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

2013-06-28王彦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探针平均值乙型肝炎

刘 涛 王彦朝

(河南省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河南 鹤壁 4580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

刘 涛 王彦朝

(河南省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河南 鹤壁 45800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A 与 e 抗原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 2008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 376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Abbott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 (MElA) 进行检测,统计血清中 HBV-DNA 含量与 e 抗原含量,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376 例患者血清分为乙型肝炎 e 抗原 (HBeAg)(+)/乙型肝炎 e 抗体 (抗 -HBe)(-)、HBeAg(+)/抗 -HBe(+)、HBeAg(-)/抗 -HBe(+)三组,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轻、重度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 阳性组含有的 HBV-DNA 比 e 系统双阳性、e 抗原阴性含量都要高 (P<0.05),HBV-DNA 和 HBeAg 的含量间存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病情越重,HBV-DNA 平均含量就会越低。

慢性乙型肝炎;HBV-DNA;e抗原

通常会认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当中检出的HBeAg,显示HBV在进行复制;伴随HBeAg转为阴性,HBV复制由活跃转到非复制期[1]。本文选取了376例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有男性296例,女性80例,年龄为20~54岁,平均为38.2岁;血清HBV-DNA都呈阳性,轻度患者有158例,中度患者有182例,重度患者有36例。

1.2 方法

HBV-DNA含量主要应用PCR进行测定。PCR定量测量HBV-DNA时运用水解探针Taqman模式。Taqman探针各包含一个荧光发光分子与淬火分子,激光刺激完整性探针,淬灭分子能够将发光分子所发出的所有荧光吸收,样晶没有荧光,在PCR增加过程当中,Taq酶分子在链条增长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的5,~3,核酸外切酶进行分解,并能够和模板构造成为性能较为特异的荧光探针,致使荧光发光分子可以由探针上面切下和荧光淬灭分子互相分开,于是激光激发作用下能够出现波长特定的荧光,此类荧光伴随PCR的增加过程使得动态性能提高,定量PCR仪能够通过全过程实施动态检测,拷贝到每一类特定模板DNA数量。<103copy/ml属于阴性,e抗原>0.28peiu/mL属于阳性[2]。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76例患者中含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HBV-DNA含量平均值是(6.21±2.47)eopy/mL,HBeAg含量平均值是(1313±132.5)peiu/ml,71例患者血清中含有HBeAg(+)/抗-HBe(+),HBV-DNA含量平均值是(5.04±1.34)eopy/mL,HBeAg含量平均值是(5.3±2.0)peiu/ml。100例患者血清含有HBeAg(-)/抗-HBe(+),HBV-DNA含量平均值是(4.16±1.12)copy/mI,HBeAg含量平均值是(0.02±0.01)peiu/mL。其中任意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158例轻度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中HBV-DNA含量平均值是(6.39±2.29)copy/mL;182例中度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中HBV-DNA含量平均值是(5.32±1.39)copy/mL;36例重度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中HBV-DNA含量平均值是(4.23±1.13)copy/mL。轻、重度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HBVDNA含最和HBeAg关系如下表l所示,血清HBVDNA含量所示HBeAg阳性组比e系统双阳性组明显高(P<0.05)。HBV-DNA和HBcAg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e抗原转阴不能表明病毒复制已经全部停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量和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性,如下表2所示。

表1 HBeAg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3 讨 论

HBeAg属于HBV核心区域的一部分基因,在复制HBV-DNA的整个过程中,前C基因和C基因能够共同产生一P25前体多肽链,通过转膜作用和消化功能之后会剪掉头尾两部分,最终产生HBeAg。因为致使HBeAg产生的前体多肽链P25来源于HBV复制时的前基因RNA,所以外周血当中的HBeAg属于HBV复制时的副产物。因此,可以认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当中含有HBeAg标志着病毒复制比较活跃。而本文研究也发现HBcAg定量和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

表2 血清HBV-DNA含量与肝损害程度关系

乙型肝炎患者在血清当中所存在的病毒标志物和肝脏遭受损伤的程度具备的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研究结果,HBV-DNA含有的量和患者病情加重的相关性并不存在一致性,有研究表明,伴随肝脏损伤程度的增加,血清HBV-DNA含量会逐步降低。本文研究发现,病情越严重[3],病毒复制能力就会越低,通常认为此和免疫机制相关。大部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复制能力处于高峰期,感染延续时,细胞中的毒性T细胞会破坏受到感染的肝脏细胞。伴随感染持续延长和患者病情的增重,HBV-DNA和患者的肝细胞进行整合从而促使血清HBVDNA检出率降低,含量也相对减少。

[1]马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5-57.

[2]刘 吉纯,张艳 菊.慢 性乙 型 肝 炎 患 者的e抗 原、前S1抗 原与HBVDNA检测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24-125.

[3]郑专,董 学 军 .e抗 原 阳 性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血 清 HBV-DNA与HBsAg、HBeAg的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 25(3):285-286.

R512.6+2

:B

:1671-8194(2013)09-0245-02

猜你喜欢

探针平均值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基于FANUC数控系统的马波斯探针标定原理及应用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两种组合电探针在爆轰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