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2020-09-09

美文 2020年18期
关键词:知人庞涓鲍叔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真诚交往,知人善荐——我看鲍叔。

听了大家的发言,有的同学羡慕齐桓公,有的同学欣赏管仲,也有同学称赞鲍叔。事实上,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在于其知人善任,这是有作为君王的共性。管仲有治国之才,且发挥了才华,这是杰出英才的相似之处。而鲍叔在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可以说没有鲍叔,齐桓公的伟业可能要打折扣,而管仲也可能被埋没。所以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最欣赏鲍叔。

我钦佩鲍叔如此了解管仲。

孟浩然曾在《留别王维》感叹道: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朋友之间的交往,知音者少之又少,鲍叔与管仲则是真正的知音。当管仲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把他当无能之人看待,知道管仲没遇上好时运;当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他是胆小鬼,他知道管仲家中还有老母。如果不是知心朋友,鲍叔不可能如此理解并看中管仲的才华。正如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也正好印证了司马迁所说那样:“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我更钦佩鲍叔一心推荐管仲的大度风范。

真心交往,拉近了鲍叔与管仲的距离,让他们足够了解彼此,知晓彼此的境遇与选择。朋友真心难得,更难得的是鲍叔并不因朋友有才华而嫉妒甚至陷害朋友,反而向齐桓公——管仲曾经谋杀的敌人——推荐管仲。要知道鲍叔向齐桓公推荐射杀自己的敌人,鲍叔很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甚至被杀的危险。不嫉妒已属难得,敢于举荐且善于举荐则更显大度。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曾是同窗,两人情谊深厚而且结拜为兄弟,庞涓也应该知道鲍叔举荐管仲的故事,但他不仅嫉妒孙膑的才能,而且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了膑刑和黥刑。同样的朋友,不一样的风范,庞涓为私心所害,鲍叔不因自己才华不如管仲而气恼,甘愿放低姿态成全管仲。

同学们,相信你也一定佩服鲍叔这样的做法。了解朋友,这是朋友相处的基本要求,每一位有朋友的人都可以做到。可是能以谦虚礼让姿态看待朋友的强项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人的私心很可能占据主导地位。鲍叔就是好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对待比自己更优秀朋友的大度风范,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想到与优秀的人为伍,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更优秀。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1.见解独特,分析深入。作者于比较中看到了鲍叔区别于齐桓公具有有为君主共性及管仲有作为具有人才的相似点,鲍叔真诚交往、知人善荐的风范却在历史上鲜见,见解非常独特。明确观点后,分别从观点的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了解管仲是舉荐管仲的前提,层次递进,分析深入。

2.正反对比,论证有力。本文为了论证“鲍叔善荐”的观点,作者用了庞涓与孙膑的事例,从两方面的角度对比鲍叔的大度风范,论证效果不言而喻。同时,作者没有停留于赞扬鲍叔,而是由人及己,反思问题,号召大家向鲍叔学习,变成更优秀的人。

3.逻辑严密,表达严谨。文章在阐述观点时,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表达严谨,启迪读者。如“可是能以谦虚礼让姿态看待朋友的强项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人的私心很可能占据主导地位”一句体现出表达的严谨,展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

猜你喜欢

知人庞涓鲍叔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指点迷津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