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牛顿“碑文”翻译的一个争论

2011-08-15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奎尔碑文译法

隆 寅

(河池学院 物电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关于牛顿“碑文”翻译的一个争论

隆 寅

(河池学院 物电系,广西 宜州 546300)

诗人蒲柏曾给牛顿拟过一个碑文,后来虽未予采用,但该诗却流传甚广,很多关于牛顿的文章都引用过它。其后,另一个英国诗人J.C.斯奎尔,按同样的形式又续了一首诗。对于后一首诗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曾经引起了一场很热烈的争论。

牛顿碑文;蒲柏;斯奎尔;续诗;爱因斯坦

河池学院韩锋教授在他2010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自然科学的历程》[1]中,讲到在近代科学中牛顿的巨大作用及其死后所获得的显赫哀荣时,引述了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当时为牛顿撰写的碑文。这个拟文并未被镌刻在牛顿的墓碑上,但是却流传甚广,后来发表在他的《艾萨克·牛顿墓志铭》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的《自然》(Nature)上还曾就此诗文发表过专题文章 。[2]

蒲柏的这段碑文是这样的: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Let Newton be!and all was light.

后来,英国的现代派诗人斯奎尔(J.C.Squire,1884-1958)在他的《讽刺诗体集》中又按同样的形式接续了一首:

It did not last.The devil,howling“Ho!

Let Einstein be!”restored the status quo.

争论主要发生在对斯奎尔续诗的理解和翻译上。

一、关于蒲柏诗的翻译

杨振宁教授在清华大学所做的题为“美与物理”的演讲中,引述了蒲柏的这首诗,演讲稿修订后以“美与物理学”为题在《物理通报》上发表。[3]在这里的译文是:

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

上帝说,让牛顿来!

一切遂臻光明。

(在《物理通报》的发表稿中,“一切遂臻光明”写为“一发遂臻光明”。)

著名的牛顿研究学者阎康年教授把它译为:[4]1

自然与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

一切就有了光明。

韩锋教授的《自然科学的历程》中采用的是:

自然与自然规律隐匿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来吧,

一切遂臻光明!

这几种译法没有太大的差别,意思也都是很清楚的,问题就是怎样译更能满足“信、达、雅”的要求而已。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语出严复《天演论》)。清华大学的刘立教授仿“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将此诗翻译为“天不生牛顿,万古长如夜。”[5]而刘立教授的学生又将它翻译为:“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另外,原文的Let Newton be!按原意把它译成“来”要比译成“去”更忠实于原文,也更贴切一些。所以蒲柏的这首诗准确地似应译成: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匿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来吧,

一切遂臻光明!

二、关于斯奎尔续诗的翻译及争论

对于斯奎尔续诗的翻译,阎康年教授是这样译的:[4]

但是,光明并不长久,魔鬼又出现了,

上帝咆哮说:“嗬!让爱因斯坦降生吧”,

就恢复到这个样子。

这也是过去一般常见的译法。韩锋教授在书中采用的也是这个译文。可是,刘立教授提出了异议,认为按照原文,这首诗应该翻译作:[5]

不久,黑暗再次降临。

魔鬼咆哮道:嚯!

让爱因斯坦降生吧,

于是一切又成为光明。

南京大学的武夷山教授将它译成:[6]

此情形并未能持久,

魔鬼喝道“嗬!让爱因斯坦问世!”

世界又变得难以捉摸。

网上也能找到类似的译法:[7]

魔鬼说:“爱因斯坦,降生吧。”

于是世界又遁入黑暗中。

问题就出来了:究竟是谁在咆哮?是上帝,还是魔鬼?是谁说让爱因斯坦降生?是上帝,还是魔鬼?按照前一种译法,是上帝在咆哮和说让爱因斯坦降生;按照后一种译法,是魔鬼在咆哮和让爱因斯坦降生。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翻译,还是一个值得搞清楚的问题。为此,刘立教授在“科学网”自己的博客上,对《自然科学的历程》做了很好的评论,而对这段译文的质疑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他们在网上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争论。[5]

刘立教授认为:“‘The devil’是魔鬼的意思。按原文直译,是魔鬼咆哮,不是上帝说‘让爱因斯坦降生’。至于这里的status quo,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意思”。[8]

韩锋教授认为,如果按字面上的意思直译,确实是魔鬼在说“让爱因斯坦降生”。但这似乎于理不合。难道魔鬼会希望让爱因斯坦降生吗?况且,下段是顺着上段的意思接续的。上段说让牛顿出来的是上帝,下段似不应该换位,上帝在其位不谋其政,让魔鬼在一边去召唤爱因斯坦,这说不过去。于是猜想,是不是有可能,作为诗句来说,不能像通常那样的直译啊?!于是他想将它改译成:

但是,光明并不长久,魔鬼又在咆哮,

上帝说:呵!让爱因斯坦降生吧!

