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背景下的城市个性研究

2012-04-12亓春霞孙月江

关键词:背景个性化发展

亓春霞,孙月江

(1.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2.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系,山东青岛,266300)

全球背景下的城市个性研究

亓春霞1,孙月江2

(1.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2.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系,山东青岛,26630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引发了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复制,雷同的城市形象让城市的发展失去了作为灵魂的个性。而城市的个性正是帮助城市在当前庞大的城市网络中获得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结合现有研究和全球化背景给出了城市个性新的定义,并通过对城市个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打造城市个性体系和城市个性品牌营销发展的两大策略。

全球背景;城市个性;城市网络;个性化;个性体系

一、引言

当代世界,不断革新的技术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人类的经济、技术、文化、生活正在形成一个整体,全球化背景造就了全球化的城市系统,每个城市都成为了全球城市网络的节点。现代社会同时趋向个性功能的发挥和个性文明的尊重。如同个性是一个人生命存在的表达方式一样,城市的生命力也是依靠城市个性来维系的。然而城市却在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同时以“大拆大建”的方式造就了千城一面、万城一统的格局。城市的同质化让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城市个性的淡化和消失,正在断送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城市个性的内涵

(一)个性的含义

“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它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1]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西方人格心理学家Gordon W.Allport曾综述过几十个不同的定义,[2]5R.S.Woodworth,[3]R.B.Cattell[4]也从行为的角度给出过个性的定义。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全球背景下的城市个性内涵

截至目前,对城市个性并无统一的定义,为数不多的文章观点主要体现如下:徐小军指出城市个性主要强调不同的城市之间应像不同的人一样具备自身独特的特征。[5]即在自然条件、城市形象、历史文化、价值精神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能为人感知的客观存在的个别特性。胡雁霞认为,所谓城市个性,指由于城市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气象条件、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而造就的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布局、山水形态、自然风貌、传统色彩、建筑风格和城市形态,能够呈现城市整体所特有的思想、文化特色和蕴涵,从而构成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气概与风度、气质与涵养。[6]王文科提到,现代社会,城市的个性代表着城市的特色和城市存在与发展的灵魂,反映着城市自然地理形态、历史文化和产业结构特点,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7]

学者们对城市个性的描述虽不统一,但都注重了城市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联系,刘炜、[8]徐颖、[9]何健雯[10]也在文章中强调城市个性应该体现思想和文化内涵。

学者们的观点涉及到了城市个性的本质,但笔者认为,对当前的时代来讲,这些观点主要围绕城市自身属性来讲,忽略了全球化背景中城市被赋予的新的特征。互联互通的全球化背景使得每一个城市成为世界网络中的一个单元,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既面临与世界网络中其它城市单元的协作互补,又面临其它城市单元带来的竞争威胁,遍布世界的城市单元们在一个整体的网络中互相影响着。城市个性的定义不应只是简单描述出城市本身的元素,而应加入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面临的新的使命。

因此,笔者认为可对当代的城市个性定义修改如下:城市依赖自有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物质资源等物质属性和历史文化、传统习惯等精神属性,形成独特的个性体系,使城市具有特定标志。这标志具有不可复制的无穷魅力,让城市成为世界城市网络中不可或缺的单元,并因此树立城市在全球化发展中的竞争地位,让城市生命力永存。

三、全球背景下城市个性的影响因素

(一)地理资源形成了城市个性的自然基因

城市的地理资源包括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景观生态、自然气象、资源矿产等要素。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个性得以发展的自然基因。当代环境下,大多在地理资源上具有显著独特性的城市都在积极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城市旅游和资源贸易。地理资源形成的城市个性是不可复制,甚至是不可再生的,因而也就决定了一个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独特个性。从地理资源的概念上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座城市,城市的基因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带来的个性让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生存威胁。更多的地理资源需求涌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和资源的破坏和滥用。过分夸大地理资源的个性作用,城市的持久发展难以得到保证。

(二)历史文化涵养了城市个性的记忆和品格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每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经历,这种经历随年月累积逐渐形成城市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深刻影响着城市的记忆并塑造了一个城市的品格。一直以来,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是吸引人类认识一个城市,了解一个群体个性的主要途径。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人民间相互的交流与关注,也引发了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营销。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一些历史名城充分发挥自身历史特点,营造历史氛围,开拓历史文化旅游。但历史文化的接受和欣赏需要有背景文化的铺垫,而且历史注定在不断前进过程中要历经发展淘汰。过于依赖历史宣扬的城市个性往往叫好不叫座,有些城市的“拜神仙”、“祭皇帝”、“尊圣人”多数只能风光一时。城市的历史个性如何更好地与当代人类的文化诉求形成共鸣是这一要素发展应用的关键。

