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坛市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07袁留照张洪海傅俊毅

食药用菌 2013年1期
关键词:金针菇蘑菇食用菌

袁留照 张洪海 傅俊毅

(江苏省金坛市食用菌协会,江苏 金坛 213200)

农业要发展,资源是基础,生态为保障。生态和谐平衡,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产业是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菇农坚持不懈的辛勤劳作下,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为我国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建设,促进农林牧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和消耗日益增长,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国情,我们应继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

1 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概论

生态循环农业,即在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生态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和多层次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属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作方式。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在农业生产中,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与植物产业、动物产业相链接,构成了三元结构的良好农业生态系统(图1),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食用菌(微生物)是转化还原者。食用菌栽培可以农业下脚料(秸秆等)和农产品加工后的废料(麸皮、棉籽壳、木屑等)为原料,生产出消费者喜爱的菇类保健食品,同时消减了大量农业废弃物,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经典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

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农业系统中,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及多层次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食用菌生物技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资源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实现较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建设和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对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1 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示意图

图2 蘑菇产业生态循环途径示意图

图3 金针菇循环利用途径示意图

2 金坛市食用菌循环产业的现状和模式

2.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金坛市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食用菌产业再度兴起。经过十多年持续发展,已经形成集约化、周年化、工厂化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并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栽培后菌糠的特性、状态及可利用价值,结合金坛市实际,探索菌糠循环利用途径,因地制宜地创建了蘑菇、草菇、金针菇三大主产业的生态循环模式,延长了食用菌产业链条,大大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益。金坛食用菌生产每年消化稻草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约12万吨,转化产出各种鲜菇2.2万吨,产值1.8亿元,种菇效益达8000多万元;为农民就业提供60多万个工日,增加农民工资收入3000多万元;秸秆等废弃物的利用,为种植农户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栽培后产生菌糠5万多吨,又可用作基质、肥料、饲料等的再生原料,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绿色有机肥料,可节省化肥3000多吨、饲粮1000多吨。食用菌生态循环产业给金坛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2 3种食用菌生态循环模式

(1)蘑菇产业生态循环模式(图2)。蘑菇是金坛市食用菌的第一大主产品,当地主要以集约化生产模式为主,每亩地(1亩≈667平方米,下同)搭建菇棚1100平方米,进行中、高温型蘑菇配套周年化生产,提高了复种指数,年净收益达3万元/1100平方米,充分利用了金坛市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全市现有蘑菇栽培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每年可利用稻麦秸秆达8万吨,产出鲜蘑菇1.46万吨,产值达1.2万元,菇农获利5000万元;产生蘑菇菌糠 5万多吨,由于稻草菌糠(含氮 0.993%、磷 0.511%、钾0.599%)比一般稻草堆肥(含氮0.885%、磷0.290%、钾0.419%)的营养成分高,因此蘑菇菌糠主要作为农家肥料还田,部分作为园艺绿化栽培基质,或作为水稻机械化育秧基质,节省标准无机化肥2000多吨。

(2)金针菇产业生态循环模式(图3)。金针菇是金坛市食用菌第二大主产品,现已建成日升、金凌、银湖、金晟、五联、泉江、康元等7家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年产金针菇6000吨,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金针菇生产年循环利用各类下脚料9000吨,原料价值达900多万元,同时产生4000多吨菌糠。金针菇菌糠主要作为生物有机肥,部分作畜禽饲料的填充料,还有部分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再利用原料。目前,金坛市设施园艺快速发展,正在进一步研究利用菌糠开发出能消除连作障碍及修复土壤生态的生物制剂。

图4 草菇循环利用途径示意图

(3)草菇产业生态循环模式(图4)。草菇是金坛市食用菌第三大主产品,主要实行周年化栽培模式,共有标准菇房400间,每间菇房栽培面积约80平方米,一年栽培18茬,全年接种栽培面积近60万平方米,年产鲜草菇1000吨左右,产值约1000万元。每年草菇栽培利用废棉4000多吨,原料价值达200多万元,产生的菌糠2000多吨,其中大部分被集中制成生物有机肥料,另有一小部分被再次利用作为栽培秀珍菇、姬菇等珍稀食用菌的原料,使其生产成本降低 40%,效益十分可观,已在全市推广应用。

