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多普勒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

2013-06-28何德良陈香艳唐德国宋宏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乳腺炎囊性包块

何德良 陈香艳 唐德国 宋宏贤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永州 425006)

高频超声多普勒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

何德良 陈香艳 唐德国 宋宏贤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永州 42500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多普勒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 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扩张症声像图表现大体分三型:低回声包块型、囊实性包块型、囊性导管扩展型,病灶多位于乳晕区及乳头深面,内部血流可见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多普勒检查对乳腺导管扩张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需与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癌等乳腺疾病鉴别。

乳腺导管扩张症;高频超声多普勒;鉴别诊断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自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等,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乳腺导管阻塞、扩张、导致导管内脂质分泌物向周围组织溢出而引起的浆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乳腺无菌性炎症,临床表现与细菌性乳腺炎相似,其声像图特征酷似乳腺癌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但二者的发病机制截然不同。本文回顾总结了3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二维超声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37例患者是2005年至2011年本院体检患者中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病例,年龄25~65岁,平均43岁,37例中16例主诉一侧乳腺有触痛或既往有局部疼痛史,其他无明显临床症状。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百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议,探头频率7.5~10MHz,受检者取仰卧位结合侧卧位,双臂抱头向上外展,充分暴露乳房及腋窝,常规扫查双侧乳房及腋窝,二维超声观察包块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和边缘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感兴趣区域的血供,频谱多普勒记录血流阻力指数。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乳腺包块、质坚实、活动度欠佳。37例中包块位于乳头及乳晕周围者30例,外上象限5例,内上象限2例,乳头溢液10例(浆液性或脓性),局部红肿疼痛不适者2例,4例兼有以上症状,21例无明显症状。

2.2 二维超声表现

37例中26例表现为低回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欠规则,无明显包膜,其中2例可见点状钙化(图1),8例为囊实性肿块,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块内散在小液化区的混合回声团,边界不清,探头加压后部分肿块内见涌动光点(图2),3例表现为囊性导管扩张,但肿块后方回声未见明显增强(图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5例,呈椭圆形,皮髓分界尚清。35例纵横比>1,2例纵横比≤1(图4),36例探头加压可变形。

图1

图2

图3

图4

2.3 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表现

31例病灶内部短线状及点状血流信号,测得动脉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为8~30cm/s,阻力指数0.5~0.6,6例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2.4 病理特点

低回声包块型:乳腺导管和小叶结构消失,大量炎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反应和肉芽组织形成可见;囊实性包块型:管壁结构破坏并浸及导管周围的间质或乳腺小叶,造成导管周围炎和小叶结构破坏,并以浆细胞为主的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噬酸性粒细胞浸润;导管囊性扩展型:乳腺导管扩张,导管被衬上皮萎缩变薄甚至脱落,腔内含脱落的上皮碎屑及无结构的内脂物质,周围有泡沫细胞,并见多核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

3 讨 论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乳腺非细菌性炎症,多发于30~40岁左右的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多在妊娠后6年内发生[1],乳房肿块常为首次就诊症状,多位于乳晕区,乳头周边或深部,长轴平行于导管方向,病灶纵横比常<1,急性期乳房有红、肿、热、痛,乳腺内触及硬结,边界不清,有触痛,亚急性期症状减轻,硬结缩小,慢性期上述症状消失,仅留下界限不清、质硬的肿块,此为本病的特点。在某些病例中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且为唯一体征,乳头溢液为淡黄色浆液性,血性者较少,本病后期肿块软化而成脓肿,破溃后流出脓液常伴有粉渣样物排出,久治不愈者形成通向乳头的瘘管。彩色多普勒多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富,频谱多普勒多为低速低阻血流信号。高频超声多普勒显像在部分病例中可提供一些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缺乏特异性。应与以下病变鉴别。

3.1 乳腺癌

①乳腺导管扩张症病灶位置表浅,常位于乳晕区、乳头周围或深部,常突破乳腺皮下脂肪层接近皮肤,但无皮肤受浸润表现,乳腺癌以外上象限居多,位置表浅时常与皮肤粘连,而致局部皮肤凹陷或橘皮样改变;②乳腺导管扩张症病灶中心区回声相对强,边缘回声弱,乳腺癌无此特点;③乳腺导管扩张症既往有红肿热痛等病史,常伴导管扩张,结节可存在数年之久,抗生素治疗无效,乳腺癌常无症状,仅触及包块,病史短;④乳腺导管扩张症同侧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可出现,其特点是质地较软,压痛明显,随病程可渐消退,超声表现呈扁圆形,皮髓分界尚清,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质硬、融合成块、固定,皮质不规则增厚或髓质消失,淋巴结内血流分布增多、紊乱;⑤二者病灶内均可见血流信号,乳腺导管扩张症血流信号不丰富,乳腺癌多有丰富血供,乳腺导管扩张症病灶内多为低阻力型,乳腺癌病灶内多为高阻力型;⑥乳腺导管扩张症纵横比多≤1,探头加压可变行,而乳腺癌则相反。

3.2 乳腺囊性增生病

①乳腺导管扩张症以单发病灶多见,而囊性增生病常为多灶性,且伴腺体组织增厚,分布不均[2];②前者多位于乳头深面,大导管附近,后者多散在分布;③前者囊肿壁较厚、不规则、透声较差,后者壁较薄、大部分透声好;④前者CIFI检出率高,后者无特征性,偶见血流信号增多散在分布,无规律性[3]。

3.3 其他乳腺病

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特征与急性细菌性乳腺炎和单纯性囊肿相鉴别。

[1]张家志.周去.超声显像结合穿刺活检诊断浆细胞乳腺炎[J].齐齐哈尔医学报,2010,31(5):697.

[2]孙 咏 梅 ,房 世保 ,赵诚 ,等.浆 细胞 乳 腺 炎 的 超 声 诊 断与鉴 别 诊 断[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1):49.

[3]周 永 昌,郭 万学.超 声 医 学 [M].5版.北 京:科 学 技 术 文 献 出版社, 2006:153.

R655.8

:B

:1671-8194(2013)09-0098-02

猜你喜欢

乳腺炎囊性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