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

2013-04-28陈艳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生课堂

陈艳

【摘 要】流行音乐是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社会包括中学生自己都应该重视流行音乐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影响,提高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中学生在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也能达到净化心灵,增进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中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学生 课堂

一 流行音乐现状

流行音乐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并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是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为“通俗音乐”。

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流行音乐在度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与社会话语磨合期和与广大听众蜜月期之后逐渐步入常态,基本可以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独立运行。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线上升的,流行音乐也不例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目前的流行乐坛,虽然不乏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但是其整体的质量却是在不断下降。音乐人的原创力下降、盗版猖獗、许多所谓的歌手素质低下、行内丑闻不断、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虽然这些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但并不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一无是处,其中亦不乏有优秀作品。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千里之外》等一些表现中国特色、中国风的音乐仍然是十分优秀的。

二 中学生与流行音乐

中学生作为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人群,面对鱼龙混杂的当今流行乐坛,他们却一直乐此不疲,不断追求最新的流行。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流行音乐的特征和中学生这一时期特殊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而目前鱼龙混杂的流行音乐带给中学生的影响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

1.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第一,流行音乐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健,主要在于它的新奇性、娱乐性、参与性、以及它的传播手段的特点上。它对中学生所产生的魅力,也就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得以实现的。

第二,中学生这一时期的特殊心理因素。中学时期正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和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一种接触外部世界,表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在父母、学校无法满足他们这种渴望,甚至是他们觉得受到压抑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另一种渠道来将这种激情发泄出来。而当今的流行音乐正是包含了这一因素的直接载体,他以更新快、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易学易会的基本特点正好迎合了中学生在这一时期的需求,受到中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确立,对一些事物的是非好坏还没有办法分辨清楚,极易产生一种盲目跟风的情绪,如果听到身边的评论或是在广告上看到某一首歌好,就会有大批的中学生去尝试,这也给一些质量不高、靠大量的广告宣传来拉拢人气的音乐一个可乘之机。这些质量低俗的音乐不仅不会使孩子积极向上,反而会将孩子引上歧途,因此对于流行音乐,家长与学校都要进行适当的监管。

2.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在对中学生有娱乐功能、教化功能的同时对中学生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一些过分沉迷于流行音乐的同学,上课的时候也在偷偷地听歌,这必然会使课堂听课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一定会下滑;还有些学生因为在晚上听音乐听得太晚,造成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因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样造成学习成绩下滑,影响学业。同时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流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是那些低俗音乐的影响更要引起警惕。

三 对待流行音乐的态度

面对流行音乐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成为摆在中学音乐教师和家长眼前的一个问题。对待流行音乐,既不能对其不管不问,任孩子随便听;也不能对其唯恐避之不及,将其完全抹杀,而是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使学生自己具备分辨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辩证“雅俗”,端正态度,感悟音乐美

虽然大部分流行音乐音韵和谐、意味深长,能够贴近日常生活,表达个人对生活、对理想和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可以满足中学生的情感需要,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音乐中感受人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现实情况显示现在流行乐坛中还充斥着一些低俗的音乐。这些音乐有的基调过于消沉,有的内容庸俗低下,学生长时间听这种歌曲会导致情绪低迷思想消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业的荒废。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在认可孩子选择的同时,尽己所能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流行音乐,培养学生分辨高雅与庸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创设情境,正确引导,激发情感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崇尚“古典”。在音乐课上教师一般只会带领学生欣赏古典音乐,而对流行音乐却缺乏教授。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周围的人事物都存在一种叛逆心理,加上中学阶段沉重的学业负担,这些都会驱使他们去寻找一种载体来缓解和慰藉自己。流行音乐由于自身的特点恰好符合中学生这一时期的需求而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适当地引入音乐教学中,在课堂上选取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和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对学生的课外欣赏做出有效指导,寓教于乐,使学生既获得音乐知识,又感受到音乐美。

3.搭建平台,提升素质,升华课堂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并积极地帮助孩子提高鉴别流行音乐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尤其是在学校,音乐课上音乐教师要在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优秀歌曲与低俗歌曲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如何辨别高雅与低俗音乐。笔者即是在课堂上将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放在一起,进行融合式、比较式的学习探索。

参考文献

[1]戴静等.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彭运华.浅议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4]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5]陈国权.请跟我来·通俗音乐欣赏[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6]黄芸.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

[7]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中学生课堂
欢乐的课堂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