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3-06-28黄佾全李海洋程瑞玫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股骨颈螺钉股骨

黄佾全 李海洋 程瑞玫

(四会市人民医院外二科,广东 肇庆 526200)

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黄佾全 李海洋 程瑞玫

(四会市人民医院外二科,广东 肇庆 526200)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 84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类型分为 A 组(稳定性骨折)和 B 组(不稳定性骨折)。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给予 DHS 治疗。结果 A 组康复优率和良好率均显著高于 B 组(均 P<0.01),愈合时间显著短于 B 组(P<0.01),并发症率也显著少于 B 组(P<0.05)。结论 DHS 对于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临床中应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手术方式。

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是骨科常见病症之一,鉴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多以内固定治疗为主[1]。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如DHS,DCS和PFN等。各种方法均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我们采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对稳定和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分别加以治疗,以探讨DHS的适用范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7年4月到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4例。男41例,女43例。年龄(67.3±8.2)岁。骨折原因:车祸伤9例,跌伤57例,坠伤11例,病理性骨折7例。根据Boyd-Griffin分类,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42例。A组均为稳定性骨折,其中I型28例,II型14例。B组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其中Ⅲ型31例,Ⅳ型11例。两组除骨折类型外,其他方面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给予DHS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侧卧位,腱肢尽量屈曲,先行手法牵引复位,然后在C臂机透视下进一步调整,尽量恢复解剖位。然后在股骨外侧纵行切口,起点为大转子体表骨突处,终点为股骨外侧肌间隙,长约6~10cm,粉碎性骨折患者尽量清理粉碎骨块,小转子移位的须先行固定。然后在C臂机透视下将加压螺钉导针打入股骨颈内大转子与股骨干的移行处,调整前倾角,必要时给予扩髓,然后将DHS置于股骨头关节软骨面下方约5mm处,并置入侧钢板,使其能较好吻合外侧骨皮质。然后清洗消毒后逐层关闭伤口。术后两组均给予相关的营养调整,并视病情康复情况在适当时机开展功能锻炼。

1.3 效果评价[2]

优:骨折愈合良好,髋、膝关节活动正常,髋内翻≤5°,无畸形,生活能完全自理。可:骨折愈合,髋内翻≤15°,生活基本自理,髋、膝关节活动稍差,不能完全下蹲。差:骨折愈合,髋内翻>15°,髋、膝关节活动受限明显,行走能力下降,疼痛明显,大部分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康复效果参考高堂成等的髋关节恢复功能。优率和可率之和为良好率。

1.4 数据处理

SPSS12.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均顺利手术,康复效果如表1所示,A组康复优率和良好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1),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并发症率也显著少于B组(P<0.05)。其中A组并发感染1例,髋内翻和螺钉松动各2例。B组并发感染5例,髋内翻5例,螺钉松动3例,骨性关节炎1例,均经过对症处理得到控制。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3 讨 论

股骨转子部包括大小转子、转子间以及转子下部分。股骨矩是股骨干后内侧皮质骨的延伸,始于股骨颈内后侧,止于小转子下股骨内侧皮质,位于小转子深部股骨颈体连接部的内后方,呈拱形跨越小转子区,是由多层致密骨构成的致密骨板。股骨矩作为股骨上端重要的承载负重结构,在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选择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股骨矩若发生分离,断裂或小转子撕脱,一般认为为不稳定性骨折。股骨矩若保持正常对位或依然完整,为稳定性骨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呼吸或消化系统疾病,内科保守治疗需要的周期较长,患者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运动,长期的卧床会导致褥疮,身体机能的下降会导致相关基础慢性疾病病情进展加快,增加患者的病死率[4]。微创手术的开展,由于其创伤相对较小,恢复周期相对较短,恢复效果更好,以及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极少发生骨折后不愈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DHS手术抗弯强度大,设计合理,通过侧方套筒的钢板和髓内拉力螺纹钉的滑动加压作用和,使骨干和股骨头颈段结合更为固定和吻合,能有效防止髋内翻[5];有效防止旋转及螺钉向股骨头内侧滑移,对股骨头的髓内血液循环破坏程度小,具有动、静力加压及张力带作用,术中损伤较小,术后能尽早开始功能锻炼[6]。但DHS主要固定外侧皮质,由于股骨应力主要集中在内侧,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来说,由于股骨矩结构和功能相对完整,因此一般愈合较好。

而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来说,由于股骨矩不能分担相应的应力,一方面,固定系统在横向,轴向和旋转向的稳定性相对下降,导致压应力难以通过股骨距传导,股骨颈内侧骨质缺损,易发生断裂或内翻畸形等[7],这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B组相关并发症率显著多于A组。另一方面,轴向滑动可能使股骨颈长度缩短,影响骨愈合后的肢体长度。从本次临床统计来看,A组康复优率和良好率均显著高于B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并发症率也显著少于B组,提示DHS更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患者。虽然张旭军[8]等的尸体骨研究显示,DHS联合骨水泥可显著改善螺钉初始松动加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证研究。我们认为,DHS对于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临床中应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手术方式。

[1]刘斌,张立岩,王济玮,等.PFN治疗股骨粗隆骨折25例分析[J].浙江医学,2006,28(1):39.

[2]张业祥,鹿霞,张涛,等.DHS、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1,5l(30):65-66.

[3]陈业平,罗逸林,胡东山,等.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选择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l1,22(18):72-74.

[4]石庆尧.股骨转 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 方 法的疗 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06,8(2):169.

[5]李悦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2):210-213.

[6]章 伟,邹 剑,罗从 风 ,等.股 骨 近 端 髓内钉与动力髋 螺钉 治 疗 老 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4, 42(11):649-652.

[7]杨久山.DHS、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山东医药,2009,49(38):58-59.

[8]张 旭 军,裴国献,不同 直径 螺钉 对 复合磷 酸钙骨水 泥 强 化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2,19(11):837-839.

R683.42

:B

:1671-8194(2013)09-0249-02

猜你喜欢

股骨颈螺钉股骨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