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阴营养不良的中药坐浴治疗及护理

2013-01-22陈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5期
关键词:外阴药液局部

陈晨

外阴营养不良是由于外阴部皮肤和粘膜营养障碍而发生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50岁妇女多见。本病病因不明,西医治疗多采用内服镇静、安眠和脱敏药物;局部涂搽鱼肝油膏或激素类软膏,能消炎、消肿、软化滋润皮肤,改善皮肤营养,直至粘连松解和瘙痒解除。由于本病属临床难治性疾病,经过反复实践,中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我科依据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2001年8月第一版的诊断标准,筛选出符合外阴营养不良诊断的患者58例,年龄38~62岁。均采用中药坐浴疗法,同时内服中药,配合治疗。

1.2 临床表现 外阴营养不良临床上分为增生型营养不良、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和混合型营养不良三个类型,以增生型营养不良多见。主要表现为外阴奇痒、皮肤色素减退、增厚粗糙或菲薄缺乏弹性、或有鳞屑、湿疹样改变。外阴一般无萎缩或粘连。

1.3 处方与治疗方法

1.3.1 处方组成:当归、蛇床子、苦参、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覆盆子、青蒿、白蒺藜、苍耳子、艾叶、鹿含草、皂角刺、三棱、莪术等,行化瘀消燥,利湿止痒、补益肝肾之功效。

1.3.2 治疗方法 以上诸药煎煮30 min过滤,药渣进行第二次煎煮20 min过滤,合并2次煎液约400 ml,将药液置于坐浴盆中先熏蒸,待药液温度降至40度左右时,排空膀胱,外阴浸泡于溶液中,持续20 min左右,结束后用无菌纱布蘸干外阴部。药液可以反复加温,先熏洗后坐浴,一日两次,每剂药用一天。10 d一个疗程。轻型患者治疗周期3个月。重型患者治疗周期长达6个月或时间更长。

1.4 疗效标准 通过药物治疗使异常细胞逆转而恢复正常,病变组织增厚部分脱屑,逐渐出现斑点状或弥漫性色素沉着,萎缩组织逐渐生长至痊愈。

2 结果

3个月治疗有效率65%,6个月治愈率90%。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保持外阴部皮肤清洁干燥,禁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避免用手或器械搔抓患处。不食辛辣或过敏食物。衣着要宽大,忌穿不透气的化纤内裤以避免长时间湿热郁积而加重病变。

3.2 心理护理 凡精神紧张,瘙痒症状明显以致影响患者生活和睡眠者,可用抗过敏、镇静、安眠药物以加强疗效,缓解症状。加强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治疗和预后提出问题。由于治疗时间长、效果缓慢,患者会出现急躁心理,思想负担重,应经常与患者交谈,多做说服解释工作,解除患者担心疾病预后及其影响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3 局部护理 勤换内衣,积极治疗阴道炎、外阴炎,减少慢性炎性分泌物对局部刺激,避免衣着和经垫刺激,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如糖尿病,消除诱因。

3.4 用药护理 外阴瘙痒难以忍受患者,适当给予脱敏药物口服,也可局部外涂激素类软膏,涂药之前清洗会阴,先用温水坐浴15 min,以暂时缓解瘙痒症状,并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坐浴时切忌用毛巾揩擦患处,以免机械性摩擦而加剧病损。中药坐浴液温度41℃ ~43℃,温度过高易烫伤粘膜。坐浴液浓度太高具有刺激性;浓度太低影响治疗效果。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及疏泄;脾生化气血,主肌肉;肾藏精,开窍于二阴。若肝、脾、肾三藏功能紊乱,则生化乏源,精血不充,气血失和,外阴失于濡养;血虚生风,是以外阴瘙痒、干燥、灼热疼痛,为病之本。一旦正虚邪侵,或肝经郁热,湿热下注而外阴破溃,为病之标。不注意局部卫生,劳累过度,外阴局部过度刺激等为本病发生的诱因。方中苦参、蛇床子、苍耳子、白蒺藜、皂角刺燥湿祛风止痒,共为主药;辅以三棱、莪术、当归活血化瘀;少佐以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仙灵脾补益肝肾等。诸药合用具有除凤止痒、活血、补益肝肾的功效。

从生理病理角度分析,药浴治疗外阴营养有以下特点:外阴局部热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和炎症消散,使之逐渐痊愈;采取药浴治疗,方法简便,无痛苦,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局部抗病能力,减少感染机会及并发症。

猜你喜欢

外阴药液局部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五个外阴小常识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外阴发痒可不应忽视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