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人转氨酶升高的鉴别与诊断

2013-08-15刘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5期
关键词:药物性转氨酶酒精性

刘虎

延安市卫生学校 陕西延安 716000

转氨酶是人体内反应肝脏功能的重要生化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指示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转氨酶的升高有多种因素,除去剧烈运动、服用药物外,主要是肝脏健康状况不甚理想,肝脏内细胞发生坏死、炎症或者中毒等会导致干细胞受损致使转氨酶升高,分析、鉴别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对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1]。

1 转氨酶升高意义

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ALT 主要集中在干细胞中,另一种AST 则更多的广泛分布在人体的骨骼肌、红细胞、心肌以及肾和脑当中,从两种转氨酶的分布情况结合临床诊断需求来看,ALT 水平的升高相较ASST 更具有指示性,是提示肝脏异常状况的关键指标。

转氨酶升高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无典型的直接联系,临床中有时会发生"酶-胆分离"现状,即转氨酶在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时会出现下降至正常水平现象,有时转氨酶轻度升高时某些慢性乙肝患者可能病情已经发展为重度,因此,对转氨酶的升高进行全面、动态的分析十分必要,临床诊断中还要结合其他多项指标(诸如胆红素、凝血酶、白蛋白等)和肝脏活检进行诊断分析[2]。

针对ALT 和AST 的不同分布,可根据其比值判断患者患病,比如肝细胞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 会大量释放,与AST 比值<1;当肝细胞严重病变、坏死时,比值会升高,这些都会成为临床鉴别和诊断的重要参考信息。且由于ALT、AST 在血液内的不同半衰期,在不同时间段的检测也会出现不同比值结果[3],因此,在检测时间方面也需要注意。

2 转氨酶升高的鉴别诊断

临床中引起转氨酶升高的主要原因多种,较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非嗜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病)、中毒、脏器衰竭以及先天性损害等,下面我们选取其中几种略作分析。

2.1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有多种,比如急性、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患者临床表现以肠胃不适、黄疸以及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关节痛、疲倦、皮疹、心律失常)为主,患者会出现肝脏肿大等现象,并伴有牙龈出血和皮肤瘀斑等。急性肝炎转氨酶升高水平比一般较高,且多>500IU/L,通常>1000IU/L,且AST/ALT 比值<1。慢性肝炎升高时特点为低度升高且反复持续,一般不超过10 倍正常值,但是在急性发作期会出现特殊情况,因此,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史加强注意。在这些病毒性肝炎中,丙型危害最大,因此也被称作"隐形杀手",慢性病毒肝炎患者至少30%患者会伴有转氨酶正常现象,40%左右患者升高会<2 倍正常值,这些都会困扰临床的鉴别诊断,因此,对存在丙型肝炎隐患的患者要通过肝脏活检以便确诊。非嗜肝病毒感染患者主要受EB 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影响[4],患者多伴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中以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为特异性表现,会出现转氨酶的轻度升高,且存在肝衰竭和重度肝炎隐患,因此可通过检测IgM 抗体帮助诊断,以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抗原(如CMV pp65)及EBV DNA、CMV DNA可确诊。

2.2 肝硬化:肝硬化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有多种类型,比如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等,也可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表现与慢性肝炎类似,因而鉴别难度高,患者主要以出血、消化道异常、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雌激素增高等为主,失代偿性则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此类患者转氨酶升高幅度主要以轻度为主,以AST 升高较为显著。肝癌患者升高情况与肝硬化较为相似,可结合其他多种手段(CT、MRI 等)鉴别确诊。

2.3 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主要以肝硬化、脂肪肝和肝炎为主要表现,在酗酒患者中发生几率较高。这类患者转氨酶升高一般≤300IU/L,主要以AST 升高为主,且多数患者AST/ALT 比值≥2,对酒精性肝病有着较强的指示意义。根据患者饮食史和转氨酶升高表现可初步进行鉴别,利用肝活检则能够进一步明确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如果患者升高水平>300IU/L,则要综合考虑其他病毒性、代谢性、遗传性和药物性等因素进行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最典型原因之一,发病隐匿且无特异性表现,多在肥胖患者及三高患者中出现。与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转氨酶的正常和轻度升高相比,非酒精性患者升高更为明显一些,且AST/ALT 比值<1,可结合超声、CT 等检查进行确诊,肝活检可明确病变程度,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免疫、代谢、酒精、药物)要做好排除。

2.4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中常见原因,由于很多中西药都存在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因此,严格临床用药加强检测十分必须。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少数患者会出现爆发性和重症肝功能衰竭。根据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转氨酶水平升高特点,主要以3种类型为主,分别是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混合型肝损伤,肝细胞损伤以ALT 显著升高为主要表现,AST/ALT 比值≥5;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以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ALT/ALP 比值≤2;混合型肝损伤ALT、ALP 均异常升高,比值在2 ~5 之间。由于这类患者临床分型和检查存在困难,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用药史详加辨别,避免误诊和漏诊[5]。

转氨酶升高的鉴别和诊断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ALT、AST、ALP 升高情况、病史、用药史、临床检查等多种手段共同确诊,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研究,对于学生们认识、学习鉴别诊断转氨酶升高的意义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临床实践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郭艳梅,郭传勇.血清谷草转氨酶极度升高的临床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11):154-155.

2 马亚平.浅析转氨酶升高[J].肝博士,2012(4):20-24.

3 刘秋云.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黑龙江医药,2012(3):480-482.

4 陈树棠.解读转氨酶升高[J].长寿,2012(10):19-19.

5 王艳.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 基层医学论坛,2013(4):498-499.

猜你喜欢

药物性转氨酶酒精性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转氨酶高与肝炎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