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大学生的急救培训-徒手心肺复苏心得

2013-10-10丁培英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5期
关键词:救命知晓率心肺

丁培英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在急救系统日益完善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否拥有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否掌握一定的心肺复苏的知识,这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人道主义救助观念在大学生中传播。我校近年以来,由于溺水、剧烈运动导致的心源性、非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不下10例,由于学生们缺乏必要救护常识,没有掌握救护技术,急救程序混乱,一味依赖于医务工作者,使伤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救护,失去了救护的“黄金时间”[2]。现代救护不仅对患者进行简单包扎止血,还要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及痛苦,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和技能,把握第一时间以便在现场及时有效的开展救护,为医务人员赢得宝贵的“黄金救命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突发伤害、突发事件、危重疾病的患者日益集中,这就要求学生需懂得救护技能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1 方法

对我校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人工模型培训,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应用选择题和判断题方式,其内容包括意识的判断,呼救的方式,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开放气道方式,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心脏复苏有效指针,肺复苏有效指针共八项指针,选择我院两名医务人员以《救护师资培训教材》为教材,集中学习,规范培训内容到指定场所展开培训,由将要接受培训的学生于培训前填写问卷,然后发放宣传手册,经多媒体教学,现场示范等先后分为6批进行培训,每次培训50~150人,每次2小时,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收回,培训前后各发放800份,均收回。培训前收回800份,有效试卷726份,有效率90.7%,培训后收回和有效试卷均为800份,有效率100%,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1。

表1 我校大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培训前、后的知晓率(n=800)

2 实施过程

徒手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操作应用人工模型培训和自述讲解,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这800名大学生进行培训前、培训后模型演练效果,见表2。

表2 我校大学生心肺复苏实践技能培训前、后比较

3 讨论

由上表可见大学生在培训前对心肺复苏(CPR)的知晓率、正确率极低,大部分学生在培训前对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了解,很多问题回答不准确,也不够完整,它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从零散途径获得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不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但是培训后大学生对这项救命技术的理解明显提高,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知晓率、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和人工模型培训表明,我校学生关于心肺复苏的了解比较薄弱,急救技能较缺乏,获取急救知识、实践急救技能的途径比较单一、比较被动,加强培训大学生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其心肺复苏的应用能力。根据宋鹏等通过“知-信-行”教育模式进行急救培训的结果表明[3],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接受过培训和接受过一次培训,以及接受过2次以上急救培训的人员在急救首选的行为上有差异。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2秒钟就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每5~10秒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急救处理[4]。有数据显示心脏骤停已经成为突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以心源性猝死最多见,如冠心病,在心脏病猝死病人中,绝大部分死于院外,其中大部分死于发病后15分钟,而一小部分死于发病后15分钟~2小时之间。心脏停止的几分钟是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果在患者猝死后前4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抢救猝死者的成功率达80%以上,4分钟以后,每隔1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5]。在这样高发的事故频率中,只依靠医护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大学生遍布每个角落,把他们所学技能熟练应用,对每一个个人,家庭,社会意义重大。心肺复苏术是施救者进行现场急救,这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为后续急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从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急救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这项救命技术,包括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这项救命技术可以伴他终生获益。由此可见,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社会化普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应在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心肺复苏和“四大技能”等急救知识。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多样化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急救知识的普及、急救技能的培训非常必要。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既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6]。大学生学习急救技能为医疗救护工作提供了基础力量,更是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培训要及时重复,不断强化,使急救程序熟练,应用自如,以免在遇到紧急情况手足无措,要在这种紧张场面做到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必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加强他们的应急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其学习欲望,不断强化其急救技能,培养大学生们互查互救、互相帮助的急救意识。培训和应用是有距离的,培训是在和平不紧张的环境下完成的,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有差别的,在那种嘈杂,混乱、紧张的环境中,首先保证自身安全和伤者安全,尽量多的呼喊附近人员参与急救,齐心协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大学生求知欲旺盛,学习能力强,且对大学生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救护是一项实用技术,伴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如果将这项救命技术普及下去,将是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老百姓的一件好事,救人、救命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 任真年.国外急诊急救医学发展现状与趋势[J].前卫医药杂志,1999,16(2):59-61.

2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救护师资培训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宋鹏,李艾华.荆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技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4(14):301.

4 王蕊.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体育教育,2010,1(5):128.

5 许莹,戴碧蓉,等.我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状况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1,5(8):5.

6 钱余方.综合性高校非医学生学习普及急救知识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02.

猜你喜欢

救命知晓率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救命来电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救命!北极熊太热了
《心肺血管病杂志》
救命
救命的黑点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