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 例剖腹产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探讨

2013-08-15赵小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胎膜胎盘下肢

赵小娟

(莱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652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剖腹产术在妇科分娩中占有很大比例,近年还有上升的趋势,他和其他腹部手术一样,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术后有可能并发严重的并发症[1]。我院2002年10 月~2012 年9 月十年时间内,分娩总数39229 例,行剖宫产术3868 例,占9. 86%。剖宫产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再行腹部手术8 例,占0. 21%。8 例中并发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的2例,术后晚期出血的3 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3 例,所有病例均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均得到及时救治,预后均良好。下面将8 例病例的讨论报告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我院2003 年10 月~2012 年9 月十年时间内,分娩总数39229 例,行剖宫产术3868 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再行腹部手术8 例,其中7 例是首次剖宫产术,1 例是二次剖宫产术。年龄为26 ~33 岁,平均年龄为28. 5 岁。

2.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

(1)原因:①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原因很复杂,孕妇在怀孕后期及临产后,生殖道本身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等均被破坏;而且还易引起一些合并症如孕期生理性贫血、低蛋白血症、妊高症、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产前紧张焦虑、临产后体力消耗、失水等使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②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及人工破膜等操作都易引起感染,特别是当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时,存在于羊膜腔中的病原菌,产妇体内的条件致病菌,均易伺机大量繁殖,而此时生殖道本身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被破坏,病原菌趁机从生殖道创面侵入,引起局部或全身炎性病变。③缝合技术方面因素,松紧度不适宜,造成子宫切口循环障碍。本组1 例病例为疤痕子宫术后引起的切口感染。疤痕组织增生、质脆,弹性差,在疤痕处钝性分离子宫肌层时若把握不好,向两侧撕裂时,增加切口出血,为止血缝合过紧、过密,缝合时对合差,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引起感染。④子宫切口位置选择过低,接近宫颈或达到宫颈,宫颈平滑肌少,愈合能力差,易引起缺血,坏死,子宫切口裂开。

(2)临床表现:体温升高,子宫收缩不佳,宫颈口松弛,脓性恶露流出,术后2 ~4 周阴道突然大流血,量约1000 ~3000ml左右。

3.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

(1)原因: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术后2 ~4 周阴道突然大流血,量约1000 ~3000ml 左右。②子宫收缩不佳。③子宫内膜炎。④胎盘、蜕膜残留。

(2)临床表现:剖宫产术后1 ~2 周发生阴道反复流血,3 周以上发生者最多,可反复阴道出血,出血量一次量可达500 ~1000ml 或更多。伴有发热,腹痛,严重者可有失血性休克。

4.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1)原因:①妊娠晚期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增加,激活或异常,抗凝血酶水平降低,从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②血流缓慢,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滞留在血管壁,甚至血小板在血管内膜黏附,聚集成为血栓形成的核心,导致形成静脉血栓。③孕产妇发病原因,由于妊娠期母体生理性改变使血栓更易形成;妊娠期血容量增加,静脉扩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下肢静脉压升高,静脉曲张,血液流速减慢,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产褥期产妇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病人静脉血流缓慢,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停滞于血管壁,引发静脉血栓。④剖宫产手术操作使胎盘蜕膜等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加快了血液凝固;而手术创伤又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大量减少,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而术中、术后大量止血药物的应用又能加快血液的高凝状态。⑤下肢静脉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液,造成静脉内膜损伤;下肢受凉,引起静脉栾缩,也潜在的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2)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病在术后1 ~2 周,多发生在下肢及盆腔,下肢左侧多于右侧。小腿肌肉内侧出现静脉丛,顺行滋长繁衍扩展到髂股静脉系统,患侧与健侧下肢粗细相差很大,大腿相差5 ~6 cm,小腿相差3 ~4 cm,严重时大腿颜色变白,具有发热、下肢疼痛、水肿、等典型症状。

结 果

3868 例剖宫产手术中,有8 例并发术后严重并发症,占总手术例数的0. 21%。其中5 例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3 例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及时发现,诊断明确,均得到及时救治,预后均良好。

讨 论

1. 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的预防

(1)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手术医师技术水平,子宫切口位置不能过低,长度适宜,约11 ~12cm 左右,子宫切口两侧角稍向上,切口呈弧型,以免损伤子宫动脉。子宫切口缝合松紧适宜,避免造成组织缺血坏死。严格无菌操作,全身抗感染,减少子宫切口感染的发生。

(2)胎膜早破,时间过长,若6 h 以上的应用有效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严格掌握人工破膜和阴道检查的指征。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者,无论有无临床感染体征者的,条件允许的医院可行宫腔培养或做药敏试验指导术后治疗。对感染轻或炎症较局限的,可用甲硝唑冲洗宫腔或腹腔,感染严重的,病变侵及子宫肌全层,可考虑切除子宫,以免留下后患,并发腹膜炎者可视情况放置引流。

2. 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

(1)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的选择宜在浆膜界线下1. 5cm 左右,切口避开了血管丛,减少了血管损伤。及时应用宫缩剂,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疑有胎盘、胎膜缺失,应及时检查清除,并给予足量抗菌素。加强缝合技术,子宫切缘的正确对合则是切口愈合的先决条件,缝合时尽量不透过蜕膜层。

(2)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感染的预防:术前对孕妇情况作一个正确评估,在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已有感染者,术中可用甲硝唑冲洗宫腔,术后选择高效足量的抗生素,加强产褥期护理,提倡母乳喂养,鼓励产妇及早活动,以促进子宫复旧,改善全身情况,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

(3)胎盘残留的预防:防止胎盘残留发生的关键是剖宫时胎儿娩出后,不要急于进行人工剥离胎盘,而是要等待胎盘自然剥离,自然娩出,常规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并仔细清理宫腔,以防止因胎盘胎膜残留在宫腔而诱发产后出血的发生。

3.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做好优生优育,孕期定期检查,避免妊高征、前置胎盘、难产并发症。合理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增长过速,胎儿过大,都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促进血液流动。术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特别是左下肢,因为左髋总静脉位于左髋总动脉之上,因局部受压,来自左侧下肢及盆腔静脉的血流阻力大于右侧阻力所致,避免同一静脉过多穿刺。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剖腹产手术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术后晚期出血等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才能减少剖宫产术后各种严重并发症,提高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

1 陈旭. 216 例剖腹产术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1(31):15- 16.

猜你喜欢

胎膜胎盘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