(三)社会文明水平营造了城市个性发展的氛围

地理资源决定了城市个性的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而后天的社会因素营造了城市个性发展的氛围。社会整体文明的发展程度,包含着当前生产力因素和生产关系因素。技术的进步和思维的开放使得文明的发展趋向个性的尊重。城市在新的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中被打上新社会文明中的烙印,个性的发展获得外在的推动力。离开社会文明水平谈城市个性是孤立和片面的观点。城市要发展个性,不能忽略城市所在的社会文明背景。社会文明水平对城市的影响是普适的,并不存在针对性,有时是动力,有时可能产生分力或阻力。技术促进了人类对城市的个性创新,但同时也引发了大规模的城市雷同,这就是社会文明对城市个性的双刃作用。

(四)国家政策引导了城市个性发展的方向

国家政策对城市的个性发展往往具有导向作用。政策一般由国家的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导向目的,采取一定的制度方法,对城市的发展施加有系统的引导控制,从而对城市的个性产生全面和深刻的影响。国家政策能够以人为因素的方式自觉控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给城市良好的个性发展指明方向,并约束城市的不良个性发展。一个城市地理资源无论如何丰富,违反国家政策制度,其个性也不可能合理科学地发展。

(五)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城市个性系统的水平

以上因素主要从时空方面和环境方面对城市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但城市的组成最主要的主体还是人。人的因素是城市个性的内因。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由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各因素的合理应用和现实创造来获得。同样的地理资源由不同的人去开发利用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社会背景和政策氛围下,由于不同的城市决策者和人民劳动使城市产生不同的个性魅力。在当前的城市发展竞争中,人们规划和设计城市的个性,通过劳动创造并保持城市的个性,与此同时,在城市的良好个性中发挥城市的景观、经济、文化、精神等功能价值。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城市个性系统的水平。

四、全球背景下城市个性化发展策略

城市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才能形成城市间的相互协作、共生发展的良性局面。城市的个性愈鲜明,其对周边城市的协作互补作用便愈强,也就愈容易产生个性化的经济和个性化的人文,而它们又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城市的个性。城市的决策者和人民应该积极谋求城市个性化发展策略,探索有效的个性化路径来努力挖掘、塑造和展示城市的个性特征,从而展现出作为城市的卓尔不群的品格和魅力。城市的个性化发展内容复杂,但主要包括城市个性化打造和城市个性化品牌营销两大方面。

首先,全球背景下城市个性化要打造城市个性体系。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城市的个性是多因素综合的复杂结果,因此城市个性的打造不是一个点的打造,而是整个城市个性体系的打造。城市个性化打造需要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高度,由城市的决策者和人民参照以上城市个性影响因素共同规划和设计城市个性打造方案。在保持与继承城市原有个性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背景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的个性化目标和个性化内容,并主导城市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个性体现。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内打造真正的城市个性体系,使城市的职能分工和协作能力更具特色,从而在与世界其它城市的竞争中获得稳健长久的发展。

其次,全球背景下城市的个性化品牌营销要更多地依赖互联网络。全球化技术促进了城市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带来城市间更大的竞争压力。城市个性品牌的应用至关重要。城市个性品牌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经营的过程。城市应该积极利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网络以及当前最为重要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宣传城市的个性。将城市的个性因素和个性内涵通过多元的信息表达方式、信息表达渠道传递给世界各地。品牌的营销属于非物质产品营销,已经让世界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形成最佳宣传平台。互联网络在世界体系中的应用渗透可以让我们断定,城市的个性品牌形成、维持、发展都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

五、结论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已经到了需要个性化发展的阶段,而对城市个性的认识不应该只局限在城市建筑形象和经济商圈的打造上,可模仿的个性都不能称为个性。城市需要综合个性的影响因素,打造自己的个性体系,只有这样,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长存。

[1] 智库·百科.什么是个性[EB/OL].http://wiki.mbalib.com/zh-tw/%E4%B8%AA%E6%80%A7.

[2] Gordon Willard Allport.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New York.H.Holt and Company,1937.

[3] R.S.Woodworth.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by F.H.Allport.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25,(20).

[4] R.B.Cattell.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69,(36).

[5] 徐小军.城市个性的缺失与追求[J].学术探索,2004,(11).

[6] 胡雁霞.泰州城市建设个性化战略研究[EB/OL].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js/48851.html,2009-11-24.

[7] 王文科.城市的个性危机与重塑选择[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8] 刘炜.关于城市个性的思考[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12).

[9] 徐颖,严金泉.对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思考[J].城市问题,2006,(2).

[10] 何健雯,赵庆海.泰安市城市个性发展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8,(12).

F29

A

1672-0040(2012)01-0018-03

2011-10-25

亓春霞(1975—),女,山东莱芜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研究。

(责任编辑 杨爽)

猜你喜欢

背景个性化发展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