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脓肿的MRI诊断(附3例报道)

2013-06-28陈晓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蝶窦垂体瘤垂体

陈晓娟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垂体脓肿的MRI诊断(附3例报道)

陈晓娟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朝阳 122000)

重体脓肿;MRI;诊断

1914年Sire.monds报道了第1例垂体脓肿,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此病也仅百余例,且多为病例报告。近年随影像技术的提高,垂体脓肿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总结3例证实为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对垂体脓肿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1例。年龄36~71岁,平均46.5岁。3例皆有头痛、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1例女性患者表现为月经减少或闭经。视力下降或偏盲2例,复视、左外展受限1例,性功能减退1例。2例患者有鼻窦炎的病史,1例患垂体腺瘤。内分泌学检查结果,3例均表现为生长激素减低,1例患者垂体功能正常,2例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总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的低下。

1.2 检查方法

检查采用GE1.5T超导核磁共振机,平扫行自旋回波(SE)和快速自旋回波(SE)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冠状位层厚3mm,层间距0.3mm;矢状位层厚3mm,层间距1mm;T1WI:TR450ms,TE14ms;T2WI:TR5400ms,TE99ms。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浓度0.5mol/L,剂量0.1mmol/kg体质量,注药速率2mL/s。

2 结 果

3例MR平扫均显示垂体增大并向鞍上突出,垂体柄不同程度增粗,3例在T1WI序列分别呈低、等、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3例病灶均呈边缘环形强化。1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累及一侧海绵窦。蝶鞍不同程度扩大,其中鞍底下陷1例,鞍背吸收1例,鞍结节破坏1例。2例为多发病灶,1例病灶呈哑铃状(图1~图12)。

图1~4 蝶鞍扩大,鞍结节破坏(箭头),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左后侧为著,垂体窝可见混杂信号灶,以等信号为主,左侧海绵窦受累(白箭头),垂体柄增粗,增强扫描不均匀中度强化,可见多个结节状低强化影

图5~8 鞍底下陷,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垂体窝可见等-高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环形强化,病灶呈哑铃状(箭头),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腺体。垂体柄增粗,蝶窦黏膜增厚,可见多个囊肿形成

图9~12 蝶鞍形态、大小正常,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垂体及垂体柄增粗,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垂体后叶、垂体柄可见多个类圆形低强化影(箭头),边界清楚

3 讨 论

垂体脓肿是鞍内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根据感染途径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为血源性感染,患者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病菌通过血液循环达到垂体形成脓肿;也可由颅内或垂体附近的炎性病灶扩散引起,如:脑膜炎、蝶窦炎、海绵窦栓塞性静脉炎或脑脊液鼻漏等直接蔓延至垂体形成脓肿;继发性常见于垂体瘤、Rathke囊肿和颅咽管瘤合并垂体感染,或鞍区手术术后感染。目前,系列文献报道垂体脓肿多为原发性[1]。本组2例为原发性脓肿由蝶窦炎引起,1例继发性脓肿(继发于垂体瘤感染)。

垂体脓肿是临床少见疑难病,由于广大医师缺少认识,诊断技术有限,术前往往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87.5%。近年来,随MRI技术的飞速发展,垂体脓肿的诊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首先总结和国内外文献复习,典型垂体脓肿的MRI主要表现为垂体增大和环形强化,T1WI序列病灶多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常无特异性表现,多呈高、等信号,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垂体坏死,脓肿时间长,液体内组织成分多。但本组1例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大概与鞍内感染的特异性造成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过高,脓液成分不同有关。本组3个病例均见T1WI序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因炎性病变的破坏,发生坏死、液化,垂体柄因炎症浸润增宽[2],因此,后叶高信号的缺乏及垂体柄增粗应是诊断垂体脓肿的可靠征象。MRI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垂体疾病最重要的方法,环形强化对诊断垂体脓肿的特异性较高,脓肿壁厚度较均匀,MRI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这种环形强化比CT增强扫描优越[3]。此外,“子灶”是诊断垂体脓肿的另一重要征象,表现为在鞍区主体环状强化灶的两侧和或上方可见小的类圆形强化灶,病理为垂体脓肿向两旁(和或)向上波及形成的小脓肿。本组2例患者出现“子灶”。脑膜炎、鼻窦炎等疾病可合并垂体脓肿,因此当高度怀疑垂体脓肿时,脑膜炎、蝶窦炎等亦是诊断垂体脓肿的参考依据,MRI表现为蝶窦炎和脑膜的异常强化。

垂体脓肿与垂体其他病变鉴别比较困难,须与垂体瘤、淋巴样垂体腺炎、垂体腺良性增生、垂体转移瘤等可引起垂体增大的疾病鉴别。本文3例术前2例诊断为垂体瘤坏死,仅1例提示不除外垂体脓肿可能,分析各种征象,作者认为最大的鉴别点在于:垂体瘤坏死通常有囊变,但其增强扫描较少出现环形强化,强化的壁厚度不均,差别较大,而垂体脓肿多呈环形强化,环壁厚度均匀[3]。另外,病灶周围出现子灶也是垂体脓肿与其他疾病鉴别的重要依据。也有学者报道DWI可用来区别垂体脓肿和其他鞍区病灶,在DWI垂体脓肿弥散受限,表现为显著的高信号,有别于其他囊性病变[4]。除影像表现外,临床表现也有助于准确诊断垂体脓肿,垂体组织受脓肿压迫及炎症浸润造成继发性垂体功能低下,侵及垂体后叶及垂体柄造成后叶功能下降,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或偏盲、性功能减退烦渴、多饮、多尿。本组患者不同程度出现上述症状,可资与其他疾病鉴别。

[1]Sahipaul RL,Lee DH.Infratentorial subdural empyema,pituitary abscess,and septic cavernous sinus thrombophlebitis secondary to paranasal sinusitis:cese report[J].Neurosurgery,1999,44(4):864.

[2]Somali MH,Anastasiou AL,Coulis DG,et al.Pituitary abscess presenting with cranial nerve paresis.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ure[J].J Endocrinol Invest,2001,24(1):45-50.

[3]鱼搏浪,陈燕,王婓,等.垂体脓肿的MRI和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6):1105-1107.

[4]Takao H,Doi I,Watanabe T,et a1.Di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ituitary abscess[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6,30(3):514.

R736.4

:B

:1671-8194(2013)10-0307-02

猜你喜欢

蝶窦垂体瘤垂体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