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

2013-06-28张万生王立国唐化勇曹彦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增生症尿量良性

张万生 王立国 唐化勇 于 航 曹彦明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

张万生 王立国 唐化勇 于 航 曹彦明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 2009 年 1 月至 2012 年 8 月间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临床患者病例 28 例和同期收治的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例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经统计发现两组患者在逼尿肌收缩力减弱、FSV水平、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低顺应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 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与单纯 BPH 患者比较存在比较明显的特点,对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糖尿病;尿流动力学;特点

目前在临床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在老年男性中为一种常见疾病,现阶段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尿动力学研究在国内外均有不少的研究报道,并且针对糖尿病(DM)患者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涉及,然而却很少有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DM患者的尿动力学方面的研究[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临床患者和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临床患者病例和同期收治的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例,分别抽取28例和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28例BPH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在54~86岁,平均(62.7±14.7)岁,前列腺增生病程2~13年,平均(5.4± 1.7)年;50例单纯BPH患者中年龄在53~88岁,平均(63.8±15.3)岁,前列腺增生病程3~14年,平均(6.1±2.4)年。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所统计的28例BPH合并糖尿病患者和50例单纯BPH患者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各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

1.2.2 检测方法

研究中采取LABORIE尿动力仪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展开压力-流率检查[2],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有:膀胱初尿意容量(FSV)、最大膀胱容量、逼尿肌收缩力、残余尿量、逼尿肌稳定性以及膀胱顺应性等。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膀胱初尿意容量(FSV)、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监测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中逼尿肌收缩力发生降低者20例、FSV检测水平为(215.2±59.7)mL;最大膀胱容量为(313.4±87.1)mL,残余尿量为(96.1±38.2)mL,膀胱顺应性降低者3例。以上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逼尿肌不稳定者14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二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指标比较结果统计

3 讨 论

临床上对于BPH患者而言,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收缩力发生明显降低等,并且会有患者主诉存在明显的排尿困难,有研究证实BOO为BPH病理生理变化的一个根本因素,在此基础上会出现上尿路扩张、膀胱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3]。对于单纯的DM患者而言,典型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表现为膀胱功能受损,即感觉存在障碍、初尿意以及最大尿意膀胱容量发生增大,同时还会存在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无反射、以及尿流率低、剩余尿量增加等症状,因此针对良性BPH合并有DM的患者而言其尿动力学表现十分的复杂,且呈现出多样化[4]。

在本次研究中对BPH合并DM患者和单纯BPH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FSV、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均发生显著升高,且逼尿肌收缩障碍以及膀胱顺应性降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曾有研究指出逼尿肌不稳定为DM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逼尿肌功能障碍表现。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16例,占57.14%,与对照组的6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显示出BPH与DM患者发生逼尿肌不稳定之间无必然的联系。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残余尿量相对于单纯BPH患者发生明显的升高,经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为:①由于糖尿病而导致的多尿同BPH诱发的尿频出现混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被概括成“三多一少”,即患者在患上糖尿病后会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质量减少的典型症状。然BPH也能够引起患者尿频的症状,所以许多合并糖尿病的BPH患者无法准确地对多尿与尿频进行准确的区分,从而使早期的前列腺增生症状得以掩盖,进而造成了对疾病的早期诊治的忽视,最终引起BPH病情发生进行性发展,加重了患者膀胱逼尿肌的进一步损害[5]。②因糖尿病所诱发的膀胱感觉功能障碍尤其是糖尿病所引起的膀胱排尿反射的阈容量发生明显的扩大,从而导致大量残余尿的出现而致使下腹部胀满感[6]。

综上所述,BPH合并DM患者会发生明显的FSV、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增加以及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等典型的尿流动力学改变,这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对其引起重视。

[1]马文义,王海新,孟祥成,等.BPH 伴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6):454-455.

[2]吴品林,陈春延,庞家瑜,等.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治疗[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2-113.

[3]范海涛.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病人的尿动力检查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3):411-413.

[4]王东文,双卫兵,高俊平,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膀胱兴奋性自律性以及舒缩功能的改变[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21(12):1533-1536.

[5]崔喆,殷鉴淳,张和平,等.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评定中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26(4):250-252.

[6]卫中庆,田成功,Gommert K,等.糖尿病膀胱病的临床尿动力学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09,28(10):110-112.

R697+.3;R587.1

:B

:1671-8194(2013)09-0165-02

猜你喜欢

增生症尿量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益气解郁汤联合三苯氧胺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0例
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70例
影响排尿的前列腺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