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2013-06-28尉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毒素微粒输液

尉冬梅 高 岚

(北京市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北京 100089)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尉冬梅 高 岚

(北京市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北京 100089)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如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及患者等因素,在临床上严格监控每一个环节,全程控制质量,以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输液反应;原因;对策

输液反应是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包括热原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和空气栓塞等,常在临床使用静脉制剂时发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输液反应所涵指的临床症状较多,变异性较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掌握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加强对其表现的认识,并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医、药、护人员的共同职责。

1 输液反应的原因

1.1 内毒素

又称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目前临床输液过程中联合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国家对细菌内毒素的质控有严格的限量标准,但混溶于同一输液瓶后致热物质迭加,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即可发生热原反应。因此,在临床输液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配伍种类[1]。

1.2 微粒

是药物配伍后产生的不能代谢的物质。某些中草药注射剂与大输液配伍后使液体中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中草药成分复杂,有效成份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限。输液配伍后不溶成份以胶态形式存在并与药液发生氧化、聚合反应,药液中的pH变化,导致皂苷、生物碱等析出,出不溶性微粒[2,3]。

1.3 药品的理化性质

包括pH值、渗透压等。药物配伍后,药物所产生的分解产物,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品的疗效,甚至引起输液反应。如阿莫西林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会随着温度时间变化产生变色降效;头孢哌酮钠与0.5%甲硝唑配伍4h后变色沉淀;乳酸环丙沙星与青霉素配伍1h产斗沉淀等[4]。

1.4 输液过程

1.4.1 输液环境

目前的输液多采用封闭方式,所出药液和进入的空气量相等。如果输液器具的过滤装置不良,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进药液造成污染。洁净的病房可明显减少输液时洗气过程热原和微粒的引入。有效清洁空气的措施包括减少人流、物流、保持地面清洁,定期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可使空气细菌率下降95.3%[5]。

1.4.2 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及输液部位的皮肤消毒

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二次污染,还有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洁,以及碘酒,酒精浓度低等都是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因此,医护人员静脉输液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皮肤消毒剂,可有效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1.4.3 输液速度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kg。体质虚弱或敏感者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输液反应,主要与体内的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以及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内毒素超过阈值有关。另外,有些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甚至病情恶化,也与输注含K+、Mg+、Ca2+等药物的滴速过快有关。

1.5 患者因素

输液主要适用于血容量减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腹泻、烧伤、休克、高热等患者,受疾病、患者年龄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影响。有文献报道,年龄5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比率在70%左右[6]。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同一厂家、批号的注射液在使用中出现输液反应,与个体对细菌内毒素所耐受阈值不同有关。

2 输液反应的分类、症状和临床处理

见表1。

表1 输液反应的分类、症状和临床处理

3 总 结

综上所述,引起输液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临床如出现输液反应后,应即刻停药、对症治疗,及时将残液送检以查找热原,以明确输液反应的原因。同时做好输液反应病例的登记、分析,及时向医院或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及医疗器械等部门对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视,加强监控和管理的力度。促进医、药、护三者密切结合,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输液质量和人民生命安全、健康。

[1]杨 蓓,王静.引起 输 液 反 应的因素[J].中华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1998, 8(1):61.

[2]黄 淑青,张文萍,郭为民.静脉用川芎 嗪 与维 生 素C配伍微 粒 实 验[J].南方护理杂志,1998,5(4):2.

[3]吴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277.

[4]Wettrich V.Quality of cefotaxime sodim preparation[J]. Arzneimilled Forschung Drug Res,1995,45(1):74.

[5]吴致华.临床不宜直接配伍的86对静脉注射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2):103.

[6]朱秀英.对 26 例老 年患者输 液 反 应临床 特点分析[J].中国医 院 药学杂志,1998,18(12):53.

R473

:A

:1671-8194(2013)09-0358-02

猜你喜欢

内毒素微粒输液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重组人干扰素α1b层析工艺中内毒素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