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 现实是流动的历史

2013-04-28毛铭丰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活化

毛铭丰

【摘 要】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提出了“教育回归生活化”及“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社会的课程资源,使得课堂与生活实际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体现时代要求,推行素质教育。这就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材 历史教学 生活化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提出,历史学是“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并提出界定史学有三层含义:“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第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第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更批驳“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指出了过往历史较少关注普通人生活样态的缺陷,批评传统史学有四病二弊,并倡言“史界革命”,创立“新史学”。当前社会生活史研究蓬勃兴起,与此相对应,历史教材和教学亦开始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渐回归生活。

一 历史教材内容回归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贯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将历史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当前及未来的生活连接起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现实问题,以及创造和更新其生活方式的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这一理念,各个学科都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大量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体系结构上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课程按照编年体编排的形式,整合了人类社会“三大生活”的内容并使之协调配置,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独特性和内在价值。对生活在今天的高中生而言,越贴近生活的知识他们越愿意接受,新课改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历史教学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据此,新版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内容表述上与传统教材相比具有很大的变化表现如下。

第一,新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十分注重现实性。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的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中,将以往作为时政的内容统一纳入了历史教材。教材以历史叙事的笔调叙述了“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历程,介绍了这一构想成功运用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这个专题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前后呼应,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传承关系。

第二,新教材在内容表述上非常生活化。例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中对“交通工具的更新”知识点进行如下介绍:“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所取代。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日趋重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不过,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教材贴近生活的表述,既能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历史,也能使学生进一步从历史汲取智慧,从而为将来改善现状,建设国家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新教材在内容表述上突显实用性。以三册历史必修教材为例,每一册都有“学习与探究”的主题活动课程,相应穿插在有关专题之后。其中,第一册分别是:“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模拟古罗马法庭”;第二册分别是:“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为哥伦布领航”;第三册分别是:“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艺术中的历史”。这些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历史问题的活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历史教学模式的变化

《百家讲坛》栏目中,易中天一炮而红,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易中天讲史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大众认可甚至追捧的文化话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却依然冷冷清清。

易中天为什么会成功呢?那是因为他把历史的真实和民间流传的历史版本故事嫁接起来,结出现实的花果,给视听大众留下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运用大众流行、雅俗共赏的语言来解说演绎刻板的内容,把历史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让人感受有生命的历史。作为历史教师,要想办法把历史课讲活,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化。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

三 历史教学的“回归”

教学相长,“教”是以“学”的内容为依据的,对“教”的评价也不得不指向“学”的效果。因此,与教材和评价内容的变化相适应,历史教学的过程(主要是课堂教学)也需要回归生活。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关注学生生活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更新教师观。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导演,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使历史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次,要更新学生观。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扮演着生动或乏味的独角戏,学生则是各种类型的观众,他们或静听默记,或漫不经心,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课堂教学的本义,把学生活生生的生命窒息于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中。而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是课堂教学这出戏中各色各样的演员,要多给学生交流表达和动手动脑的机会。试想: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类型的演员,我们的课堂怎能不活跃,不精彩?作为导演的我们怎能不轻松,不欣喜?

2.从激发兴趣开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足的情感体验出来的,而生动的尤其是与学生的经历和生活相关的东西更容易引发这样一种情感。例如,在执教《罗斯福新政》一节时,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奥巴马,在面临当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情况下要竞选连任美国总统,请你发表竞选演说。”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有的学生抓住弱势群体的心,赢得了下层群众的信任;有的学生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出发,提出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美国深化社会改革的措施。有的从宏观阐述,有的从微观分析;有的以情感人,有的以理服人;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沉着冷静。通过情境现实教学,使学生能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能够真正地用心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产生共鸣。

3.从教学活动着手,回归学生生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游戏、实物演示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体验和理解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价值。例如,在教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节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开展历史法活动庭,让学生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学生们分别扮演了秦始皇、平民百姓和审判法官等不同角色,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效果较好,既在活动中理解了知识,又享受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缺乏色彩和变化,是以一种冷冰冰的形式和姿态表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是统一的,并不是相互作用、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在学校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德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性,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和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有关。基于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好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使已经“死”去的历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活”起来;二是使已经永远成为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起某种有机的联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才可能被诱发,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不断地被调动出来。“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贴近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历史课程教育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新史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高奇.中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