就恢复到这个样子。

这个译法得到了现在在美国波特兰大学任教的韩锋教授的老师倪光炯教授的首肯,他回信说:“I think your translation is better.Let it be.”(你的翻译更好,就是这样。)[9]

网上的争论日趋热烈 ,学者们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由和见解,给人以真正学术探讨的感觉。有的学者还另辟蹊径,给出了其他各种不同的译法,很有意思。比如鲍得海先生把这首诗译作:“亢龙有悔,否极泰来,氤氲蔽日,斗转星移。撒旦震怒,老爱出马,黯者复黯,明者复明!”[10]别开生面。

刘立教授阐述自己的译法给出的理由是:“本来已经清楚了的牛顿时空观,后来来了一个爱因斯坦,提出了‘弯曲’的时空观,把人们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诗人让魔鬼派出了爱因斯坦。”他认为如此理解,似乎可以说得通了。不过这里还是有令人费解的地方:诗人让魔鬼派出了爱因斯坦来“搅局”?是让爱因斯坦修复这个世界吗?要是那样,他就不是魔鬼了。是让爱因斯坦搞乱这个世界吗?那爱因斯坦真是个魔鬼了,世界就将永无宁日。上帝在干什么?在一旁袖手旁观暗暗窃笑吗?所以,让人越想越觉得,说是魔鬼请爱因斯坦出山,似乎没有道理。如果有道理,那么最后一句话“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就更没法理解了。当然,这些思考都还是有益的。

三、结语

对于斯奎尔续诗的翻译,经过这样一番争论,诗人原来怎么说的,应该怎么理解,应该怎么翻译,已经是比较清楚的了。最后刘立教授和韩锋教授等人商议,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还是按我们所理解的去翻译它,就当他是一个“美丽的误译”吧 !因为实际上,在历史上这样的误译就有不少,比如黑格尔的那段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笛卡儿的那段名言:“我思故我在”。对于它们的那些“美丽的误译”,因为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就不在这里详述了。

我们确认,诗中的 The devil是魔鬼的意思,Howling有咆哮、怒吼、号叫、怒号、狂笑、吼叫等意思。“咆哮”在汉语里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而“怒吼”就比较中性,比如国歌里就有歌词:“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status quo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意思。而Restored就是恢复的意思。

所以,我们可以把斯奎尔的这首续诗:

It did not last.The devil,howling“Ho!

Let Einstein be!”restored the status quo.

翻译为:

但是,光明并不长久,魔鬼又出现了。

上帝怒吼道:嗬!让爱因斯坦降生吧!

就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

[1]韩锋.自然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Nature’s laws revealed in rhyming couplets[J].Nature,2001,(9).

[3]杨振宁.美与物理学[J].物理通报,1997,(12).

[4]阎康年.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5]刘立.牛顿墓志铭:“Let Newton be”[EB/O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079&do=blog&id=383461,2010 -11 -13.

[6]武夷山.科学与诗.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EB/OL].http://www.csc.pku.edu.cn/art.php?sid=186.

[7]李子迟.带你认识不一样的爱因斯坦:多情爱因斯坦(第二十章物理教皇(4))[EB/OL].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87669_142557.html.

[8]刘立2010年12月5日给韩锋的来信[Z].

[9]倪光炯2010年11月19日.给韩锋的来信[Z].

[10]刘立.从 Let Newton be 到 Let Einstein be[EB/O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079&do=blog&id=390994,2010 -12 -06.

A Debate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ton’s Inscription

LONG Yin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The poet Pope once drew up an inscription for Newton which was not used at last,but the poem in the inscription was wildly spread and has been quoted by many articles about Newton.Later another British poet j.c.Squire renewed a poem,using the same form as Pope’s.However,a hot debate about th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the latter poem was once caused.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several(mainly two)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in the debate,and then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points.

Newton’s inscription;Alexander Pope;J.C.Squire;renew a poem;A.Einstein

N04

A

1672-9021(2011)06-0010-03

隆寅(1980-),女(壮族),广西田阳人,河池学院物电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理论物理、科技史。

河池学院2011年院级青年科研课题立项B类课题“牛顿科学思想方法及其启发作用”(2011B-N001)。

2011-12-05

[责任编辑普梅笑]

猜你喜欢

奎尔碑文译法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威尔和斯奎尔
马奎尔 成功路漫漫
从困惑到重生:《船讯》主人公奎尔成长历程研究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好”字译法种种