.56%, (χ2=3.9235, P<0.05);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97.44%, (χ2=3.9235, 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参数变化 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证患者, 随机分成的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 两组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7.74±4.61) g/L和(36.89±3.79) g/L,(t=9.4732, P<0.05);尿蛋白定量分析分别为(2.37±0.99)g/24 h和(1.81±0.81)g/24 h, (t=2.7340,P<0.05);胆固醇含量分别为(4.77±1.64)mmol/L和 (3.61±1.71) mmol/L, (t=3.0575,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差值( x-±s)

3 讨论

中医认为,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水肿”和“虚劳”的范畴,且其发病与脾、肺、肾有着密切的关联, 加之小儿的禀赋不佳,致使患儿脾、肺、肾出现功能失调状况, 膀胱时有气化不力,水液潴留或泛滥于肌肤所成[3]。该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浮肿,高血脂症, 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症状,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激素治疗, 这种单纯西药治疗虽然在疗效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且治疗速度快, 时间短, 但由于长期的激素治疗所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较高的停药复发率, 也使医护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不得不谨慎[3]。因此, 必须探寻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高效治疗手段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西医结合, 互取两种用药方法的优势, 已成为小儿肾病综合证治疗过程中愈加重要的手段。

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证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 分别进行常规西药治疗, 而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分析临床效果可知,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97.44%,(χ2=3.9235, P<0.05), 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尿蛋白定量以及胆固醇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 即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 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患儿行中西医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1] 何爽, 李存君, 史耀勋.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5541~5542.

[2] 张克丽, 宋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 10 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2, 33(13): 2804.

[3] 吴超, 伍尚平, 王茂军.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疗效观察.临床医学实践, 2008, 8: 638~640.

256800 山东省沾化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尿蛋白西药肾病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