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意志概念的演变及其含义辨析

2012-04-12刘毅张掌然

关键词:决定论论者哲学家

刘毅,张掌然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自由意志概念的演变及其含义辨析

刘毅,张掌然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自由意志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其起源可最早追溯到古希腊。基督教时代出现了神学决定论,而现代科学导致了决定论对自由意志的挑战。在各个时期,学者们都围绕自由意志问题进行了各种辩护。从自由意志问题的辩护进展可以看出,自由意志概念有多种含义,其中以非决定论的含义辩护最为精到。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圆满解决非决定论的自由意志问题。

自由意志;决定论;非决定论;相容论

我们是否具有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中最古老、也最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也是当代西方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热点问题之一。简而言之,自由意志问题就是理性的行动者是否控制了其行为和决定,但它难以解决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并非一个单一问题,而是涉及到许多尚未得到解决或取得一致看法的相关哲学问题。此外,在自由意志的论证过程中,一些学者,尤其是相容论者和自由论者,为了证明自由意志的存在,实际上提出了不同的自由意志含义和概念。这样就使得自由意志的争论更加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而对自由意志的争论也常常陷入了概念之争。那么,自由意志问题是如何起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由意志具有了哪些含义?这些不同含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透过这些含义来认识自由意志的争论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自由意志问题的起源

希腊早期的伊壁鸠鲁学派第一个提出了现在称之为自由意志的问题,但当时称为命运。该学派相信物理世界完全是由在空间中到处运动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而原子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种机械力量决定的。这种观点的结果就导致了决定论。但是该学派又认为,偶尔一个原子会突然转向,随意地略微偏离它所运行的轨道。由此,伊壁鸠鲁学派论证了自由意志的可能。斯多葛学派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来探讨这一问题。该学派同样也为自由选择和决定论的一致性进行了辩护,它承认行为需要一系列外在事件的推动,但这只是行动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原因,选择的自由归属于人们的内在理性,因此这种决定论不会导致人的行为和努力没有意义。虽然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由一种预先原因所限制决定,而一种更普遍的神圣理性即上帝、命运等决定了这一链条形式。真正的人的自由恰好与命运一致,因为最聪明人的选择是理性的,它必然与预知未来的神圣理性相一致。尽管希腊哲学明显包含了有关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现代哲学观点的早期思想,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将古代概念等同于现代概念,古希腊其实并没有一个与现代的自由意志概念确切对等的概念。严格地说,希腊哲学中所讨论的并不是自由意志的概念,而是自由选择的概念,是一种来自于信念、愿望和推理的某种结合的灵魂的行为。

二、基督教对自由意志的论述

随着基督教时代的来临,基督教神学中的一个矛盾出现了。如果上帝无所不知,那么上帝一定预知未来将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每个人的行为。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决定了自己未来行为的这一想法就必定是一种幻觉。如果我们的未来真的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上帝事先知道这一切,那么他又如何能自由地创造出我们呢?面对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大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思考这一问题。意志这一概念的产生更多要归功于奥古斯丁,[1]6-28他先后提出了两种自由意志,但二者并不冲突,后期概念进一步展现了早期概念的一种结果。[2]165-181奥古斯丁的观点成为西方宗教传统的基础,在自由意志概念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人的行为产生于一种显著的内在意志行为的观点成为整个现代西方自由概念的核心,但它显然不同于斯多葛学派的选择的概念。[3]29-52在后来的一些中世纪学者如阿奎那那里,意志与智力成为两种基本的理性灵魂力量。智力能认识什么是好的理性力量,而意志是灵魂通过作出选择和付诸自主行动来回应那种认识的力量。因此意志是一种理性的爱好。从产生行为的意义上来讲,意志期望智力对善的感知并且对于理性自身来说使付诸实践成为可能。这两个概念,理性期望和实践理性,概括了古代和中世纪关于自由意志和理性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但在现代性中自由意志和理性的思想受到了更加深刻的质疑。对于自由意志与神的预知同时存在的问题,奥古斯丁的解释是:人的自由选择与神的预见是一致的,我们确实能够自由地选择去爱上帝,就是因为注定的神恩惠的礼物首先推动我们的意志这样去做。可是他的这一相容论解释依然没能够平息激烈的争论。

