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CT诊断报告

2012-08-30孙厚长吴恩福李章铭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5000温州医学院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浮云胰管囊性

孙厚长 吴恩福 李章铭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5000 ; 温州医学院)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误诊率高。现回顾分析2007 年1月至2011 年1月我院收治的7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SPTP的病案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16~73 岁,中位年龄25 岁。临床表现:除2例因左上腹疼痛入院外,其他5例均为体检时发现胰腺占位入院。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16 层螺旋CT机,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层厚及层间隔均为5mm,螺距为1,矩阵512 ×512 。所有病例均予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28~30s ,静脉期60~70s 。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50 mgI/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为2.5 ~3.0ml/s,剂量80~100 ml。扫描范围自膈顶至两肾下极水平。

1.3 结果

1.3.1 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 肿瘤位于胰尾部4例,胰体部2例,胰颈部1例。肿瘤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肿瘤最大截面范围40mm×35mm~95mm×60mm。

1.3.2 CT平扫及增强表现 CT平扫:7 例肿瘤均表现为胰腺内较大或巨大囊实性占位,6例囊性为主病灶可见包膜,囊壁厚度1~3mm,1例囊壁可见钙化;1例以实性为主,但病灶内可见多发囊变区。6例不伴有胰管及胆管扩张,1例见胰管轻度扩张。6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1例分界欠清。平扫肿瘤CT值3~42HU,周围正常胰腺组织CT值35~65HU。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囊壁于动脉期轻度强化,CT值60~85HU,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85~150 HU;静脉期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CT值75~90HU,但仍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75~135 HU。6例胰尾部囊性为主肿瘤,肿瘤囊实相间,呈“浮云征”(图1);1例胰尾部实性为主肿瘤瘤体内见多发囊变区,且增强后囊壁可见环形强化(图2)。

1.3.3 手术及病理所见 7例均表现为胰腺内较大或巨大囊实性占位,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肿瘤有较厚的纤维包膜,其中5例包膜完整,与胰腺分界清楚,1例包膜不完整,质地中等,与脾静脉粘连紧密。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细胞形态、大小较一致,排列整齐,单层或复层围绕纤维血管轴排列成不规则假乳头状结构。1例部分细胞异型,属低度恶性潜能。

2 讨论

Frantz VK于1959 年首先报道,并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命名为“胰腺乳头状良性或恶性肿瘤”。因对该病缺乏认识其曾有多种名称,如胰腺实性和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乳头状囊性肿瘤、乳头状囊性上皮肿瘤等。1996年WHO将其统一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组织学分类为胰腺外分泌腺肿瘤。病理检查发现SPTP通常为具有纤维包膜的较大肿瘤,囊内由囊性、实性及出血三种成分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病理成分不同,影像学表现亦各异。SPTP呈单纯囊性或单纯实性结构报道较少,囊实混合性相对常见,本组7例即均为囊实混合性。Cantis ani等[1]提出包膜及瘤内出血是诊断SPTP的重要线索,这两个征象在胰腺其他肿瘤中很少见到,并认为MRI较CT更易于显示肿瘤包膜及瘤内出血,对于诊断SPTP具有更大的优势。

SPTP有明显的性别趋势,好发于青春期女性和年轻妇女。据报道,该病90% 是女性,且85% 不超过30岁,平均年龄24 岁[2],罕见于老年妇女和男性。临床上年轻女性患者多表现良性病程,而老年男性患者多表现具有侵袭性。本组资料中,男女发病之比1∶6,中位年龄25 岁,与上述报道结果大致相符。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于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腹部包块。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胰腺内、外分泌腺功能多正常,肿瘤标记物多为阴性。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以胰腺体尾部多见。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发现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由于肿瘤很少累及胰管,故很少出现梗阻性黄疸。Yang等[3]认为,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因其生物学行为相对良好,术后很少出现复发和转移。

本组SPTP的CT特征总结如下:①肿瘤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以胰体尾部居多,瘤体较大。②瘤体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多清楚,包膜有完整或不完整,多不伴有胰管及胆管扩张。③瘤体均呈囊实混合性,多有“浮云征”,即瘤体实性部分与囊性部分相间分布,实性区呈岛状、片状、絮状,类似漂浮的云朵[6]。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渐进性强化,静脉期CT值高于动脉期,但始终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④腹腔及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徐顺华等[4]认为,“浮云征”可作为SPTP的CT诊断依据,在其报道的10例SPTP中,“浮云征”出现7例。本组7例中更是有6例出现“浮云征”,考虑可能与病例少,且肿瘤均为囊实性有关。

SPTP的CT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胰腺囊腺肿瘤、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相鉴别:①胰腺囊腺肿瘤:又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癌),多发生于40~60岁女性,周边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壁厚薄不均,可有瘤壁的壳状钙化,内部由数量不等的分隔所致的多房样改变。囊腺癌CT强化后分隔及囊壁呈明显强化,可供鉴别。②胰腺癌:一般患病年龄明显高于SPTP,肿瘤多位于胰头,无包膜,具有围管浸润的生物学特征,易导致胰管及胆管扩张,胰周及后腹膜可有淋巴结肿大。肿瘤常因缺血、坏死发生囊变,囊变部分多形态不规则,因系乏血供肿瘤,故强化程度多低于正常胰腺。③假性囊肿:多有胰腺炎或外伤病史,位于胰腺内外,圆形或类圆形,囊壁多较薄,一般无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增强后囊壁可强化。④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体积多较大,为富血管性肿瘤,强化明显,动脉期强化程度多高于胰腺,其囊性部分与实性部分呈分区分布,无乳头状结构。

总之,SPTP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加之多为年轻女性患病,故术前多能明确诊断。

[1] Cantisani V ,Mortele KJ,Levy A,et a l.MR imaging features o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J].AJR,2003 ,181 (2):395-401.

[2] Papavra midis T ,Papavra midis S.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 review of 718 patients reported in English literature[J].J Am Coll Surg,2005 ,200 (6):965-972.

[3] Yang F,Fu DL,Jin C,et a l.Clinical experiences o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 in China[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 ,23(12):1841-185.

[4] 徐顺华,刘锦鹏,来晓春,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J].浙江医学,2010 ,32(4):600 -602.

猜你喜欢

浮云胰管囊性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百般皆浮云,淡然一笑间
不畏浮云遮 巧识庐山面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病变的MRCP特征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