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锦涛党的群众工作思想论析

2012-04-12王青房晓军

关键词:群众工作

王青,房晓军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胡锦涛党的群众工作思想论析

王青,房晓军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群众工作理论学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群众工作观。这一群众工作观对群众工作重大意义的深刻揭示,对群众工作本质属性的准确定位,对群众工作基本理念的系统化、具体化,以及对群众工作方法和途径的明确规定,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中国共产党;胡锦涛;群众工作观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是指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共同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实践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历史新起点,顺应人民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方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群众工作观,展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境界。

一、两个越是、两个决定、三个能不能——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重大意义的深刻揭示

胡锦涛深刻指出,“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阶段,党的群众工作越是要加强”。[1]314“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1010这三大论断,来自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昭示。

(一)从历史兴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胡锦涛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3]168即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也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二)从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复杂形势的广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局势看,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仍占优势,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贸易摩擦不断,资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突出,文化交流交锋频繁,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2]1010

(三)从群众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其特点的深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群众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立场不坚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等等。对此,胡锦涛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警醒全党深刻认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同时,群众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4]这就迫切要求不断增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四)从群众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关联度认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全局性和长期性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群众工作是党执政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胡锦涛反复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切实改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获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其次,群众工作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环节。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基于此,胡锦涛认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5]535可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核心问题是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能否做到这一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把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须臾不可松懈。

二、两个最大、一个最高标准、两个高度重视——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本质属性的准确定位

胡锦涛强调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6]要“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努力使党的群众工作取得实效”。[1]717

(一)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所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要求,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求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总结、新概括、新提炼,为群众工作开辟了新视野、新境界、新目标,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指针。

(二)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群众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一个与形势任务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使人民群众能够生活得更加和谐,更有尊严。对此,胡锦涛提出要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认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传教育,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

(三)群众工作的根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活水”。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在理论上强调了民生问题的战略地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且在实践中做了许多亲民、爱民、惠民的实际工作,始终注重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4]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4]因此,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

三、三个为民、六种观点、四种意识、一个立场——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基本理念的系统化、具体化

(一)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真正做到“三个为民”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最新实践,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政治立场,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个为民”思想,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新理念。这一思想作为胡锦涛群众工作观的核心要义,要求领导干部:一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决不以权谋私”;二要对人民充满感情,时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三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决不与民争利”。[8]这就使我们党能一以贯之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造福,强化群众情感纽带为民谋利,一如既往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构筑了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内核。

(二)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六种观点”、突出强化“四种意识”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胡锦涛指出,树立群众观点,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向人民学习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2]1012强调尤其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强化群众意识,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四是强化接受监督意识,自觉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9]53“六种观点”、“四种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极大深化和丰富,揭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点的基本内涵,其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一个立场”

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是群众工作的政治基础。胡锦涛强调,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才能正确制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无往而不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够正确对待事业、群众、自己,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2]1013站稳群众立场,必须体现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

一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二要坚持“三个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三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都坚决不做。四要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正确把握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四、六个下功夫、五项制度、一个合力——明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胡锦涛要求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1014具体而言,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浅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实际情况和工作部署讲清楚,了解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二是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要坚持相信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自己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要坚持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四是在增强法制观念上下功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要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和政策规定,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五是在搞好示范引导上下功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要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重视用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群众,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群众工作亲和力和感染力。六是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要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二)健全制度体系,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胡锦涛强调,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2]1015一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监督、保证作用。二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做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三要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加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四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与纠纷。

(三)建立总体格局,形成群众工作合力

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统战部门和群团组织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做的党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胡锦涛强调指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开展群众工作,同时要支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合力,不断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2]1015

总之,胡锦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观内涵丰富、立意深邃,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群众工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对群众工作再认识的科学结晶,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现实途径。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 颜晓峰.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员干部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4] 习近平.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N].人民日报,2011-02-24(2).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6]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7]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1-02-20(1).

[8] 胡锦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要持之以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2-19(1).

[9] 胡锦涛.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A].中共山东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辅助教材[C].济南:黄河出版社,2005.

D627

A

1672-0040(2012)01-0027-05

2011-10-18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性修养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06JDB008)、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10YJA710010)、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十六大以来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

王青(1966—),男,山东高青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

(责任编辑 杨爽)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