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现象对于生化检验项目的分析

2013-06-28胥华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检验科文摘胆红素

胥华猛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 广元 628017)

溶血现象对于生化检验项目的分析

胥华猛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 广元 628017)

目的 探讨临床溶血现象的原因与对临床检验的危害,并寻求预防的原因。方法 对临床 36 例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室检测 AST、TP、K+等项指标,有明显的偏移性。结论 对临床标本进行有效的防治溶血现象,可以提高检测标本的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室;溶血;标本;全自动生化仪

检验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在临床检验标本中,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箱中温度偏高,离心分离血清时转速过高,真空采血时负压过大等因素,会使红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清中,导致血清呈现红色的一种临床现象[1]。笔者所在检验科通过观察和干预,是临床溶血标本有效减少,提高了标本的取样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组临床标本取自笔者所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2012年3月某单位门诊体检者,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32岁,平均年龄(29.3±5.7)岁。空腹静脉血标本,肉眼无可见的溶血、脂血和黄疸。

1.2 仪器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

由欧林巴斯原装进口电解质试剂、北京九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同一标本用同一批号的试剂检测。

1.4 方法

取上述36例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葡萄糖(GLU)、肌酐(Cr)、血尿酸(U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试剂为北京九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检测K+使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共检测以上8项生化项目。检测完毕后用注射器将试管中血凝块来回快速抽吸注入10次导致溶血(血清血红蛋白浓度达4g/L),3000r/min离心5min后取溶血血清,再次检测上述8项生化指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检测,溶血血清ALT、AST、TP、K+测定结果高于正常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对GLU、Cr、UA、ALB测定结果影响较小,溶血血清与正常血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8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值在溶血前后的比较(χ—±s)

3 讨 论

从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导致临床溶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临床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ALT、AST、TA等检测指标有明显的升高,严重影响临床报告。由此说明,有效的预防标本的溶血,对临床监测,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在临床上自动化仪器的广泛使用,监测技术的精密度进一步增加,导致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化监测人员的人为监测项目越来越少,由此对标本的质量有更进一步的要求[2-3]。所以,检测人员在实施监测前,对监测标本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质量控制,是保证标本检测结果的有效措施。不然,就会导致检测数据严重偏离,也会成为误诊、漏诊的直接诱因[4]。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输入不相容红细胞的量、血浆中抗体浓度(效价)和激活补体的能力、补体浓度、抗原的特性(红细胞膜上抗原决定簇的数目)、抗体的特性(1gM抗体多造成血管内溶血,IgG抗体,特别是IgG,及IgG3多导致血管外溶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和输血的速度等[5]。

输入不相容的红细胞或血浆时,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直接激活补体,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凝集、破坏。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及其他蛋白结合,结合的血红蛋白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并降解。这一过程造成血浆中结合珠蛋白降低甚至消失。超过结合珠蛋白及血浆结合蛋白结合能力的游离血红蛋白,便经肾小球滤出,形成血红蛋白尿[6]。急性溶血发生后,大量的红细胞碎片和红细胞基质经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引起该系统的阻滞和功能下降,使患者易于并发各种感染。溶血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红细胞基质具有凝血活酶样作用,可激活机体凝血系统,使体内形成高凝状态,并可形成静脉血栓(多发生在腹腔内)和微小血管血栓。严重者,还可激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过去认为,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因为游离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的酸性条件下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所致[7]。目前认为,异型输血的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微血管痉挛和溶血导致的局部微血栓形成,引起肾皮质的缺血、缺氧,导致肾小管缺血坏死及上皮细胞脱落堵塞肾小管,从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反应时,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超过肝胆红素的代谢或清除能力,使血浆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临床上可以出现黄疸。

医源性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临床采取血液标本一般有医师或者护士来完成,看似简单的一个工作,实际上对专业知识、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的责任心程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家属的配合程度,有着这关重要的相关性[8-9]。做为管理者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做为医务人员也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工作。并及时将实验室标本送交实验室。由此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标本的合格率。使检测结果,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诊断。

[1]罗海涛.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53.

[2]吕 英 .急 诊 血 液 标 本 溶 血 原 因 分 析 与 对 策 [J].中 外 健 康 文摘,2012,9(28):51-52.

[3]何孝 敏,陈 妍.标本 溶血 对ELISA检测乙肝 表面抗原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81-82.

[3]韦贞红.临床生化 检验标 本 溶血 原因分析及 预防 措 施[J].中外 健康文摘,2012,9(11):160.

[4]李晓 勤,刘艳,李书群.标 本 溶血 对心肌酶检测分析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7):34-35.

[5]黄丽 君.探 讨 溶血 程 度 对儿 童 生化十项指 标 测定 的影 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6-8.

[6]许慧娴,曾裕微.探讨溶血对临床血生化检验的干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159-160.

[7]张慧敏,朱艳华.溶血对10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43-544.

[8]余 祖 辉 .标 本 溶 血 观 察 及 对 检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J].中 国 医 药 指南,2012,10(13):237-238.

[9]于 贵 新,张海 春.溶血样本对 国产 试 剂与 进口试 剂测定 肌 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4-85.

R446.1

:B

:1671-8194(2013)10-0147-02

猜你喜欢

检验科文摘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IAPA文摘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台港文摘
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