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易鼻饲法的探讨

2013-01-22安淑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5期
关键词:听诊器胃液胃管

安淑晶

鼻饲法,就是把胃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通过胃管往患者胃中打食物,通常用于昏迷或者不能自已进食的患者。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从前的鼻饲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取鼻饲液后,通过胃管一管一管的推入胃内,很费时费力,速度很难掌握,弊端较多,我科从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新的鼻饲方法,适用于鼻饲的患者,临床效果不错,现在介绍如下。

1 材料

治疗盘内放入治疗碗、压舌板、镊子、胃管、无菌手套、50 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体石蜡、棉签、胶布、绷带、听诊器、一次性肠道冲洗器、剪刀、温水、鼻饲食物等。

2 方法

2.1 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操作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操作。

2.2 清醒的患者协助取平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昏迷患者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可由一名护士拖住头部,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可减轻对咽喉部粘膜的刺激,另一名护士操作插管。

2.3 戴无菌手套,测量从患者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段约15~20 cm,一手用纱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镊子夹住胃管,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时(约14~16 cm处),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缓慢插入,插入深度55~65 cm。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2.4 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内。用绷带将胃管系于患者的耳后,定期观察胃管是否脱出及耳后皮肤情况。

2.5 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先注入少量的温水。

2.6 剪掉一次性肠道冲洗器前端带孔部分2~3 cm,将调解夹关闭,将鼻饲液倒入袋内,前端接胃管上,将鼻饲袋挂于输液架上,高度约40~50 cm,调节流速,使每分钟10 ml左右,鼻饲后再倒入袋内少量温水冲洗胃管,以免食物堵塞胃管。

3 注意事项

3.1 插管动作应轻稳,特别是在通过食管三个狭窄处时(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以免损伤食道粘膜。

3.2 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8℃ ~40℃。流经胃管的速度不宜过快,每次注入量200~400 ml,最多不得超过500 ml。配制鼻饲液时最好现用现配。

3.3 须经鼻饲管使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灌注药液前先核对药物,确认准确无误再研碎,用温开水融解后灌入胃内。

3.4 鼻饲前应检查并确定胃管位置,检查方法:(1)直接抽吸,抽出胃液说明胃管在胃内;(2)将听诊器置于胃部,同时从胃管注入10 ml空气,有气过水声即说明胃管在胃内;(3)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中,无气体逸出说明胃管在胃内,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证明胃管在气管内(胃内高度胀气除外)。每次鼻饲前均需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注入,鼻饲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

3.5 进行鼻饲饮食前,应先吸净痰液,避免鼻饲过程中因咳嗽引起返流,甚至误吸。鼻饲时最好取半卧位或头部抬高30~40°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2 h。每次鼻饲前先抽吸,若残留胃液超过100 ml,提示有胃潴留,需延长灌注间隔时间。

3.6 鼻饲用物品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1次。

3.7 长期鼻饲者,置管的鼻腔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胃管应每周更换(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4 结果

经此方法进行鼻饲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鼻饲液缓慢匀速进入胃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同时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节约时间,节省人力。

5 优点

5.1 避免用注射器直接注入对胃粘膜的刺激。

5.2 避免鼻饲液快速进入胃内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

5.3 方法简便,节约时间,患者易于接受。

猜你喜欢

听诊器胃液胃管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杀死细菌与病毒—UV紫外线听诊器设计
听诊器设计
听诊器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