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中学生消极殆学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3-04-28郑显峰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成因对策

郑显峰

【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未来建设祖国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但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发展让人担忧,外出打工家庭使一部分农村中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由于农村学校硬件和软件落后,教育信息更新慢,使农村中学生在接受教育上落后,导致现在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比例大大降低;社会的成长环境和就业困难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学生所面临的消极殆学成因及对策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增强农村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消极殆学 成因 对策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和外因。同样,人的成长发展也取决于内在主观能动性和外在的成长环境。中学生正处在正确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心理的不成熟、社会经验的欠缺等因素使他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成长障碍。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努力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道德、有思想、有素质的中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既是农村中学生智力与人格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探索的课题。

一 当代农村中学生的消极殆学及成因分析

1.学生综合素质丞待提高

虽然,现在农村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免除了学杂费,学生入学率呈上升趋势,但学生综合素质依然有待提高,这是农村中学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与新课程所提出的目标有很大差距。成绩普遍低下;普遍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态度不端正,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其原因一是农村中学办学硬件和软件差,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设备不齐全,无法享用与城里学生同等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师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更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家长自身普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无法正确引导孩子的正常发展;三是在社会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就业难甚至大学毕业就成为无业之人,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成绩不理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脱节等问题对其造成打击。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升学率、学生成绩仍是衡量一个学校与教师的重要标准。

2.教师成长速度缓慢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而学校的发展取决于该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干劲与状态。虽然现代网络信息非常发达,但是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在教学态度、科研意识、自学情况,以及参加学术活动论文联盟整理等方面相比以前几乎没有大的改观。

教师成长速度缓慢,一是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农村教师工资不足城市教师工资的一半,同工不统酬,极大地挫伤了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二是农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参观学习的机会太少,即使偶有机会出去也无实质进展,思想境界难以提升,教育理念难以更新;三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学校管理失范,导致教师工作懈怠。

3.家长与学校配合失衡

农村广大中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严重脱节。一是他们思想觉悟不高,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单方行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二是他们文化水平低,教育方法简单而粗暴,缺乏合理的家庭教育技能;三是一些家长护子心切,过于溺爱孩子,让教师的教学处于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

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其必然性。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他们重家庭生计而轻孩子素质修养;没有接受再教育则造成家长们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家庭教育观念无法更新;学校的家长会流于形式则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不能达成默契。家长与学校教育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家长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家庭教育方法老化,也是导致学校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部分相关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不力

部分相关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相关部门诸如教育局、辅导站等不能真抓实干,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意识,不能给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正确的引导。

二 改善农村中学生消极殆学的对策

1.校长抓质量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社会在进步,教育需发展,校长对教育教学的管理理念决定一个学校的前途和发展。一是校长有必要加强行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关注教师心理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正确引导。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找准学校定位,办出特色学校。三是优化管理,在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优化各项管理工作,为学校教育提供优质的服务。

2.教师抓育人

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做人的榜样。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让每位学生得到平等健康的教育。教科研能创新教育、创新促进发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外,要注重德育与智育相结合。首先,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坚持先做人后做学问的理念,与学生交心,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以长辈的身份去关心学生,以伯乐的身份去发现与开发学生的优点与潜力,不断鼓励其进步与发展;其次,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引导家长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最后,与同事交流,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社会抓影响

社会也是教育的大学校。学生受到报纸、书刊、杂志、电视、电影等多种传媒的影响,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身心健康带来正负面影响,其影响对学生思想带来严峻挑战和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应注重社会的教育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合理利用校外娱乐场所,减少校外娱乐场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学生摆脱“读书无用论”的不良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因此,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实现 “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能够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育人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峰.教育就是习惯培养[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2]范源清.浅谈学生的“挫折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3(7)

[3]邓家金.部分农村中学生厌学化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杨佐廷.突破困难 成功学习: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成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