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新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13-04-07吴岩课

食药用菌 2013年1期
关键词:援疆食用菌生产

吴岩课

(丽水援疆指挥部,新疆 新和 842100)

食用菌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幅度增长,我国年增长幅度高达20%,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以来,新和县以新一轮对口援疆为契机,积极引进食用菌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农业新模式,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1 新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区域优势明显,原材料资源丰富 新和县是典型的绿洲生态农业区,区域优势明显,适宜于棉花、小麦、玉米、红枣、核桃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新和地处南疆,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湿度低,属特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有柳树菇、杨树菇、灵芝、蘑菇、鸡腿菇等多种野生食用菌分布。拥有以白杨为主的林木和农副产品棉籽壳、粮食作物秸秆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全县森林资源总面积7.7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73万立方米。年产棉籽壳和其他农作物秸秆2万吨,可供栽培食用菌2000万袋以上。周边的库车、沙雅、拜城等县的林木、棉秆等原材料资源也十分丰富。同时,当地盛产煤炭,燃料成本低。与东南沿海省区相比,新和的食用菌原材料价格相对低廉,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1.2 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发展迅速 2008年一农户在尤鲁都斯巴格镇栽培黑木耳 1.5万袋获得成功。2009年10月从河南省西峡县引进食用菌生产示范项目,成立了新和县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大力发展香菇、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分别从河南和浙江引入依其艾日克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新和瑞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近两年的培育,依其艾日克乡、排先拜巴扎乡、渭干乡、新和镇、尤鲁都斯巴格镇、塔什艾日克乡、桑塔木农场等成为新和县食用菌生产主要乡镇。

丽水市自2010年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一直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援疆的重点扶持产业。2011年援疆指挥部组织实施食用菌推广营销项目投资500万元,其中援疆补助资金100万元。丽水市食用菌生产企业、专业大户有4批10名客商到新和县考察,援疆指挥部与新和县政府共同制定了《新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新和县食用菌示范推广营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扶持措施。专门配备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援疆,开展食用菌生产、营销、科研等技术培训,编写食用菌栽培技术辅导材料,并组织“丽水市食用菌专家新和行”活动,开展各种食用菌讲座和技术辅导。

1.3 多管齐下发展,菇农绩效显著 新和县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购置了杂木粉碎机、装袋机、扎口机、灭菌蒸汽发生炉等设备,并成功开展香菇、黑木耳、平菇等新品种的试验引种和示范栽培工作。2010年共成功栽培香菇2.57万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

平菇常年栽培量为8万~10万袋,香菇常年栽培量为20万~25万袋,其他食用菌品种常年栽培量为2万~3万袋。平菇是新和县当前效益最好的品种,每千克常年批发价格在7元左右,袋产值可达8~10元;香菇是当地的主栽品种,6~9月份每千克市场批发价格达到10~15元,其他月份也稳定在8~10元,袋产值4~6元,已引进品种十余个,如香菇9398、808、武香1号等。目前全县食用菌生产量达50余万袋,在重点乡镇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2个,辐射带动食用菌生产专业户15户,成为南疆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2 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技术和资金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种植业,当地许多农民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面临着扩大再生产的困难。菇农自己不会生产菌棒,购买成本较高,挤压了广大农户的利润空间,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甚至造成部分生产者亏损。平衡企业、合作社与食用菌生产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新和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关键问题。

2.2 当地消费市场容量小 当地食用菌消费市场容量小,限制了食用菌生产的快速发展。阿克苏地处南疆,当地群众还未形成食用食用菌产品的习惯,目前平菇销售市场略有扩大,消费量是香菇的3~4倍;新和县本地食用菌日消费量在100千克左右,折合年消费量36吨,阿克苏地区食用菌估计日平均消费量在1.5~2吨,折合年消费量约500~750吨。

2.3 缺乏劳动力,雇工难 由于当地人多地广以及广大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大户存在着雇用人工难的问题,尤其是每年9~10月份,棉花开始采摘,雇工难问题更加突出,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2.4 科技队伍尚未形成 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队伍支撑,新和县农业局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缺少对食用菌发展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目前全县8个乡镇,没有一个岗位专职从事食用菌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政策的执行,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菇农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抓好产业规划,扩大种植规模 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和县农业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极富活力,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开展深入调研,并结合新和县实际和国内外行情,着手制订新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明确目标,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确保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3.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要通过召开各级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利用电视、广播宣传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与宣传,提高食用菌实用技术和优、新品种的应用普及率,要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等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建立一支本土化的食用菌生产和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

3.3 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效益 要全面优化品种结构,经过认真细致的试验、示范后,筛选推广一批品种性状优良、经济效益较高、市场前景看好且适合在新和县栽培的品种,以促进产业效益的提高。如:做好普通菇向优质菇栽培技术的提升,以主栽品种向多元化品种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做好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等。

3.4 抓住发展机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要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等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看清食用菌产业的当前形势和大好前景,使其从思想上得到认识与提升。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协助食用菌企业、合作社申报有关专项资金,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

3.5 加强两地交流,促进产业发展 要组织选派新和农技骨干定期到浙江丽水市进行技术交流,学习主产区的食用菌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理念等,培养新和县的食用菌专职人才。邀请丽水食用菌栽培能手组团前往开发与传播先进技术,并与新和县农民进行产业对接,采取互动帮扶的形式加强技术交流团结互助,促使当地农民形成学技术、懂技术的食用菌发展氛围,促进新和县县食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6 狠抓企业培育,强化优质服务 抓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定单农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确保种植户的利益。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大精品品牌创建力度,要将培育产品品牌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方法上,通过引进优新、名特品种,主攻质量,合理加工,抓好商标注册等方式搞好品牌创建的保护;在实施上,企业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要制订品牌发展战略和明确品牌建设目标,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培育优质品牌。

猜你喜欢

援疆食用菌生产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