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护生肌内注射知识与技能培优的方法与意义

2013-06-28曾庆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时手法分组

曾庆兰

(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在校护生肌内注射知识与技能培优的方法与意义

曾庆兰

(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 对在校护生进行肌内注射知识和技能的培优,提高其基础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参加实习与就业。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本校 2010 级护理专业学生 130 名,对其进行肌内注射知识与技能的培优。结果 培优前 130 名护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肌内注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考核合格率从培优前的 85% 上升到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肌内注射技能测评将培优前后学生定位方法、进针手法及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情况进行比较,行 χ2检验,χ2的值为 196.410、159.444、240.741,P值均=0.000<0.01,培训前后差异极显著。结论 在校护生急需进行肌内注射培优,而小班教学是培优的有效形式,充足的课时是培优效果的保证,教师的选择是培优的关键。

在校护生;肌内注射;培优

肌内注射法是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是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操作技术,是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为此,本教研室于2012年4月利用课余时间选取本校2010级在校护生130名,进行了肌内注射知识与技能的调查与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表1 肌内注射技能测评学生得分表

2012年4月从2010级8个护理班的456名学生中选择130名学生参加培优班学习(选择方法:自愿报名),培优前对这1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男10名,女120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7.7±0.9)岁;学历:中专32名,大专98名。其中1001班、1002班、1003班、1005班、1020班为专科班,分别有学生18名、30名、14名、18名、18名,合计98名学生;1004班、1006班、1007班各有学生9名、10名、13名,合计32名;上述8个班级均已在201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在《护理学基础》中系统学习过肌内注射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学习总课时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1学时,示教1学时,分组实训4学时,考核2学时。分组练习时每班人数50~60人,共分8个小组,每组6~8人。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用自行设计的“肌内注射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分为A卷与B卷,A卷与B卷1、2、3部分相同,第4部分有少量不同,要求独立完成。调查内容包括4部分:①个人一般情况;②肌内注射理论知识测评,题型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共20分,12分及格;③肌内注射技能测评,共35题,题型为单选题,答对1题计1分,总分35分,及格分设定为21分。④肌内注射的学习需求,题型为多选。调查表设计后请学校及临床多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指标确切可靠。

1.2.2 培优前由培优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表,发问卷前,先讲解调查目的与注意事项,由被调查者当场独立完成。共发放问卷130张,回收有效问卷130张,回收率100%。

1.2.3 培优内容

培优内容参考李小寒、尚少梅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护理学》。主要包括:①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②穿刺的手法、握针的姿势。③推药的手法。④拔针的手法。⑤操作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交流。⑥操作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共6个方面。

1.2.4 培优的方法及流程

①将130名学生分成4个班级进行教学,每班人数分别为32、32、33、33人;②每班培优教师有两名,其中一名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医院临床科室护士长,操作能手担任,另一名为本校实验教师;③每班培优课时为8课时,其中1课时为老师示教,5课时为学生分组练习,分组时每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3~4人,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由两名培优老师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剩余2课时由临床科室老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真人操作。考核不及格者由培优老师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④发放培优班调查表B,共发放问卷130张,回收有效问卷130张,回收率100%。

1.2.5 统计方法

①将参与培优的4个班级共130名填写的A、B答卷进行评分;②所得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行初步统计。③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培优学生理论知识得分比较

A卷得分15分,及格率为85%。B卷得分18.5分,及格率为100%。

2.2 培优学生技能考核得分比较

130名学生肌内注射技能考核,培训后第一次考核其通过率为92%,不合格学生经二次培训合格率达100%。肌内注射技能测评学生自评得分见表1。

将培训前后的肌内注射定位方法、进针手法及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用SPSS软件辅助进行χ2检验,检验结果为: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χ2=196.410,P=0.000<0.01,培训前后差异极显著;进针的手法χ2=159.444,P=0.000<0.01,培训前后差异极显著;与患者有效沟通χ2=240.741,P=0.000<0.01,培训前后差异极显著。

3 讨 论

3.1 在校护生急需进行肌内注射技能培优

调查显示未培训前,对于肌内注射定位方法了解但不会操作的占19.23%,而完全不知道的占57.69%;对于进针的手法了解不会操作的占26.92%,不知道的占30%;对于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了解不会操作的占20(15.38),不知道的占98(75.39%)。肌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技术,需要每个护生都能熟练掌握。因此,在校护生急需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肌内注射的培优。

3.2 小班教学是学生熟练掌握肌内注射技能的有效形式

学生在校正常上课时,每班50~60人,共分8个小组,每组6~8人。以熟练掌握肌内注射后进行考核时的时间要求:10min完成肌内注射的操作程序为标准,每次课2课时,计90min。也就是说每次课每个学生练习的次数只有1次或1.5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如果小班教学分组时每组只4名学生,那么学生动手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因此,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肌内注射技能。

3.3 充足的课时是学生熟练掌握肌内注射技能的保证

调查显示,培训后学生肌内注射技能测评其合格率达到100%。说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足的时间是保证。

3.4 培训教师的选择是获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关键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前在校护生理论知识测评合格率达到85%,说明学校老师理论讲授经验丰富,学生均能理解并接受,而实践操作经验相对缺乏。尤其是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培训前熟练掌握的仅占3.85%,而培训后熟练掌握的学生达到100%。说明临床实践老师其实践经验丰富,尤其体现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上。沟通是促进护患关系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校学生这种能力相对欠缺。我们通过聘请临床老师来授课,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7.

[2]陈树连.医患和谐要从沟通开始[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6):74.

R473

:B

:1671-8194(2013)09-0398-02

猜你喜欢

学时手法分组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层递手法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七步洗手法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