3 金坛市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举措

金坛市地域小,农业生产总体规模不大,年稻、麦、油播种总面积为 56万亩左右,年产作物秸秆30万吨、各类饼肥1.2万吨;年家畜饲养量达60多万头、家禽饲养量500多万羽,年产畜禽粪便(干)总量达6万多吨;林、果、茶、桑等的枝条木屑约3万吨,全年总计农林牧业下脚料的量在36万吨以上。除棉籽壳、废棉从外地购进外,目前金坛市每年栽培食用菌利用农业废弃物总量为 12万吨左右,其中蘑菇栽培利用稻草8万吨,占当地秸秆总量的30%;开发利用桑枝条木屑30多吨,仅占枝条木屑总量的8%;金针菇栽培利用油菜秸秆60吨,占其总量的20%。虽然金坛市农业下脚料资源被食用菌循环利用的规模可观,但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将立足于当地资源,加大食用菌代料栽培的推广应用力度。今后将进一步落实“扩大规模,产业协作,制订标准,培育主体” 4项发展举措,以做大做强做优金坛市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

3.1 扩大菌业生产规模,提高秸秆利用水平 一是根据本地秸秆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集成和推广周年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草腐型菌类。继续扩大蘑菇栽培规模、增强培养料的投入量,改进发酵技术,提高培养料质量,使培养料更具专一性,增强蘑菇营养物质基础,提高单产。二是进一步推广中温、高温和中低温型蘑菇配套周年化生产技术,改进菇房结构设计,改善菇房生态环境,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年秸秆利用水平。三是依据市场区域优势,适应市场对时令鲜菇的需求,发展食用菌周年化、工厂化生产。充分利用有限的林果杂粮生产下脚料资源,开发代料栽培技术,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3.2 开展产业配套协作,提升循环利用水平 食用菌产业链主要向两个方面延伸,一是产品深加工,二是菌糠再利用。食用菌菌糠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作为肥料、饲料、原料等予以综合利用,开发潜力很大。

菌糠是一种很好的再生资源,可以用作种菇培养原料、畜牧饲料、沼气原料、提取药物、制作活性碳等。菌糠开发利用应摆脱传统农业的做法,确立“商品化、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新理念,使菌糠应用规模化及效益的最大化。

结合金坛市的实际,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一是利用蘑菇菌糠开发出“营养基质”产品。如开发花卉、苗木、草坪、盒景、育苗(育秧)等营养土。二是利用草菇等菌糠制成“生物有机肥”商品和无土栽培基质材料。三是利用金针菇菌糠生产“菌糠饲料”产品。菌糠含有丰富的菌物蛋白和粗脂肪,其营养价值相当于米糠,而且粗纤维的含量较低。据测试分析,金针菇(棉籽壳)菌糠的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1.7%,而且气味芳香,易粉碎加工,畜禽适口性好,营养成分易被吸收。随着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菌糠饲料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进行不同营养特性的食用菌品种之间的配套,推广菌糠循环种菇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辅材料,提高农业下脚料循环利用的水平。

3.3 建立菌业标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实践表明,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产业,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一是食用菌菌糠再循环利用标准,如品种筛选、配方合理、生长环境的生态调控等。二是食用菌菌糠制作作物栽培基质标准。三是食用菌菌糠制作饲料标准,制定从食用菌原材料生产进货、食用菌配方,到饲料配比加工的标准。通过对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宣传贯彻,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包括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以及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3.4 培育循环经济主体,建立完善产业体系 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必须注重各个环节经济主体的引进与培育,建立起强有力的产业循环节点,形成完善的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食用菌是“生态、循环、高效、安全”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食用菌产业正遇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创新,不断探索农业下脚料循环利用和菌糠商品化的开发方式,加快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金针菇蘑菇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爆图团
蘑菇
金针菇转潮期管理七要点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蘑菇伞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
金针菇减肥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