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13-08-15陈光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5期
关键词:pH值质子泵贝拉

陈光梅

贵州省黔西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551500

本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在本院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低于男性,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是常见又多发的疾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入院前两周患者未服用过同类药物,对照组平均病程3.6±2.8年,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43.2±7.9岁,女7例,男13 例;观察组平均病程33.2 ±2.5 年,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44.5±6.9岁,女7例,男11例,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包括病程、年龄性别及等其他资料,均有消化道症状如灼烧感、上腹疼痛、反酸等,胃镜检查确诊为溃疡直径5~10mm的十二指肠溃疡。

1.2 治疗方法:给予常规治疗即保护胃黏膜药物和抗幽门螺旋杆菌给入院后的患者。奥美拉唑对照组:生产于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持续3周每天早晨口服每片20mg的奥美拉唑1片;雷贝拉唑观察组:生产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持续3周每天早晨口服每片20mg的雷贝拉唑1片;治疗3周后对其进行胃镜复查并对服用药物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腹痛改善情况进行跟踪随访。

1.3 疗效评定:总有效=治愈+显效+无效。①无效:患者溃疡面积缩小<50%。②显效:患者溃疡面积缩小>75%,但周围炎症未完全消退;③治愈:患者溃疡完全愈合,周围炎症完全消退;④有效:患者溃疡面积缩小<75%但>50%;腹痛缓解率:腹痛比率未完全消失,但其严重程度的评分有所减少;腹痛消失率:除腹痛比率外其他症状只评价是否完全消失。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在结束疗程后。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s)统计所有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经过药物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效2例占10.0%,总有效率80.0%,其中有效4例占20.0%,显效8例占40.0%,痊愈6例占30.0%;观察组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有效3例占15.0%,显效5例占25.0%,痊愈12 例占60.0%。

2.2 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情况: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周期性腹痛均有缓解,对照组占60.0%,12例腹痛有所缓解。观察组占85.0%,17例腹痛有所缓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痛缓解率显著低于观察组。

3 讨论

失去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和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之间的平衡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多发于冬春两季,常见又多发,目前常用的治疗溃疡的药物有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复发、控制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消除病因等[1]。

为健康志愿者检测胃内PH值的同时服用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胃内PH值在第1个24小时内服用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明显低于服用雷贝拉唑者。已有多个研究证实雷贝拉唑对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如卓-艾氏综合症、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

雷贝拉唑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更有效的H+-K+-ATP酶及分泌抑制药。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药,其起效迅速是因为药物解离的速度与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即pKa值成正比,雷贝拉唑的pKa值比较高,即pKa值越高,药物解离的速度越快,其活化能力就越强。并且离子型药物对质子泵的抑制能力随离子型药物在分泌小管中的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加快。在PH值为5.1的环境中,伴托拉唑和兰索拉唑以及奥关拉唑等pKa小于4的质子泵抑制药的起效时间为雷贝拉唑的10倍以上,雷贝拉唑的pKa为5,其起效时间为72min。雷贝拉唑的作用持久,可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达到满意的抑酸效果,只需每天给药1次即可。雷贝拉唑可提供稳定的抑酸效果,其具有独特的非已知酶代谢途径,服用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胃内PH值的影响不显著。监测健康成人胃内PH值24小时的显示,连续4d服用雷贝拉唑20mg/d,胃酸分泌24h内皆受到明显抑制,用药前后PH值有显著性变化,用药前胃内PH值为2.2,最终升高到5.9。雷贝拉唑的非酶依赖性能减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另一个雷贝拉唑的特点是个体差异小,疗效稳定。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重复或单次口服20mg雷贝拉唑,第1天的作用均明显高于以往的质子泵抑制药。由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快速的促使溃疡面愈合,缓解临床症状,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消化道溃疡药物。雷贝拉唑是于1997年在日本首次上市的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副作用小,起效持久、稳定、迅速,主要通过非酶在体内代谢,1997年问世了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原理类似于雷贝拉唑。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药物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100%,但均可降低胃酸,减少胃液分泌,也说明了雷贝拉唑起效速度的确快于奥美拉唑,缓解疼痛症状速度快,对照组腹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低于观察组。国外有试验证实奥美拉唑缓解溃疡疼痛的程度低于雷贝拉唑,而本研究也表明雷贝拉唑缓解腹痛更为有效,治疗过程中腹痛消失率逐天增加,第1天治疗组腹痛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均对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都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使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值得推广临床使用,因为使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副作用较少,且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

1 李选江.兰索拉唑、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4例临床分析[J].医学新知,2012(3):2.

猜你喜欢

pH值质子泵贝拉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老狗贝拉
某医院临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质控效果评价
PH值在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四十九条围巾
质子泵抑制剂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三根横线的秘密
脱硫系统PH值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