三、现代决定论对自由意志的挑战

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哲学家们已经不再关注自由意志如何与上帝预知同时存在的问题,自由意志的第三个根源出现了。现代科学破坏了理性灵魂的概念,同时,随着因果性问题成为现代科学的核心,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如何解释人类自由意志与一般因果规律之间明显的不相容。这时因果关系的普遍性成为威胁人类特有的能动性的东西,这种能动性与人类决策、选择以及受推理思考引导的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通常所指的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个体的行为是一系列原因的结果,那么就不是他做出了行为;而是其生活中的因果条件操作使该行为发生。个体就像被赋予了意识的、系上链子的木偶,不过是在幻想自己是出于意志而在行动。这样,17世纪以后的自由意志支持者面临的挑战是:如果我们的动机只是行为发生的有效原因,那么动机本身就变成了自由意志的敌人,使我们的行为自主发生的真正动机使得意志的自由难以想象。自由意志看上去受到了“行为的真实性质的威胁”。[4]88笛卡尔的解决办法是绕过了这一问题,认为人的心灵活动超越并在意识之上,不需要原因就可以发动行为。而有些哲学家则直接拒绝这一概念,主张具有自由意志的概念没有意义,虽然说行为是自由的或被强迫的有意义,但是对于意志来说自由或者强制都是不可能的。例如霍布斯认为意志不过是对我们如何有效地得到预期事物的一种计算,称这一过程是否自由毫无意义。康德则反对将理性视为一种计算,试图恢复实践理性的概念。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将真正的意志自由称为意志的自主性,意志是一种理想的可能性,决不是一个科学的事实。虽然康德也试图论证自由意志和决定论可以并存,但是这种调和论仍然没能成功地平息自由意志的争论。

四、自由意志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

不难看出,由于自由意志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有许多根源,其中有些是先验的问题,有些则是对人类生活的特定观点,以及从这些观点出发对人类行为的看法。具体来说,从自由意志问题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自由意志概念的最初起源和第一种含义是指独立于先前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非决定论的自由意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对其构成威胁的东西,现代哲学称之为决定论。其根源可以最早追溯到古代命运哲学,然后是环境的力量、上帝的预知、自然界的因果关系以及动机本身的真实性质等,与之相应,分别出现了环境决定论、神学决定论、因果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等。经典相容论者主要围绕自由意志的这一含义进行了论述。

随着对自由意志问题讨论的展开,更多当代哲学家开始围绕自由意志的第二种含义进行论证,即在多种行为变换的可能性中做出选择的一种能力机制。他们认为,只要我们具有这种选择能力,那么我们就具有自由意志。与不相容论相比,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相容的观点一直在哲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不过,虽然许多当代哲学家仍然试图论证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是现在的相容论者们已不再像康德那样形而上学。与霍布斯、休谟、康德等经典相容论者不同的是,被称为新相容论者的当代相容论者辩论说,我们成为有责任的行动者所需要的那种自由意志并不需要一种非决定论的物理世界、非外因引起的行为或一种理想的意志,而只需要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自主性那样的概念,而不需要其他方式的形而上学的自由。[5]71-82[6]392-418因此,虽然这些当代自由意志论者试图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由意志问题,但是此时的自由意志概念已经脱离了第一层含义,其核心已转变为:任何可以称为自由的东西都涉及一个当事者做某事的能力而不是他事实上做了某事。

另一部分当代相容论者的论述则以自由意志的第三个含义为基础,即独立于外部限制却依赖于行动者内部动机和目标的、自我决定论的自由意志。在这一含义中,自主性是核心。正如自我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瑞恩自己指出的那样,这一讨论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定义意志或自主性。[7]1557-1585事实上,他也同意人们常常错误地想象自己的思想是其冲动或行为的初始原因。不过他辩护说,人们的自主性并不在于独立存在的原因之中,而在于行使自己的能力去有所反思的认同或拒绝被驱动的行为。当人们接受一种欲望或推动力而且同意其表现方式,他们的行为就是自主的,而且在这种规范下的大脑过程会和在行为被控制的情况下有所不同。

分析自由意志概念的以上三层含义,可以看到自由意志概念在争论过程中的转变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个体的行为是否独立于先前的心理与生理条件?无论个体的行为是否独立于先前的心理与生理条件,那么个体是否有能力在多种行为变换的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个体的行为是否依赖于其内部动机和目标的?可以说,就本质而言,自现代以来哲学家们对此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软决定论。尽管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软决定论,但是大多都试图在不破坏一般因果律的前提下,即不否定第一层含义的基础上来解释“主观”因素,如意志、思维、情感,或者将“个体的行为是否独立于先前的心理与生理条件”这一问题暂时悬置。

显然,这一解决办法却不能让自由意志论者满意。如果个体的意志或选择的原因来自于在时间上先前的事件,那么选择就不能说是自由的。它是一种被决定了的意志,与球的滚动是相同的。在现代论者看来,要真正具有自由意志,个体的意志就应该是没有原因的。即人必须是其自身行为的最初行动者,而这一行动性在传统因果理解中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者提出,自由意志应是完全随意的、不可预测的。

