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血压监测与连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

2013-06-28马文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收缩压动态血压

马文霞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动态血压监测与连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

马文霞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与连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120 例经临床诊断为高血压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与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将上述两组患者观察 3 个月,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与连续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其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连续护理干预;高血压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迅速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以及社会老龄化趋势严重,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以往主要通过传统的偶测血压或是根本患者出现的各种高血压症状来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以及不确切性,从而导致了临床中降压药服用方错误[1]。目前,有研究证实,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连续护理干预,其效果尤佳,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源于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经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的120例患者,入选标准为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患者为70例,女性患者为50例;年龄为32~77岁,平均年龄为(59.8±11.2)岁;病程为1~12年,平均年龄为(6.6±3.2)岁。将本组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二组患者在性别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2005修订版)中制定的相关标准:白天(8:00~22:00)平均血压≥135/85mmHg,夜间(22:00~8:00)平均血压≥120/75mm 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罹患精神疾病或者严重的肢体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动态血压监测

患者在诊断治疗之后,护理人员对对照组与管擦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整理,向患者讲解《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指导手册》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能够采取如下的对策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动态化的监测;运用各种血压计以及电子测压仪加以测定。其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到对干预组的动态血压加以监测,这样才能够对患者血压升高的峰值时间来加以确定及定位,然后要求患者对该段时间范围之内的血压进行重点的监测与测量,然后根据患者血压的大小对其血压监测值大小以及服药量的大小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告知患者应按时记录《血压动态监测结果记录表》,以便就诊时能够对血压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1.2.2 连续护理干预

连续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措施:①认知干预: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指导手册》相关的内容,对患者讲解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并讲解其实际的诱发因素以及具体的防治对策,尤其是对自身监测结果的认识,监测数值有一个理性的认识;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向高血压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以降低其焦虑、恐惧以及应激等方面的情绪,并提醒患者在动态血压监测获取的血压峰值时间段之内应该注意情绪的稳定以及避免重度劳动,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缓解心理压力,如休息、听轻音乐等方式;③行为干预:注意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的方法及方式,要求患者严格地执行主治医师的嘱托,更换药物以及调节用药的剂量应该按照医嘱进行,然后结合动态监测血压的结果,向患者强调调整服药时间的重要性,且尽量做到长期坚持。

1.3 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使用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为:总共为144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项目: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等。严格按照上述几个项目,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均由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以“(χ—±s)”的形式加以表示,组间数据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值变化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值变化比较(mm Hg,χ—±s)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3d、第1,2个月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到二组第3个末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对比

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比较(分,χ—±s)

3 讨 论

本文主要基于“时间治疗学”相关理论,并与当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将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高血压护理二者进行联系,对观察组实施连续性的护理干预,从而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合理地调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3]。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转变主要得益于护理干预的影响,而高血压患者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患者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共同影响。本组患者主要对患者疾病中期以及远期进程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运动状况以及健康知识等方面)等,注重延续性以及全面性二者的辨证统一,使得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以及健康行为养成习惯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等,从而促进了高血压患者症状的明显改善。由本研究结果显示:将上述两组患者观察3个月,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动态血压监测与连续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其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1]刘金 凤.动 态 血 压 监测下 对原发性高血 压 患者 连 续 护 理 干预的效果评价[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7.

[2]刘学红.延 续 性 护理 干预 对高血 压治 疗依 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60-2863.

[3]蔡中敏.高血 压 病患 者生活方 式的护理 干预 及效 果评 价[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8.

R473.5

:B

:1671-8194(2013)09-0314-02

猜你喜欢

收缩压动态血压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动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