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06-28李书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肌瘤月经栓塞

李书梅

(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乐陵253600)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书梅

(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乐陵253600)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0 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观察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安全,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子宫肌瘤;栓塞;子宫动脉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约占育龄妇女的20%。近20年来,由于阴道B超、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子宫肌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临床治疗广泛,多采用药物治疗、子宫切除或肌瘤摘除术,但雌激素拮抗治疗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往往疗效不理想。外科剖腹术创伤大、易感染、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极为不利,内窥镜微创手术易遗留小肿瘤复发,适应症窄,复发率高。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创伤小、疗效佳、愈合快、可保留生育功能,对卵巢无影响等优点,以其显著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入院治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3~55岁,平均42岁,均有生育史,剖腹产67例,顺产30例,有流产史者3例;病程8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5年;单发73例,多发27例;浆膜下肌瘤25例,肌壁问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10例,混合型31例,合并腺肌症19例;肌瘤最大直径10.8cm,最小直径2.3cm,平均(5.1±1.3)cm;月经量过多、紊乱患者45例,月经正常患者14例,月经周期延长患者41例;轻度贫血18例、中度贫血65例,重度贫血17例;有尿频、尿急、尿潴留患者35例,下腹坠胀感等压迫症状患者30例;痛经和腹部肿块等症状患者3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1~52岁,平均41岁,均有生育史,剖腹产65例,顺产33例,有流产史者2例;病程6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6年;单发71例,多发29例;浆膜下肌瘤24例,肌壁问肌瘤14例,黏膜下肌瘤12例,混合型30例,合并腺肌症20例;肌瘤最大直径12.8 cm,最小直径3.3cm,平均(5.3 ±1.6)cm;月经量过多、紊乱患者44例,月经正常患者14例,月经周期延长患者42例;轻度贫血17例、中度贫血64例,重度贫血19例;有尿频、尿急、尿潴留患者26例,下腹坠胀感等压迫症状患者45例,痛经和腹部肿块等症状患者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孕产史、肌瘤类型、肌瘤直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55岁。②已生育,无再次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③ 肌瘤直径<10cm,肌瘤较大者治疗后吸收不好。④月经异常,并有痛经和月经量增大。⑤对激素治疗无效并产生较大的副作用。⑥肌瘤术后复发,肌瘤增大或恶化。⑦不愿手术者。排除急慢性盆腔炎、子宫恶性肿瘤、血管造影禁忌证及其他严重疾病,无血液病史,肝、肾检查均正常,同时排除有再次生育要求者。

1.3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12d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检查、妇科B超检查、碘过敏试验(阴性)等常规检查,检查结束后记录月经量、周期、持续时间。术前6h禁食、禁水,做好腹股沟区备皮准备,术前提前放置导尿管,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实行局部麻醉下行Seldinger法右侧股动脉穿刺,将4F导管经股动脉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了解子宫动脉开口位置、走行和肌瘤血供情况,检查肌瘤的数目、大小情况,造影证实,注入平阳霉素乳剂8mg+超液态碘化油(5~10mL),再在透视监视下缓慢推入碘海醇造影剂和真丝线段碎屑混悬液,然后用明胶海绵10粒左右栓塞子宫动脉近端,用量以能完全阻断子宫肌瘤血供为宜[1],经造影证实栓塞完全。因子宫肌瘤多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因此,另侧子宫动脉利用导管成袢技术插管,栓塞方法同前。拔出导管及导管鞘,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嘱穿刺侧下肢制动12h,平卧1d。术后给予常规消炎治疗,用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和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用3~7d,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术后注意双足背动脉搏动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触觉变化以及患者腹痛、月经变化、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等。术后6h即可进食,24h即可自由活动,住院时间一般为3~7d,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来院复查患者的情况和肌瘤的大小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

①显效:腹部肿块症状消失,1年内未见复发,痛经完全消失,月经量明显减少,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缩小>50%;②有效:腹部肿块症状消失,痛经明显缓解,月经量减少,肌瘤体积缩小,缩小20%~50%,无新的病变出现;③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月经量减少不明显或不减少,肌瘤体积缩小<20%或出现新的病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0%,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腹部疼痛2例,出现体温升高4例,伴有恶心、呕吐4例,症状均较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体温升高8例,下腹部疼痛4例,腹腔粘连3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月经量过多、经期不稳、痛经、腹胀等症状,是不孕症和流产的主要诱因。子宫肌瘤发病率高,约占育龄妇女的20%,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子宫是重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分泌多种激素,参与生殖、生理过程,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子宫肌瘤不良反应较大,影响机体多种内分泌功能,对有再次生育要求的患者不利。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口服激素和手术切除子宫和手术剔除术治疗,口服激素药物副作用大,易导致体内激素紊乱、内分泌功能减退、骨质疏松,以及加速衰老和更年期的提前。传统子宫切除手术治疗虽然能从根本上去除肌瘤的生长和复发,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易造成盆腔粘连引发感染,使妇女失去了生育能力,对那些未生育或较年轻的妇女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伤害。肌瘤剔除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子宫切除术带来的问题,但适用症较窄,对于较大的肌瘤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2]。因此,成为目前妇科医师的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显著收效,为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替代手术的手段。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利用造影观察子宫肌瘤的动脉供血情况,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中,栓塞子宫动脉的主干及末梢血管,让肌瘤同时出现急性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自分泌雌激素的功能消失,肌瘤细胞得不到血液的供养,防止反流,从而使肌瘤萎缩、变小、消失。可预防闭经的发生。该方法不用切除子宫,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同时,降低例对周围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刺激,在阻断子宫供血的同时,也抑制了子宫内膜的生长,降低了经期血量,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对卵巢也不会造成影响,在手术失败后不会影响其他治疗的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明胶海绵因易被机体吸收,因此,在应用时需选择较粗大的颗粒,确保栓塞的成功率。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迅速、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备受临床医师及患者青睐。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关铮.微创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4-385.

[2]陈 春 林 ,刘萍,曾北 蓝,等.子宫动脉 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0):660-663.

R737.33

:B

:1671-8194(2013)09-0099-03

猜你喜欢

肌瘤月经栓塞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