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2013-04-28农小丽

关键词:倾听尊重心理素质

农小丽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式与方法。总结出探索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理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角度和课程设计的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心理素质培养思路。

【关键词】心理素质 健康教育 探索 尝试 倾听 尊重

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更是从根本上摒弃应试教育弊端的重要举措。因此,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也要求广大教师们注入新理念,采用新模式,套用新方法,以期能够对学生的传统学习过程进行跨越式的革命改造。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仍旧不少。比如学科学习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就亟待解决。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加大,这些自然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报道指出:有专家称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存在亚健康的情况,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而自闭、沟通障碍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存在。因而,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但是大量的实践又表明,仅靠几次心理辅导远远不能解决学生心理上的这些问题。因而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承担的重任。多年以来,笔者始终探索尝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 探索独特的地理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在进行地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以人为本”。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即使有再高的智力水平,学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因此要想让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开辟多样化的教学激发途径。例如,有趣的历史传说,生动的自然实例、图片、图像等,以此促进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地理知识。又如,推荐学生阅读了解一些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学书籍、摄影作品等,通过形象地再现古往今来的地理风貌,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再如,教学生制作地理道具,进行身边地理实践考察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其次,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心理热情。让学生与地理教师共同探讨地理问题并发表见解,在互动活动中调节求知心理,调整学习情绪,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动机,激发“要我学,为我愿学,我要学”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一方面,深入挖掘学科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比如,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等。另一方面,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非智力因素既是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又是构成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贯彻心理学与教育学原则。比如,通过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编创一些地理小故事或是小幽默来参与教学;或者教师随着课堂的情境调节改善教学方法等来优化教学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有效的状态下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能力。

三 从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地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选择对于现实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地理事件与知识,进行学生的心理教育。比如,要求学生选择用一种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描述自己家所在的街区或村镇发生的变化,通过查阅地方文献、访问老人、探访地理遗迹等来了解本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讨论并列举本地近年来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感受地理的区域是在不断变化的等。这些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可见地理教学一定要突出地理知识的现实性与借鉴性,使选取的心理教育素材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四 从课程设计的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注重表达形式生动化,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方式,在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上图文并茂,图片占有较多的篇幅。其中,名山大川等精美的图片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给学生以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其探究地理奥秘的心理需要。

五 结语

地理教学联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也要学习不感兴趣的知识。如何调整学生对不感兴趣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调整正确的学习心态,也是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地理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桥梁,合理运用尊重、关注、倾听、鼓励、释疑等各种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自然平和的情况下充分地展示自我、发表观点,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地理的课程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也才能真正体现地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倾听尊重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