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09-18刘爱忠李杏莉谭红专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双语思维能力

黄 昕,刘爱忠,周 价,李杏莉,邓 静,谭红专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8)

双语教学是实现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产物,其最终目的就是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医学专长人才,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1]。为了解采用何种双语教学方式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本校2009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组学生分别接受案例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进行教学,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得出适宜的双语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2011年3-6月,在某医学院2009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10个教学班256名中,随机整群抽取4个班为研究对象。二班和三班共58名采用双语案例教学方法(Bilingual Case Based Teaching,B-CBT),六班和七班共 60 名学生采用双语传统教学(Bilingual Lecture-Based Teaching,BLBT)进行授课。

2.教学内容。两个双语教学班均采用Raymond S主编的《Medical Epidemiology》,总课时数为32学时。

3.教学实施过程。所有的授课老师在开课前一周都进行集体备课,确定统一的教学方案,保证各组教授的内容与深度相一致。其中B-LBT组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施教,BCBT组在教材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施教。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每节均由“Patient profile”引出教学内容。通过相关病例介绍了解将要学习的流行病学方法,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针对不同的研究方法,选择相应的经典范例。如伦敦霍乱流行的描述性研究,阴道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弗明汉心脏病的前瞻性研究、VC与坏血病关系的实验性研究等。让学生针对授课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每组选出1名代表将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主要结论进行阐述,并与其它案例中的方法进行比较。学生间相互补充及评分,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4.教学效果与统计分析。各班级授课结束后均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测试,并以当次测试相应知识的得分表示对应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试卷共分单选题(20分)、是非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及简答题(20分)和案例分析论述题(30分)共五种题型,总计100分。试卷为全英文试题,作答可以使用中文或英文。阅卷前将所有试卷打乱并密封装订,采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多位老师进行交换阅卷评分。最后根据实际教学方式确定分组,对两组的专业知识测试分数进行两个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同时其他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 果

1.一般情况。如表1所示,B-CBT和B-LBT组间学生的年龄,性别,医学统计学成绩和英语四级通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教学方式组间学生特征的比较分析

2.流行病学理论知识测试结果。两组学生的成绩情况见表2。B-LBT组学生成绩较B-CBT组低(P<0.05)。主要是由于B-CBT组的简答和案例分析论述题得分较高。

表2 不同教学方式组间流行病学成绩比较分析

三、讨 论

本研究显示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双语教学应用中展现的独特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流行病学知识内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原理不同,但表面上看去又很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所学的知识点。双语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按照书本章节顺序的方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而比中文学习还多了英语阅读的压力,因此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案例教学法则通过特殊案例作为引导,对其进行分析,适时引入概念和原理,将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和角色,将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2]。

2.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单调、机械地灌输流行病学知识的原理、难点和重点而不采用案例引导,这会忽略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相互的联动关系。学生尽管能够记住理论知识,但理性思维是单一和静止的,势必会使教学效果下降[3]。案例教学法促使学生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充分体现了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4]。

3.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案例教学过程的讨论环节中,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不同的学生们在阐述各自的观点时,思想上得到了交流和沟通。再则,教师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种“学习共同体”系的构建,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从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增加教师的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适宜的教学案例,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同时该过程中,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了师生交流。在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和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5]。这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医学院校流行病学课程推行双语教学是必然趋势。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郑克勤,粱 朋.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推进双语教学的意义、难点和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增刊):84-85.

[2]杨淑香,李志华,陈会波,等.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899-900.

[3]吴 敏,陈 清.临床医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582-584.

[4]余红平,谢志春,曾小云,等.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91-94.

[5]黄祚军,王 飒.单元案例——问题剖析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9-71.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双语思维能力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培养思维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培养思维能力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