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合案例教学、专业设计 探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问题

2013-09-18张训保吴秀娟孙桂香金英良王炳花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教学效果案例

张训保,吴秀娟,孙桂香,金英良,王炳花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深入和系统化,流行病学已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甚至医学以外的众多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2]。专业设计是一种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3-4]。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做的一项实习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探索案例教学法、专业设计在流行病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2010年以来,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统教研室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年级共146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统合案例教学、专业设计对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等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在徐州医学院2008、2009、2010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3个教学班中,整群选取3个班为教学对象,以08级4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09、10级97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分别用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结合专业设计对2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价。

2.教学内容。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立明主编的《流行病学》第6版作为教材,主要授课内容为从疾病的分布到队列研究等,教学时数共78学时。

3.教学过程。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施教,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施教。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选得精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精选案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典型性;②真实性;③综合性;④可行性。

(2)课前准备。教师在案例讨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拟订授课计划,包括案例、设置案例场景、设置相关问题等,对案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对策。课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熟悉案例。

(3)展示案例。创设情景授课时,教师先将案例内容、主要问题等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教学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现问题,为讨论做好铺垫。

(4)引导分析,讨论释疑。展示案例后,引出授课的主题,重点讲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基础知识和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利用案例作为引导,点明教学重点、难点,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在小组如讨论案例,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进入班级讨论阶段。

(5)归纳总结。在案例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

4.评价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流行病学课程结束后,除进行理论考试外,还要对学生所学内容的通过专业设计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考核调查内容为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效果反馈,共有8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5级评分,分别为优(5分)、良(4分)、中(3分)、及格(2分)、不及格(1分)。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由学生当场填写后收回。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46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论文考核内容以专业设计是否规范、论文是否符合毕业要求作为评判依据。此次调查共评价146份论文。

二、结 果

1.一般情况。实验组97名学生,其中男生51人,女生46人,平均年龄20.4±0.8岁;对照组49名学生,平均年龄20.2±0.7岁。经过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流行病学理论知识测试结果。医学统计学知识与流行病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以学生上学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本次研究对象的考核前基础成绩,考核前实验组均分(74.7 ±8.1)与对照组均分(75.7 ±8.7)学生医学统计学成绩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大致相同;考核后实验组均分(85.7±6.9)与对照组均分(82.3 ±7.8)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比较,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流行病学成绩优于对照组。

3.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分相比较,各项指标实验组学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预防专业09、10级实验组与08级对照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4.统合专业设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以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的错误均低于以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的毕业论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三、讨 论

案例教学法营造了一种交流的环境,促进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广泛对话与交流,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案例及其意义、作用为引导,适时引入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将两者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授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做出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自信心。同时,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2 对预防专业09、10级实验组与08级对照组学生毕业论文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3.案例教学法紧密结合科研论文、课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式。由于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关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论文中出现的统计问题,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其实验设计方法、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对容易出错的内容加以剖析。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在相关专业的期刊上寻找统计学设计和方法的错误,并撰写分析报告。从而大大提高了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模式。通过案例教学仿真性的材料、统合专业设计,利用案例处理问题,分析说明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方法。

[1]杨淑香,李志华,陈会波.等.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899-900.

[2]吴 敏,陈 清.临床医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582-584.

[3]王声溺.流行病学教学与高素质的疾病控制人才培养[J].疾病控制杂志,2004,8(4):289-290.

[4]周利梅,陈新民,李 敏.在设计性实验中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12):1126-1127.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教学效果案例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