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3-06-28罗明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家属脑梗死康复

罗明华

(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罗明华

(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目的 探讨基层系统化护理脑梗死患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 年 3 月至 2011 年 8 月我院脑梗死康复护理患者 211 例,根据住院时间划分为 109 例观察组和 102 例对照组;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缺损情况(CSS)。结果 观察组患者 FMA、ADL、C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优质系统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对患者整体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应在基层护理中大力推广。

系统护理;脑梗死;基层护理

脑梗死患者病死率近年正在呈现下降趋势但致残率明显上升,存活患者中每年有65%~82%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上的功能障碍,20%~25%的患者生活无法生活自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脑梗死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而治疗后高致残率也是当下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探讨基层护理应如何提高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及机体功能,并对干预护理的应用进行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我院脑梗死康复护理患者211例,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根据入院治疗时间将患者划分为109例观察组接受优质系统化干预护理,10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65~82岁,平均(71.35±3.5)岁,男86例,女23例,平均住院时间(36.8±6.5)d;对照组患者63~83岁,平均(72.5±3.1)岁,男80例,女22例,平均住院时间(38.5±6.8)d。两组年龄、性别、教育情况、收入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干预护理

首先进行起床、进餐、入厕、穿衣、行走等基本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基本护理的情况下由康复人员指导进行自由运动。观察组进行系统化运动干预,从肢体摆放开始护理人员指导躺姿、轮椅坐姿均保持患肢腕关节背曲位。平时卧床平躺仰卧,患肩上抬微向前挺并且自然伸展,手部保持掌心向上,手指要伸直分开,用10cm高度软枕垫高患肢。侧卧时胸前25~30cm位置放置软枕垫高患肢,此时肘部、腕部关节保持自然伸展状态,切不可垂腕。尽量鼓励患者侧卧位便于床上患肢活动。进行上肢运动训练应以循序渐进为主,先由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被动运动,肩关节屈伸进行内旋外展,直臂上举前伸,肘、腕关节屈伸。辅助肩关节的内收和外展、腕关节旋转、手指屈伸。进行7~10d后进入辅助运动让患者逐渐适应后进入主动运动阶段。该阶段应对患者进行负重训练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护理人员训练患者做床上运动体操,每日进行2次,每次15~30min。生命体征平稳3d后对患者进行按摩干预,以手指为起点对手指、手背、手腕、肩部进行向心性按摩。

表1 患者住院期间各项评分

1.2.2 依从性干预

脑梗死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的关键为依从性的提高,运动7d后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患者家属应从入院后进行心理干预直到患者出院。首先想家属和患者对病情发展及治疗过程加以讲述,对归转情况进一步了解,对各种康复手段及预后具有明确认识,积极配合,建立自信。

1.2.3 认知能力干预

部分脑梗死患者会丧失认知能力,对此我们应与患者家属配合积极对患者进行认知能力的干预。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指导,待患者完成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首先由家属进行最简单的认知干预,亲切的呼唤患者,进行简单交谈。一段时间后,护理人员开始对患者认知进行全面干预,训练患者认读卡片,进行简单的卡片排序逻辑训练,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在病房内以门窗或其他患者(包括患者家属)特征进行辨认。区分食物或水果。嘱患者家属日常读书或读报给患者听,可配合认知能力干预。后期以病房为单位组织病房内小活动,提高患者运动、认知能力,也可对患者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1.2.4 观察指标

干预护理前后对211例患者进行FMA、ADL、CSS评分,对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检验t,P<0.05具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33d干预护理FMA、ADL、CSS三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患者80%以上恢复基本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评分情况详见表1。

3 结 论

通过优质的干预护理改善脑梗死患者自身障碍及恢复基本认知、语言及自理能力,作为基层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1]。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治疗后运动能力的恢复;简单的认知干预与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及提高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2]。康复中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及现有条件结合,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康复过程中患者所存在的自卑、孤僻、抑郁等各种负面心理和情绪,应及时给于矫治,不断给于患者鼓励和肯定,帮助患者建立自信,让患者感到有希望[3]。康复过程中,应与患者家属互相配合,他们是最了解患者的人早期康复应从患者家属入手,然后进行全面康复训练和干预。基层护理应从患者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各方面给于患者最贴近生活的指导和照顾,帮助患者从疾病阴影中走出恢复身心健康,改善运动功能及能活能力,优质的护理也可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张 凤 花.李 跃 芹.脑 梗 死 患 者 的康 复 护 理 观 察 [J].中国 误诊 学 杂志,2008,8(17):4140.

[2]张财莲,李德莲.急性脑卒中60例偏瘫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334-2335.

[3]熊小玲.脑卒中296例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 12(11):2100-2101.

[4]王 建华,王晓 贞,靳 琦.中风 病中医 康 复方案临床 验 证440 例效 果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127-129.

R473.74

:B

:1671-8194(2013)09-0320-02

猜你喜欢

家属脑梗死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