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标点语法问题商榷

2012-03-20赵继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分号鲍叔句号

赵继宁

(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兰州730020)

《史记》标点语法问题商榷

赵继宁

(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兰州730020)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存在未被方家论及的标点语法问题:并列关系未用分号之例,并列关系可不用分号之例,非并列关系误用分号之例,不明语气之例,缺主语之例。

《史记》;标点;校勘

本文所据《史记》为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第2版。为便检核,在有标点问题的《史记》原文后之括号内,标明引文所在的篇名、册数和页码。

一、并列关系未用分号之例

(一)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五帝本纪》,一/21)

中华书局编辑部的《古籍点校通例(初稿)》指出:“文意紧接而并列明确的分句,可用分号。”[1]“慎和五典”、“遍入百官”、“宾于四门”为三事,三句明是并列关系,应标点为:

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

(二)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乐书》,四/1199)

由“教者”和“事者”引起的两段话为明显的“并列关系”的复句,“事者”前应用分号;“非以为祸也”和“而狱讼益烦”,是由连词“而”引导的具有“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非“并列关系”,“而”字前应用逗号:

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

(三)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晏列传》,七/2131)

管仲所述的五件事:“与鲍叔贾”、“为鲍叔谋事”、“三仕三见逐”、“三战三走”、“幽囚受辱”为并列关系,应用分号: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四)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老子韩非列傳》,七/2149—2150)

此段选自韩非子的《说难》一文,罗列了六种情形以说明游说之难,故这六种情形中间应用分号: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

(五)《正义》:“参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罚。其中三星横列者,三将军,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西南曰右足,主偏将;故轩辕氏占参应七将也。”(《天官书》,四/P1292)

“三将军”、“左肩”、“右肩”、“左足”、“右足”共七个星宿,占星时对应“七将”,故《正义》最后说“轩辕氏占参应七将”。“三将军”和下文“东北曰左肩”为并列关系,后应用分号。否则层次不清,意思不明。“主偏将”和下句没有并列关系,其后应用句号:

《正义》:“参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罚。其中三星横列者,三将军;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西南曰右足,主偏将。故轩辕氏占参应七将也。”

二、并列关系可不用分号之例

(一)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封禅书》,四/1386)

中华书局编辑部《古籍点校通例(初稿)》对于如何使用分号规定:“能用逗号或句号代替的,就不用分号。”[1]黄永年先生所著《古籍整理概论》指出:“白话文在分句比较短时可不用分号而用逗号,文言也是如此。”[2]108管敏义先生的《怎样标点古书》也持此说:“在只有一层意思的并列复句里,分句都不很长,分句之间用逗号就可以了,无须用分号。”[3]63

从“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开始的六个句子较短,且构成的复句只有一层“并列关系”,六句间应用逗号。故原文应标示为:

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

(二)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楚世家》,五/1690)

陆终子六人虽有并列关系,但句子很短,不需要用分号: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三)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梁孝王世家》,六/2081)

后四句为短句,可不用分号:

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

(四)会昭帝崩,宣帝初立,缘恩行义,以本始元年中,裂汉地,尽以封广陵王胥四子:一子为朝阳侯;一子为平曲侯;一子为南利侯;最爱少子弘,立以为高密王。(《三王世家》,六/2117)

四子封侯为短句且语意连贯,用分号不妥,应标示为:

会昭帝崩,宣帝初立,缘恩行义,以本始元年中,裂汉地,尽以封广陵王胥四子:一子为朝阳侯,一子为平曲侯,一子为南利侯。最爱少子弘,立以为高密王。

三、非并列关系误用分号之例

(一)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秦本纪》,一/191)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在秦。(《秦本纪》,一/195)

原文分号前后两句非并列关系也非排比,分号应改为句号。

(二)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礼书》,四/1164)

最后一段话“王公由之”和“弗由之”为转折关系复句,非并列关系复句,不应用分号,应用句号:

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

(三)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仲尼弟子列传》,七/2196)

“可也”二字是什么意思呢?《集解》引孔安国曰:“未足多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富而无骄,贫而无谄”还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所以,“可也”和“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两句话有语义上的转折关系,故两句话中间不能用分号,应用句号: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四)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司马穰苴列传》,七/2157)

“不甚急”和“亲戚左右送之”之间没有并列关系,所以不用分号,用句号即可。故原文应表示为: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五)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贾生列传》,八/2491)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和“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两段话之间并无并列关系,是转折关系,所以,“然”之前应用句号: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六)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刺客列传》,八/2522)

前后两段话为顺承关系,非并列关系,两段话中间应用句号:

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七)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刺客列传》,八/2531)

前后两段话为顺承关系,非并列关系,两段话中间应用句号:

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八)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列传》,八/2540)

前后两段话为顺承关系,非并列关系,两段话中间应用句号: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四、不明语气之例

(一)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周本纪》,一/116)

“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语气上停顿很短,故应改这几句话中间的逗号为顿号:

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

(二)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历书》,四/1260)

上句主语“唐都”和谓语“分”之间语气上联系紧密,不应用逗号。同样,前后两句由连词“而”连接,不需用分号: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

(三)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星不欲明;明与四星等,若五星入轸中,兵大起。(《天官书》,四/P1304)

“星星不欲明”与“明与四星等”两句语气、句义连贯,是说明“长沙”星的亮度的,不能用分号断开。“若五星入轸中”是说明“轸”宿星象的,“若”字前应用句号:

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星不欲明,明与四星等。若五星入轸中,兵大起。

五、缺主语之例

(一)(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周本纪》,一/116)

由上下文可知,纣王在接受了闳夭献来的美女、骏马等为西伯开脱时,非常高兴,就放了西伯,同时说了后边的一句话。如果在“曰”字前用了句号,就不能明确这句话是谁说的。故应标示为:

(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

(二)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周本纪》,一/122)

此段有两处标点失误:一是“左杖黄钺,右秉白旄”是用来修饰“以麾”的,是一句话。“以麾”不能成为一句话,其前不宜用逗号;二是如果在“曰”字前用一句号,则武王说的话“远矣西土之人!”无主语。故原文应标示为:

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

(三)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项羽本纪》,一/312)

“项伯许诺”和“谓沛公曰”中间用一句号,不妥。如此,“谓沛公”句缺主语,且语气不连贯。应标示为: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越王句践世家》,五/1742)

“曰”前用句号,则“女忘会稽之耻邪?”句少主语,这句话谁说则不明。由上下文可知,该句为越王句践提醒自己不忘国耻而自言,故原文应标示为:

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1]中华书局编辑部.古籍点校通例初稿[Z].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3,(112).

[2]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3]管敏义.怎样标点古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A Discussion of the Punctuation Errors in Historical Records

ZHAO Ji-n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020,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5 kinds of cases of punctuation errors in Historical Records.The first is the cases of missing semicolons between coordinate clauses;second,the cases of used semicolons between coordinate clauses where need no semicolons;third,the cases of used semicolons between clauses which are not coordinate;forth,the cases of misunderstanding the mood of a sentence;fifth,the cases of missing the subject in a sentence.

Historical Records;punctuation;errors;discussion

K204

A

1009—5128(2012)07—0022—04

2012—04—06

赵继宁(1973—),男,甘肃宁县人,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文献学史研究。

【责任编辑 詹歆睿】

猜你喜欢

分号鲍叔句号
句号
句号失踪记
句号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美科技企业连开“分号”
让句号成为“活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