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房粘液瘤的围术期护理

2013-01-22李宏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5期
关键词:粘液左房体外循环

李宏艳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多为单发病灶,以左心房最多见[1]。粘液瘤的表现主要有: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动脉栓塞和全身表现三个部分。其左房粘液瘤的临床症状酷似二尖瓣狭窄,大多数患者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咯血等症状,发作时间较短,呈阵发性,移动度较大的粘液瘤如突然阻塞房室瓣瓣孔,患者可发作昏厥,抽搐,甚至引起猝死。一经诊断出来原则上应立即手术治疗,特别是有栓塞和晕厥病史的患者,应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死亡率和复发率均低,而做好围术期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例左房粘液瘤患者临床经验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45±15)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摘除术,瘤体重达30~85 g,平均住院16 d痊愈住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等表现,焦虑、恐惧,担心手术效果,责任护士积极做好入院宣教:如医院环境,病情介绍等,并给予讲解同种手术的成功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活动状况 严格限制活动,注意卧床休息,应采取平卧位或右侧卧位,防止肿瘤随体位改变堵塞二尖瓣口或脱落阻塞血管及血栓形成。

2.3 积极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改善患者心功能,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利尿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肺部感染等,必要时给予抗炎治疗;加强营养,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手术耐受力。

3 术后护理

3.1 循环系统的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率、心律的改变,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血钾的正常水平,出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抗心律治疗,密切观察出入量、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血压。该组患者病程较长加之心脏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出现心衰,术后早期给予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微量泵入支持循环,根据血压情况给予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扩管药,使出入量等各项指标都维持在理想范围。

3.2 呼吸系统的护理 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供氧,防止二氧化碳蓄积,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2]。根据血气分析值,调整呼吸参数,气管插管期间应注意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全麻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拔出气管插管改鼻塞或面罩吸氧,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3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保持心包纵膈引流管的通畅,定时挤压,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等,如引流液颜色鲜红,连续3h每小时大于150ml,并伴血压下降、cvp升高、四肢湿冷,呼吸急促等表现,应考虑有无活动性出血而导致心包填塞[3],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输血、止血等治疗,做好二次开胸的准备。

3.4 体温的监测 该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患者多有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因此应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22℃ ~24℃,湿度50% ~60%,定时观察末梢循环,待体温自行恢复后可撤除部分盖被,避免出现体温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术后常规监测肛温,如出现发热,应给予物理降温等处理。

3.5 预防并发症

3.5.1 术后患者清醒前,注意观察意识恢复程度及四肢活动能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血管搏动等体征,清醒后注意有无肢体疼痛及活动后呼吸困难等,避免肿瘤碎屑随血流移动引起周围动脉栓塞或脑血管栓塞[4]

3.5.2 术后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

3.6 出院指导 出院后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饮食卫生,补充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定期复查。因左房粘液瘤有复发的可能,如出现心悸、气促、昏厥和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院就诊。

4 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没有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的患者。

5 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以及病情的密切观察,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了生活质量。

[1] 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7-589.

[2] 李黎明.老年心脏粘液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6,21(4):21.

[3] 潘铁成.胸心外科疾病诊疗指南,2005,5:338-340.

[4] 张一明.左房粘液瘤的围术期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5(12):1439.

猜你喜欢

粘液左房体外循环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乳腺粘液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神奇的粘液菌
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