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3-06-28李芳哲王健罗秀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低血糖胰岛素血糖

李芳哲王 健罗秀芬

(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李芳哲1王 健2罗秀芬2

(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 178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89 例,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使用普通护理服务,将两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观察组 ADL 评分(16.3±2.57),躯体功能(60.4± 5.69),身体功能(78.4±6.43),心理功能(68.6±3.56);对照组 ADL 评分(13.4±3.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优质护理;糖尿病;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该病本身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诊断该病主要依靠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血糖结果,其治疗原则为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目标是使血糖/血压/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缓并发症。因此优质的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178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9例,男49例,女40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0.5~1年;对照组89例,男50例,女3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0.5~0.7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2.1 普通护理服务(对照组)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是终生疾患,治疗必须持之以恒;学会自我监测血糖,优点是方便、安全;掌握降糖药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具体措施,长期坚持。

1.2.2 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

1.2.2.1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糖尿病的良好控制,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相关;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糖尿病的预后;糖尿病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提供最经济、合理的治疗选择。首先是患者的健康信念的建立:要有危机感,使认识到他们有机会患上各种糖尿病的并发症;要认识到严重性,糖尿病的并发症将为他们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能将糖尿病长期控制得好,并发症的发病率将大大减低;治疗过程中会有各种障碍,但为糖尿病治疗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遵从指示将带来很大的好处,或能明显减低并发症所带来的更大的付出。我们的建议是:每天多次服药/注射胰岛素;自我血糖检测;每天适量运动;自我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份量及时间;每天的足部护理;对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保持体质量;戒烟等。

1.2.2.2 饮食护理

对初诊,病轻,肥胖,FPG≤11.1mol/L可以单纯饮食治疗;如1~2个月后,FPG仍>7.8mmol/L,应该考虑加用药物治疗;使患者掌握食物(热卡)交换的方法,饮食方案的设计步骤:理想体质量(kg)=BH(cm)-105,总热卡量=理想体质量×热卡量/(kg·d),根据活动量计算每千克体质量应摄入的热卡量,再根据妊娠、哺乳、青春期等调整。总热卡分配:糖50%~60%,蛋白12%~15%,其余为脂肪。热量的三餐分布:1/5、2/5、2/5;1/3、1/3、1/3。食物的落实:将食品分为谷类、奶类、肉类、脂肪、水果和蔬莱共六类,以每80kcal热量为一个单位。食物中应限制糖,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脂肪摄入以植物油为主;增加纤维含量。护理过程中应严格定时进餐,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甜食,保持大便通畅,监控体质量。

1.2.3 运动护理

运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有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改善血脂代谢紊乱;但不适当的运动也会造成损害:空腹运动、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或重度运动可诱发低血糖;血糖控制差者,运动后血糖、酮体迅速增加;长时间无氧运动,血中乳酸增加;剧烈运动增加了原已存在的并发症的危险,如猝死。鉴于运动的双重性,运动护理尤为重要,一般下述情况不宜运动:血糖控制差(FPG≥16.7mol/L);酮症倾向者;合并眼、肾并发症或明显的躯体疾病,如心梗、脑溢血史者。合适的运动强度是患者的心率应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运动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min为宜。每周锻炼3~4次为最适宜。若每次运动量较小,而身体条件又较好,每次运动后均不觉疲劳的患者,运动频率可为每天1次运动锻炼不应间断,若运动间歇超过3~4d,则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弱。运动前评估:血糖>14mmol/ L,不要运动;①饭后1~2h,尤其早餐后;②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不运动;③胰岛素注射部位与运动;④早饭前运动,注意根据血糖调整进食,血糖>6.6mmol/L,可进行运动;血糖6.0mmol/L左右,应先进食10~15g碳水化合物再运动;血糖<5.6mmol/L则需进食30g 碳水化合物。忌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先运动然后再进食。预防意外发生:多饮水,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注意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注意足部护理。

1.2.4 用药护理

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注意降糖药的副作用;观察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和体质量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指导患者按时进餐。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有:磺脲类—低血糖反应,其他有胃肠道反应,偶有药物过敏如皮肤瘙痒和皮疹。餐前半小时服;格列奈—三餐前服,不进餐不服药;双胍类—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因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小剂量开始、餐中或餐后服用、使用肠溶制剂;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肠疾病与肠功能紊乱慎用,第一口饭中服用;噻唑烷二酮类—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心力衰竭者慎用,可能的肝功改变,需监测肝功,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者禁用。胰岛素不宜冰冻,使用期间宜放在室温20℃以下。使用时注意剂量换算及有效期,剂量必须准确,采用1mL注射器抽药。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局部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正规胰岛素,后抽长效制剂,以免影响正规胰岛素的速效特性。若剂量过大、运动过度、饮食失调会产生低血糖反应,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并告知防治方法。低血糖会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大汗、颤抖、饥饿、乏力等;脑功能受损表现:行为异常、神志障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发生低血糖的处理:口服15g左右的葡萄糖或糖果;或静脉推注50%GS40~100mL,必要时可重复;或胰高血糖素1mg肌内注射用于难以静脉输液的院外急救。

1.3 评价标准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ADL)进行打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打分越高,则生活质量提高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t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两组数据比较,ADL评分、躯体功能、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卡方检验,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结 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4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社会老年化,饮食结构改变如高脂肪摄入,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教育可增强人们防病治病的意识,减缓糖尿病的发病速率;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改善糖尿病总体控制水平。饮食护理是任何糖尿病治疗的成败关键,如果不控制饮食则难以取得疗效,而且增加了用药量,减少了日后选药的机会。饮食护理的原则是合理控制总热能,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质量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但不适当的运动也会对患者造成损害,鉴于运动的双重性,运动护理必不可少。胰岛素的保存应在2~3℃,避免剧烈晃动;注射剂量要准确,注射时应用1mL注射器,0.1mL-4U;注意给药时间: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注意抽吸顺序;注意更换注射部位;注意观察副反应;严格无菌操作。应用以上护理措施,采用ADL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1]高忠梁.糖尿病护理 对血糖控制及并发 症 发 生的影 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44.

[2]侯 瑞 芳.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的 护 理 基 础 [J].中 国 糖 尿 病 杂志,2008,16(2):91.

[3]蒋 国 彦.生 活质 量 得 分 评定问 卷 [M].北 京:中国 心理 卫 生 杂 志, 2007:248.

[4]卢 姗.糖尿病足微 循环 改 变的 护 理 基础和 研 究 进 展[J]医学 研 究生学报,2010,23(11):1213.

R473.5

:B

:1671-8194(2013)09-0349-02

猜你喜欢

低血糖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