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0例急诊死亡脑血管病患者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3-06-28黄勇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病

黄勇谋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140例急诊死亡脑血管病患者的相关因素研究

黄勇谋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目的 探讨 140 例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气候与危险因素等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预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08 年 9 月至 2012 年 6 月急诊死亡及由急诊科收住 ICU 病房死亡的 140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与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发在季节分布方面无显著差异;脑出血在春冬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集中在 12 月至次年 3 月,具有季节差异;脑梗死在夏季发病率最高,集中于 5~7 月,有季节差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是高血压、吸烟;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结论 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年龄、季节、临床类型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一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综合症是引发病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

急诊死亡;脑血管病;相关因素研究

脑血管病(CVD)是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人口死亡的第三位致病因素以及成人致残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是引发老年人认知与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国家,每年居民总死亡的40.72%均为心脑血管病引发,75%生存患者会丧失劳动力、生活水平下降、致残。脑血管病是各类血管性疾病引发的脑部疾病的统称,是脑部血管疾病造成的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与脑梗死,病死率与致残率都很高,为了研究其病发影响因素,通过对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9月到2012年6月急诊死亡的1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与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室和由急诊科收住ICU病房死亡的、病史明确、CT或MRI确诊的140例脑卒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3~97岁,平均(58.1±11.9)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占26.43%,脑出血58例,占41.43%,脑梗死45例,占总数32.14%。所有患者病历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颁发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肺、肝肾恶性肿瘤、外伤性脑出血与其它器官严重病变衰竭患者。140例死亡患者中表现有突发意识障碍的有85例,占60.71%;有头晕、头痛、恶心症状的有43例,占30.71%;脑局部体征表现,如偏袒,视觉障碍,肢体麻木等的有96例,占68.57%,以上临床表现有叠加现象。

1.2 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的定义标准:①糖尿病:有糖尿病病史或折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1.1mmol/L以上;②高血压:有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在140mmHg和(或)舒张压在90mmHg以上;③吸烟:吸烟每天超过20支,持续2年及以上;④饮酒:每天饮白酒超过50g或黄酒超过200g,持续2年及以上;⑤高脂血症:总胆固醇超过5.20mmol/L和(或)三酰甘油水平超过1.86mmol/L[2]。每种危险因素为有或无的分类变量,并对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肥胖和高血脂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校正。

1.3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t值检验,相关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代表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季节分布特点

为了探讨各病因的季节性变化,将3~5月划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蛛网膜出血相对无季节性差异;脑出血者集中在冬春季发病,集中在12~次年3月,12月9例,占15.5%,1月10例,占14.0%,2月11例,占19.0%,3月10例,占14.0%,共占总数的69.0%;脑梗死夏季发病率比较高,集中在5~7月,其中5月6例,占13.3%,6月7例,占15.5%,7月6例,占13.3%,共占总数的42.2%。

2.2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如表1所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高峰期在31~50岁,脑出血在41~50岁,脑梗死在高峰期在51~60岁,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应逐渐预防的疾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

2.3 脑血管病临床类型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肥胖。因此,应加强对各类相关因素的预防与治疗,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表1 各患病类型的性别年龄分布(例数,n)

表2 各类疾病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管血液障碍疾病,是由各种诱发因素引发的脑内动脉闭塞或者破裂,从而导致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主要变现为脑功能障碍与体征,主要是出血性、缺血性脑卒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很高的病死率、致残率[3]。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年男性中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更高,且预后性差[4]。多种相关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共同参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与高血脂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最新研究表明,除了一些不可控的季节、天气、遗传等相关因素影响外,还与C蛋白反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胰岛素抵抗等有关[5-6]。

因此,针对上诉各种因素,应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等,注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扎西平措.脑卒中家族史与危险因素暴露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4):227-229.

[2]藏 召霞,刘志强,尹 琳 .392例青 年脑 卒中的 病因及 危 险 因素分 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3(18):15-18.

[3]鲁巧梅,刘曌宇,彭丹,等.急诊死亡的脑血管病296例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2):6767-6770.

[4]Saposnik G,Cote R,Phillips S,et al.Stroke Outcome Research Canada(SORCan)Working Group: stroke outcome in those over80:a multicentercohort study acrossc Canada[J].Stroke,2008, 39:2310-2317.

[5]陈 正坤.脑血管病发 生原因及防 治研 究 进展[A].中华中医 药 学会络病分会.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2:4.

[6]Sanahuja J,Marti Fabregas J,Marti Vilalta JL.Carotid thrombus ahdcerebral infarction as the initial clinical manifesyation of polycythemia[J].Med Recap,2007,13(9):706.

R743

:B

:1671-8194(2013)09-0246-0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常见问题及对策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