因此,尽管多数哲学家都认为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可以相容的,但是近来也有小部分学者则致力于为自由意志论辩护,认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是不相容的。对于自由意志论者而言,用当今量子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推翻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说明物理世界如何是非确定性的并不难,但是他们显然马上就面临着另一个同样棘手的问题:如何在非决定论的情况下来证明自由意志的存在。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完全随意的,那么就能够说我们具有自由意志吗?[8]222-248自由意志论者尝试了一些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观点可分为两大类型:行动者因果理论、目的论上的可理解性理论。

当然,也有哲学家不想对此进行纠缠,试图消解自由意志问题。维特根斯坦从自己基本的哲学立场出发,就曾说过他不想为支持或反对自由意志而进行争论。这是哲学理论,因此导致了批评而最终会分解。柏格森也试图证明:决定论者与反对决定论者之间的一切讨论都表明他们事先将绵延与广度、陆续出现与同时发生、质量与数量混淆在了一起。一旦把这些混淆去掉,则人们对于自由意志所提出的反驳和所下的定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自由意志这个问题的自身,都会随着消失。[9]作者序

与此同时,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则格外关注自由意志的第三种含义,因为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涉及到自由意志的存在对人类的价值。围绕第三种含义,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等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且近来部分哲学家也开始采用实证的方法考察民众在该问题上的看法,试图为这一古老问题的争论提供一些证据和支持,并且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问题。例如,如果决定论为真,那么会对普通民众的价值观与对人生意义是否会产生消极影响。显然,无论哲学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民众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直觉是自己本可以做出其他选择,而且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也对个体的生活有积极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持各种观点的学者们从自由意志的各个含义出发,进行了精细但都并非无懈可击的论证。正是由于对自由意志的理解不同,争论常常变成了到底考虑的是哪种自由意志、哪种自由意志的概念才更恰当。但毫无疑问,第一种含义是整个争论的焦点,围绕自由意志的这一含义所进行的讨论始终是哲学家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二、三种含义是为了解决第一种含义的问题而发展出来的,但究其实质,这种回答只是一种回避,虽然似乎对自由意志问题提供了一种回答,并进行了不断完善的论证,但归根结底,它们都并未对第一种含义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直接的、令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无论针对第一种含义的争论结果是什么,围绕自由意志的第二、三种含义,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们还可以大有作为。显然,哲学家们长久以来对此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圆满地解决了自由意志问题。毫无疑问,这一问题在今后仍然需要长期耗费哲学家们的大量时间与精力。

[1] R.Sorabji,The Concept of the Will from Plato to Maximus the Confessor,in T.Pink,&M.W.F.Stone(eds.),The Will and Human Action: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Day.London:Routledge,2004.

[2] P.A.Cary,“Brief 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Free Will:Issues That Are and Are Not Germane to Legal Reasoning”,Behavioral Sciences and the Law,vol.25,No.2,2007.

[3] A.W.Price,Aristotle,the Stoics and the Will,in T.Pink,&M.W.F.Stone(eds.),The Will and Human Action: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Day.London:Routledge,2004.

[4] T.Pink,Free Will: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2004.

[5] D.Dennett,I Could Not Have Done Otherwise-So What?in R.Kane(ed.),Free Will.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1998.

[6] [美]费希尔.法兰克福式例子与半相容论[A].应奇,刘训练主编.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C].葛四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7] R.M.Ryan,&E.L.Deci,“Self-Regul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Human Autonomy:Does Psychology Need Choice,Self-Determination,and Will?”,Journal of Personality,vol.74,No.6,2006.

[8] R.Kane,Free Will:New Directions for an Ancient Problem,in R.Kane(ed.),Free Will.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1998.

[9] [法]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吴士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Change of Free Will Concept and Discrimination of Its Connotation

Liu Yi,Zhang Zhangran
(School of Philosophy,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Free will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Greece.The theological determinism appeared in Christian era,but modern science initiated determinism’s challenge against free will.In different times,various demonstrations around the issue of free will have been proposed.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will defense,it shows that free will has different meanings,and the indeterminist one seems to be the most incisive.But so far,none of the theories has successfully explained the indeterminist free will yet.

free will;determinism;indeterminism;compatibility

R-02

A

1672-0040(2012)01-0040-04

2011-11-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罪犯道德判断中的情结机制研究”(110326)。

刘毅(1974—),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哲学心理学等研究;张掌然(1953—),男,湖北鄂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心理学等研究。

(责任编辑 郑东)

猜你喜欢

决定论论者哲学家
Facing emotional impact of a warming planet 直面全球变暖造成的情感影响
阅读理解两篇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古代高危职业之谏论者生存指南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
气象影响文艺:从结构决定论到文化生产论
决定性与决定论概念的理性重建
结构与行为决定论的旷世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